书城文学悠悠回乡情
6888400000097

第97章 好吃不过黑菇子

“好看不过大果子,好吃不过黑菇子”。这是流传在家乡的一句美食嗜好俗语。大果子成熟时粉红水灵,清香扑鼻,恰似漂亮姑娘的脸蛋儿,异常好看。那黑不溜秋、圆丢丢的黑菇子是咱家乡的土特产,既有毛栗子的酥香,又有大果子的脆甜,着实惹人喜爱哩。

离开家乡已有15个年头了,别的东西倒不怎么留恋,只想尝尝儿时最爱采挖的,带有浓浓泥土芳香的黑菇子。早先家乡有一个分水闸,闸前是一个河汊,几乎常年积水,夏天长出很多三棱草、蒲草和水稗草。每当春天水干后,还没待新水下来之际,我和小伙伴成群结伴、扛锹携筐到河汉去挖黑菇子。黑菇子“贼”得很,总是藏在很深的黑泥里,有时真叫你果、泥难辨,费好大力气挖了大半天,才挖到半筐。有些小馋猫等不到回去洗净,便将满身是黑泥的黑菇子用衣角使劲一擦,或者用脏兮兮的小手去掉泥土,用嘴吹一吹,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口里咯嘣、咯嘣嚼起来,那美劲儿真叫人回味不尽。虽抵不上熟果子的清香甜美,果肉却也细白酥嫩,土昧十足,最能体现出黑菇子的真味儿。可煮熟的黑菇子的确要比毛栗子酥香甜脆,明代李时珍称它是“地栗”。记得刚进城那年,偶尔还见街头闹市摆卖黑菇子,尝鲜者还真不少。近10多年来一直未曾过见市井有卖的。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吧:一是因为挖果者认为利润太少,多为季节性食品,不易采挖而弃之。另一种是城市人怕吃了这“不干净”的东西得不治之症,加之这玩艺儿很奇特,来路不是那么明确的缘故,于是少吃为佳,甚至不吃。当然,也肯定会有不少人连这东西究竟叫啥都无从知晓的。

前些日子出差到银川,车过芦花台时,忽见那芦草沟里有不少大人和孩子在采挖黑菇子,那情景一下子把我给扯到了童年时代,喜悦的情形和儿时一模一样。然而我又好生奇怪:这大城市里的市民为何也想起来吃这东西?真怪,后来还偏偏在老城区的几个小学校门口和中山公园、游乐园发现了好几位沿街卖黑菇子的老妇。那些贪吃的孩子们还真把卖果者给围了个严严实实。我想也去买一点尝尝,谁知卖果者已是筐尽人欲去。归来后,翻阅有关资料查寻黑菇子的历史,方知黑菇子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已当果蔬食用了。《尔雅》中说:“其根如芋,而色乌也,凫喜食之。名凫茈。”黑菇子是黑色形状,野鸭最喜欢食用它,所以人们也称它是“凫茈”。其实这东西祖国南北皆有之。不过,北方人称之为“黑果子”,果黑且小,多为野生;南方人删它“乌芋”,肥而大,呈褐色,多为家培,也谓之“荸荠”。煮熟的黑菇子,皮薄肉白,酥香甜脆,醇嫩柔美。其含有和荸荠同样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脂肪、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E和荸荠英等,既可当水果,又可作蔬菜,风味别异。过去宁夏一些农村群众还将黑菇子晒干磨粉,造淀粉、做粉丝、造饴糖、制白酒等。老熟的黑菇子去皮蘸上冰糖食用,外脆里嫩,满口生香,是当地儿童喜食的“糖葫芦”,对防治儿童流行性脑膜炎、百日咳有一定辅助作用。特别是其含独特的“荸荠英”,是良好的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医用它和玉米须配伍煎服,可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黑菇子真可谓是亦果亦药的乡野美味佳品。

黑菇子在北方多为野生,几乎不被人们重视。开发和利用黑菇子,对推动地区特产经济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