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为什么穷
6947400000022

第22章 圈子窄,没有关系难立足(3)

(2)穷人要善于寻找外部刺激。穷人怕社交,主要是怕缺乏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击退威胁,当然就惧怕威胁了。因此,不妨主动地寻求外部的刺激,以培养和锻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里,最重要的是穷人要鼓足勇气,敢说第一句话,敢于迈出第一步。当你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会感到,这道障碍也不过如此,很容易克服。害羞的坚壁就被戳穿了,你就会在积极交往的成功中受到鼓舞。

(3)穷人要多一些自信心,少一些虚荣心。在交往中,即使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也不要缩手缩脚,要敢于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的长处有可能正是别人的短处。如果你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提高自信心,你就会在人们面前落落大方,潇洒自如。

游走于人际,关键要是树立起一副自信的社交形象,有自信别人就不敢轻视你,有自信你就会觉得有面子,有自信你才可能给一个良好的人际网络,有自信你才有可能赚得票子。

7.穷人怕求人

穷人一般都是万事不求人的信奉者。人单势孤可谓是其生存的最好写照。一旦有什么难事,他们也往往最孤立无援。

一个小男孩自个儿在外面玩耍时,他的皮球滚进一个一米多深的土坑里。他竭尽全力,也没有办法弄到手,便壮着胆子,滑到土坑里去捡。他捡到了皮球,却爬不上来了。这时,一个成年人走过来,笑着对他说:“如果你尽最大的力量往上爬,你一定能爬上来。”小男孩使出吃奶的劲,还是爬不上来。

成年人跳下土坑,将他抱上来,说:“你自己的力量还不是你最大的力量,加上别人的帮助才是你最大的力量。”小男孩不懂这么深奥的道理,他只记得爸爸告诉他的话:凡事要靠自己。他恼怒地说:“不要你管!”于是,他又滑下土坑,拼命往上爬。经过一次次徒劳无功的尝试后,急得大哭起来。成年人只好叫来他的爸爸,将他抱上来。

不愿让人帮忙,不只是某些小孩子的习惯,可以说是大多数穷人持有的一种观念。穷人认为,“人不求人一般高”,一旦求人帮忙,以后见面就像矮了一截似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肯求人。有时人家好意来帮忙,他怕欠人情,也予以拒绝。“凡事要靠自己”,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观念,却不是完美的理念。事事求人当然不行,那岂不成了乞丐?可是到了无能为力时,求人帮忙总比放弃好。

为什么穷人怕求人?分析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求人势必要使有求于人者处于一种底下的、自我抑制的地位,这会使穷人的自尊受到伤害,既然对许多穷人来说,自尊已是其维持心理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不去求人从而保护自己的尊严感自然成了许多穷人的必然选择。第二,穷人不但感到求人会伤害自尊,而且许多人还认为求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不道德的。第三,穷人往往缺乏求人的经验和技巧,即使去求人,也往往是以失败告终,搞得自己狼狈不堪,心灰意冷,久而久之,便不敢再去求人了。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出于生存的压力,穷人也并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脸面和架子,只是缺乏技巧,搞得无果而终或适得其反,求人反而不如不求人,这也是穷人信奉万事不求人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鄙视技巧又缺乏技巧,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第四,穷人有一种自我陶醉型的道德优越感。在他们看来,不求人就是有风骨,有节气,就是人穷志不穷,代表着一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情操。既然把不求人与高尚、高洁等同起来,有如此强大的道德力量作后盾,难怪穷人依然能安贫乐道、孤守一隅而自以为满足呢!

从表面上看,穷人不愿去求人似乎仅仅是出于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或本能上的抵抗,但经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大有原因呢!而我们如果再进一步地推敲、追究起来,又会发现,穷人赖以支撑自己的种种理由多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是明显落后于时代的。

我们正在步入商业化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全方位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又是社会分工。也就是说,社会越是进步,各种工作就会越分得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越要讲究协作和沟通。举个例子说明,过去一个人生产一双鞋,现在每个人则只能生产一只鞋的一部分,或鞋帮或鞋面或配饰,而且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又有不同的分工,只有把许多人的努力结合起来,才能做成一双高品质的鞋。说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一些,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能力限度和作用范围,而做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条件又往往超出我们的势力所及,这时,我们就需要求助于人,借别人的力量来创造条件,达到目的。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所有作用到的范围比作是一个圆,我们的社会就是无数个圆的结合体,但无论你多么有能耐,在一圆之外总还有无数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果在这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空间里又有着自己巨大的生存利益,我们除了想方设法壮大自己外,就必须求助于圆的扩大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说,求人实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求人的实质就是谋求利益交换,求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壮大自己,我们要活下去并过得越来越好,就必须要学会求人。万事不求人的信条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是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时代的产物,在今天显然已经过时了,因为现代社会在本质上乃是一个相互依赖、互有所求的社会。

求人就要有低姿态,这是常识,但求人并不等于不光彩,不求人也并不等于高尚,穷人在这一问题上往往认识不清。其实,求人只是我们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它与自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自尊乃是自己尊重自己,一个有自尊的人并不会随着别人眼光的变化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过分自尊的人实际上并未能真正认识自己,他们的自尊是不自信的、是动摇的。当然,在某些情况下,求人的确会伤及到人的自尊,但是,世界上做成什么事情不需要付出代价呢?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不妄自菲薄。认识到求人并不可耻,我们就会在心理上实现自我保护,把你姿态与自尊分别开来,从而把自己从“不求人便是高尚”的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在快乐中求人,在快乐中发展壮大自己。

8.穷人遇事易慌乱

镇定是治事之要,它比才干更重要。一个人若有一种“任尔风吹浪打”,“举步徐行静不哗”的从容气度,无论才干大小,都足当大任。反之,一个人才干不凡,却没有一点临大事不动如山的镇定气象,难有出息。

穷人不被重用,常常是因为他们镇定功夫不强,确实难当重任。

当娄师德被任命为宰相时,很多人不理解:论才干,他在官员中不是最出色的呀!皇帝说,他的才干虽弱一点,但“每临大事有静气”,所以他最适合当宰相。

一个人即使才干有所不及,只要镇定功夫深,仍足以担当重任。在别人束手无策时,知道怎样想办法的人;在别人混乱时仍然镇静的人;在大责任搁在肩上、大压力加在身上,不会慌张混乱的人,总是最有价值的人才。

成大事者都有相当深的镇定功夫,否则不配做成大事者。功夫极深的,能达到“瘁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

镇定也有层次之分。层次低的,遇到一个陌生人就怯场,生怕说话不当、举止不妥,所以他们尽量避免跟陌生人打交道。在公众场合发言,更是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所以尽量不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这两个小难关破不了,只好一辈子做个微不足道的穷人。

层次较高的,平时还算镇定,处理事情和与人打交道都从容不迫。一旦遇到突发事故,就头脑一片混乱,无法做出正确反应。比如客户打电话说:“你们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出了人命事故。”这时他就全没了主意,只好慌慌张张跑去找领导。如果领导也缺少镇定功夫,只好胡乱处理,往往把事情弄得更糟。又比如,发生火灾事故,顿时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只顾奔走逃生。广东某次火灾,死伤一百余人,绝大部分是相互踩死的。本来大家都有机会逃生,只因失去镇定,结果逃出来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死于非命。

镇定功夫要靠长期修炼。首先要对事物进行透彻理解。比如前面提到的娄师德,曾告诫弟弟说:“假使有人吐唾沫在你脸上,不要擦干,要让它自己干。为什么呢?人家唾你,肯定是有原因的。你擦干唾沫,岂非否定对方的行为?人家岂不更怒?”一个人若能这样想问题,岂会不镇定?

其次,坦然接受结果。成大事者都有这种心态:天塌下来,有地接着;地接不住,到时候再说。不该死的时候,自然死不了;到了该死的时候,就去死,怕什么!一个人若能坦然接受结果,岂会不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