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方流露出对此话题不感兴趣而不想开口的情绪,那最好是马上转移话题,选择对方乐于谈论的事情进行交谈。或故意创造机会让对方自己转移话题。
如果对方事先没有准备,对此话题有兴趣但又不知从何谈起,那么应以简明的、富有启发性的交谈来开阔对方的视野,活跃对方的思想,从而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趣,消除沉默。
如果对方自我防卫的意识太重,不轻易开口,那么,就要努力创造非正式的交谈气氛,支持和鼓励对方无顾忌地坦率地交谈,不马上反驳对方的观点,对其一些合理的看法给予赞许,促其进入交谈。
如果对方过于谦让而造成了沉默,则要增强交谈的竞争气氛,用热烈、紧张而有趣的谈话激发沉默者进入交谈。
3.寻找共同点
如果是因为双方互不了解,不知谈什么得体,那么就应当主动作自我介绍,并使交谈涉及尽可能广泛的领域,从中发现双方的共同话题。
如果因双方过去曾经发生的磨擦或隔阂而造成了沉默,那么就应该高姿态,求大同存小异,或者干脆把过去的隔阂抛在脑后,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热情地与之攀谈,增强信任和友善的气氛。
如果是刚刚发生了争论而出现了沉默,那么就应当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些无分歧的问题;如果局势太僵,则可暗示在场的第三者出面积极调解,打破沉默。
4.找个合适的环境
如果对方觉得这个环境不适合他发表意见,那么可以换个环境,也许他就愿意敞开思想来谈。如果对方认为环境中的个别因素妨碍了交谈,在可能条件下,可以排除这些干扰因素,使对方积极地参与交谈。
当下这个社会,果真可用一张嘴行遍天下无阻无挡,即使是穷人,只要把话说到点子上,打破令人尴尬的沉默,也能让别人心甘情愿高高兴兴替你把事办。
5.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
穷人没有钱,只好运用自已的天赋资本——嘴巴。也许动动你的“嘴”就能调动别人的腿远不是如此简单,但这绝对是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穷人在向别人提出办事要求时,要特别注意使用礼貌语言手段,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因为他深深知道彬彬有礼的语言是最好的敲门砖,可以讲究分寸,让对方不经意间,向你敞开心扉。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可以手把手地教你做个会说话,巧办事的穷人。
1.间接请求
(1)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以商量的口气把有关请求提出来,显得比较婉转一些,令人比较容易接受。例如:
“你能否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比较:尽快替我把这事办一下!)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间接的表达方式要比直接的表达方式礼貌得多,因而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帮助或认可。
(2)借机请求
借助插入语、附加问句、程序副词、状语从句及有关句型等来减轻话语的压力,避免唐突,充分维护对方的面子。例如:
“不知你可不可以把这封信带给他?”
(比较:把这封信带给他!)
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中有很多缓冲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大大缓和说话的语气。
(3)激将请求
通过流露不太相信能成功的想法把请求、建议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请别人帮忙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2.缩小请求
尽量把自己的要求说得很小,以便对方顺利接受,满足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3.谦恭请求
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敬,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
4.自责请求
首先讲明自己知道不该提出某个请求,然后说明为实情所迫不得不讲出来,令人感到实出无奈,例如:
“真不该在这个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打搅别人是不合适的,不礼貌的,但有时又不得不麻烦人家,这就应该表示知道不妥,求得人家谅解,以免显得冒失。
5.体谅请求
首先说明自己了解并体谅对方的心情,再把自己的要求或想法表达出来。例如: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百元。”
求人的重要原则就是充分体谅别人,这不仅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而且要在言语当中表示出来。
6.迟疑请求
首先讲明自己本不情愿打扰对方,然后再把有关要求等讲出来,以缓和讲话语气。例如:
“这件事我实在不想多提,可你一直忘了替我办。”
在提出要求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自己本不愿意说,这样就会显得自己比较有涵养。
7.述因请求
在提出请求时把具体原因讲出来,使对方感到很有道理,应该给予帮助。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在提出请求时,如果把有关理由讲清楚,就会显得合乎情理,令人欣然接受。
8.乞谅请求
首先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6.穷人说话心直口快
一个油腔滑调的人虽不至于讨人喜欢,但也不会讨厌到哪去,但是,说话向来直来直去的人,却一定讨不到别人的喜欢,尽管别人面上不会表现出来,但在心理上却会因为你的直言而厌恶不已。
理论上讲,待人处世应该做到坦诚,不说假话,直来直去。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朋友: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往往会回答:性格直爽、直来直去。人们在称颂某人时,也往往说:“他性格爽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该是待人处世的一条准则,但这条准则已经有点过时,因为直炮筒子未必受欢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碍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绝来拿拿架子,摆摆谱,或是客套的礼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恳求时,对方可能就同意了。反过来说,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生活中有些穷人快人快语,有啥说啥,口无禁忌,嘴无遮拦,假如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大家彼此比较了解,知道这是你的个性,可能这还算你的可爱之处。假如在陌生之地,不熟悉你的人中,不分场合地点,不分谈话对象,一律口对着心,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万万不可的。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限,你不能保证你想的都对、说的都对,而且听话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分青红皂白、不讲究方式方法的直言快语,往往带来不良后果。轻则使人下不来台,重则造成隔阂,遭人怨恨。
首先澄清一点,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那些因说话只图一时之快而得罪人的穷人,问题就出在方法上。有的人讲话不分场合,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白,毫无恶意,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不但对方难以接受,反倒徒增对方的憎恶。
再有一种情况,可能平时说话时没有注意,触动了别人的短处或隐私,无意之中也得罪了人。一旦知道自己说话直得罪了人,就要找机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取得谅解。如果你是在公共场合伤了他的自尊,你不妨在原来听到的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巧妙地以意义相反的话抵消前面话的副作用,对方见你已经改正错误,自会谅解你。
不过,如果你一向说话很直,经常得罪人,你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每次依靠道歉来取得别人的原谅,因为如果你经常伤害一个人,又经常向他道歉,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口是心非的或是有意伤害他。
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为什么不以好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说话时先为对方着想,不要动辄以教训的口吻指责别人,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直率人。
7.“揭人之短”最伤人心
俗语说得好:“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说出去的话好比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因此那些揭人伤疤,道人之短的说话方式,会使你失去很多朋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常说的—句话,与人交谈要讲究艺术,有时候同样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为凡人皆有其长处,也难免有短处。在谈话当中,有的穷人专挑别人的短处来说,这种做法不仅使别人的尊严受到损害,而且还表现出你品德的缺点。
宇宙之大,谈话的资料取之不尽,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的短处当作话题,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呢?
首先你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你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衷不是你所熟悉的事实。如果你贸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不是颠倒是非,就是混淆黑白。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一旦事后你彻底地明白了真相,你还能进行更正吗?有这样一个例子:
“张某借了王某的钱不还,存心赖账,真是卑鄙。”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说,这话是从王某那听来的,他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人都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当然不易把话说得很公正。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张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然借了王某的钱,但有房屋契约押在王某那里。因为自己一笔钱被别人耽误了,到期不能清还,只好延长押期。当初王某表示若有需要延长押期时,随时可以延长押期,而今王某急于拿回现款,张某一时无法立刻付清,既然有抵押物,就不能说他是赖账。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半都是如此复杂,你若不知内幕,就不要信口开河。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穷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道世间有多少悲剧由此而生。虽然你不是这种人,而一旦谈论别人的短处时,也许你在无意之中就种下祸患的幼苗,而它要滋长到怎样的程度,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好是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用议论别人的短处来污辱你的口、污辱你的人格,否则的话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接触的朋友。
如果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的短处一样,不可就表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人家,除非这是好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心不良。
人们好说女人最爱谈论别人是非,其实男人当中也不乏这种人。如果你茶余饭后要找谈话的资料时,则天上的星河,地上的花草,无一不是谈话的好题目,倒不必一定要说东家长、西家短,才能消遣时间。
孰不知,说别人的短处,说不定就是自己的短处。
8.穷人轻许承诺
中国人十分看重“一诺千金”。对富人来说,要想生意做得长久,就得注重信用,对自己说的每句话都十分注意。因此,穷人就认为自己无牵无挂,说话不用负责任,从而信口开河。这样不仅易得罪人,而自己的信用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穷人说话,经常只是想说话,顺便的目的是表现自己做人做事还不错。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既没有故意撒谎的意图,也没有决心兑现承诺的诚意。他们答应某件事,如果方便的话,也会兑现;稍感困难,就找借口推脱。比如跟某人约定星期天去办某事,一看天气不好,或临时有点小事要办,马上取消约会。而对方可能为这次约会推掉了好几个约会,能不恼火吗?
有一个年轻人,在某公司当主管。邻居的妻子是个下岗工人,问他可否帮忙找份事做。他一口答应:“没问题!”过了几天,邻居的妻子来问这件事时,他说:“暂时我们不招工,过一段时间有招工计划,我帮你试试看。”其实他是信口敷衍。过了一段时间,邻居的妻子又问他工作的事,他就说:“我们只招30岁以下的,您不符合招聘条件。”邻居的妻子没想到等来这个结果,满心不快。她就到处讲这个年轻人不实诚、不够义气。
穷人许下承诺,也许是想表明自己有能力,也许是情面难却,也许是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并非诚心诚意想帮忙,根本没有克服一切困难兑现承诺的打算。《道德经》说:“信不足者,有不信焉!”意思说:不被人信任,是因为不守信用。穷人经常敷衍别人,难获信任。
那些成大事者则都是不轻易许诺,但他们一旦许下诺言,就言必行,行必果,除非确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发生,否则他们会兑现每一个诺言,而不论大事小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次,巴顿将军参加一个盟军的高级开会。会议开得很长,巴顿抽光了自己的雪茄烟,不得不向海军助理布彻中校借烟抽。布彻中校很大方地将烟盒放在桌上,请他随便抽。巴顿的烟瘾特别大,一支接一支,将布彻中校的烟也抽光了。
会议结束后,巴顿感激地对布彻中校说:“谢谢你的烟,味道真是好极了!以后方便的话,我会给你寄一些来。”
布彻中校只是笑笑而已,根本没当真。
战争结束后,过了很长时间,布彻中校早就忘了这件事。没想到,有一天,他突然收到巴顿从美国寄来的一箱上好的雪茄烟。原来,巴顿好不容易才打听到布彻中校的联络地址。布彻中校十分感动,他想不到巴顿随口说的一句话,还能在军务繁忙中牢记在心,并如实兑现。因此,他逢人就夸:“巴顿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成大事者通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因为信用是他们过硬的品牌。他们答应你的事,就像信用卡上的存款一样保险,所以人们都乐意为他们效力。
9.越穷越唠叨,越唠叨越穷
唠叨是每个人都会犯的毛病,尤其是穷人,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太大,逮着一件事就喋喋不休,搞疲劳轰炸。尽管唠叨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祸害,但过多,也会让别人烦不甚烦,惟恐避之不及。所以唠叨还是不要太多,一旦泛滥成灾就不值钱了。
问:世界上什么声音听起来最恐怖?
答:穷人的唠叨声,尤其是穷女人的唠叨声。
哼哼叽叽叽叽歪歪叽叽,嗡嗡嗡……每当穷人的唠叨交响曲响起在别人的耳边,就痛苦地知道,这回又惨了,这一劫是躲不过了,罢罢罢,“任它狂轰滥炸,我自岿然不动”,由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