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为什么穷
6947400000008

第8章 胆子小,胆小怕事缺闯劲(1)

穷人有两种:一种是穷到极限的人,为了生计,只好豁出去,不惜铤而走险;一种是徘徊在小康边缘的人。生活似乎还过得过去,于是安分守己,不愿去冒险闯荡。前一种人,由于缺乏理智的冒险,最后只会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而后一种人,由于缺乏冒险的勇气,只好抱穷守困一辈子。

1.墨守成规并非万全之策

穷人害怕担风险,他们把“不变应万变”奉为真理,固执地抱守着过去的经验而不求变通。然而,时移世易,墨守成规只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圈,而人在圈里久了,便成了“囚”,想要有所发展也就难了。

穷人总是在遭遇很大危机的时候,才想到要改变,但到了这一步已经太晚了。穷人最可怕的心态是,习惯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就认为:“我过去做得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其实,失败往往就从现在开始。

穷人并没有预见未来,他们只相信现在看到的,认为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过去的成就只需留下脚印,而不是让我们感到自满。如果你想改变,却遇到阻力,别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给他看!

有句话说,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冒险,最大的错误是不敢犯错。大多数的穷人之所以不敢冒险,也不敢犯错,因为他们只相信看得见的事。那些他们还没见到的事,他们习惯用经验去分析,而经验告诉他们的答案往往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善于打破传统,自创方法,并使得结果完全改观。当愈多的人说“不”的时候,也许就是他们改变的时机到了。

你经常观察小孩子玩游戏吗?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变更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他们花在翻新游戏的时间,甚至比实际游戏的时间还多。大多数小孩不喜欢受人限制,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不停地创新、再创新。

研究行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这个意思是说,传统上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反而会限制成功。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等于你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绝大多数穷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管理专家强调,这只是一种鼓励突破思考的方法,让你更精确、有效地达成目标。换句话说,“要打破的是规则,而不是法律”。

通常情况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们和旧式的行业规则格格不人,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游荡。这也是为什么说“最具突破思考力的是小孩子”的最好理由。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运动选手创造的佳绩,都是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打破常规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现状,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主控权。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以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它可能会赢。

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愈是有多人说不,就愈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成功的人通常具有一种特征:喜欢做梦,而且不怕尝试错误。他们相信,心中的梦是支撑他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不怕犯错,才能累积成功的资本。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他们对失败与风险比较能持乐观的看法。而且,这些成功的人,通常是成功了两次——他们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已经成功,然后他们真的就成功了!

人的潜力,很多是被后天的环境框死的。这话怎么说呢?我们知道很多的游戏规则是我们自己订的,结果这些规则反而丧失了我们的创造力。

因此,穷人一定要记住:做任何事没有规则不行,但过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行,适当之时,要善于改变众人所循的规则。

2.安于现状,永远无法成为富翁

穷人想致富,却又缺乏突破现状的勇气。尤其是看到哪个富人因为冒险而破产时,更是为自己安分守己庆幸不已。殊不知,穷人的最大风险就在于不冒险,只好当一辈子的穷人。

一样拥有三万元现金,但“只有三万元”与“竟然有三万元”两句,却能显示出不同的富裕程度。

潜意识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如果你自己不能明确,“自己拥有致富的权利”和“我这辈子只怕永远两袖清风”,这两种情况是怎样的不同,你就会失去许多致富的机会。

富人更富,穷人愈贫的道理,追究其因是意念差异所致。

“只要能安稳的过一辈子就好了。”“只要生活过得去就好,不必太过于苛求。”假如你有这种念头,那么,你一辈子都赚不了大钱。

穷人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比尔·盖茨已经那么有钱,八辈子都用不完,他为什么还要每天辛辛苦苦去赚钱?

或者看了某部历史电视剧,哪位高官因谋反被杀,他们又生出疑问:他已经当了那么大的官,为什么还不满足,要拿性命去冒险?

满足与现有的成就,是穷人典型的思想。只要生活还过得去,只要走在人前还算有面子,他们就不思进取,在安逸中消磨自己的生命。

有一位年轻人,在粮食局工作。他知识丰富,能说会道,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着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老练成熟。许多人认为他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果然,在他24岁时,就当上了办公室主任,26岁时,就当上了分局局长。随着职务的提升,许多人争相与他结交。自此,志满意得的他流连于饭局与牌局中,有时甚至还到娱乐场所爽一把,把干事业的雄心丢到九霄云外。十年后,当一位昔日的下属升到他头上做局长时,他才惊觉时不待我。有心重振事业,人际关系已经变了,他的名声也大不如从前,难度甚大。他索性自暴自弃,甘心做庸人。

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告戒年轻人说:“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这正是一种富人的思路。富人永远向上,他们不会像穷人一样死守着“最好赚钱的地盘”。赚钱必备的条件是:不满现状、奋发向上。

“不见得每一天都要平平静静的生活,为了赚大钱,即使是暴风雨的晚上,也不要怕出海远航”你如果没有这种胆识,就不太可能赚大钱。

假如你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扣除衣、食、住、行各种费用,就没有太多的钱从事娱乐了。现在,让我们假设你有不安于现状的想法,同时也有要求更高享受的念头,那么,你将会想办法使你一个月的收入增加,但是,假如你已经如愿以偿,达到每个月收入的目标,然而这又如何呢?除了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一点外,仍然无法让妻小过得更舒适,身为男性的你,怎能不感到悲哀呢!这时,你如果能有再赚更多一点钱的念头,有了让你的妻小穿好、吃好的想法,那么,你的收入就有可能达到目标了。

古谚说:“时事造英雄。”这些“英雄”,大都是不满于现状,具有革新活力的人。

赚钱也是一样。一定要有“使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水准更上一层楼”的念头和胆识,这样才能使你去为赚大钱而努力。

3.穷人拒绝冒险等于拒绝成功

冒险,是对成功的一次尝试,也是对机遇的一次探索。如果穷人不敢在任何事上冒险,其实穷人就是在每件事上冒险了。

试想一下,不经过无数次的冒险,人类不可能从茹毛饮血的社会,进化到今天能够坐在中央空调的房子里品尝咖啡的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郑和七下西洋,诺贝尔发明炸药,哥白尼创立天体运动论,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都开始于冒险。没有冒险精神,人类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社会改革。只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并打破过去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要冒险。如果你想骑马赶路,就得抛开可能发生任何意外的想法。但为了赶路,你只有冒险,除非用两脚徒步,否则别无他法。然而走路也有跌伤的时候,或因倦极而倒的情形。有人认为,这种情形只是在马是惟一的交通工具的时代所抱的乐观想法。殊不知,在我们这样发达的社会,出门一步就危机重重。

假如你恐惧于交通事故的频繁,而不敢出门的话,就只有终日沉闷地待在家里了。但是,待在家里,除了有粮食缺乏的危机之外,仍然没有绝对的安全。随着活动方式的增加,危险性也就成比例地产生。这么说来,难道就不能活动了?打破沉闷,寻求新奇刺激,这是现代人的共同呼声。现代人再也不安心过着平平庸庸、千篇一律的生活了,古语“君子不近危处”的说法,完全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

歌德年轻时希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世界中而难以自拔。40岁那年,歌德游历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艺术杰作后,他终于恍然大悟:放弃绘画,转攻文学。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歌德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晚年的歌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现身说法,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要盲目相信兴趣。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史,似乎大多数人早期的自我设计都带有一定盲目性:马克思曾经想当诗人、鲁迅曾去日本学医、安徒生想当演员、高斯曾想当作家,但他们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

那么怎样识别盲目的自我设计呢?最有效的鉴别方法是:价值。歌德就是意识到十多年的劳动毫无价值才断定自我设计有误的。这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付出了艰辛代价的探索过程。歌德感慨道:“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阴。”他又说:“这需要高度的神智清醒,它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该追求和什么应该避免。”

这里不是堆砌故事,而实在是觉得,在我们身边,确有不少人,他们为偏见与迷信的桎梏束缚着,他们盲目到不知自由,反而说别人不自由。冒险与危机具有深层次的关联。危机就是危险之中蕴藏着机遇。常人的机遇,常人的成功,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你想要美好的机遇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功?那就要敢冒风险,投身危险的境地,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害怕失败。因为事业成功者都具有冒险一搏的勇气与决心。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个冒险行动的背后,免不了有失败的影子,成功只是无数失败中的分子,不是无数失败中的分母。正常的规律是,无数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无数人的失败换来一人成功。惧怕失败,不冒风险,求稳怕乱、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虽然可靠、平静,虽然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那是多么的无聊。

冒险失败远胜于安逸平庸。穷人与其平庸地过一辈子,不如轰轰烈烈地干一场。

4.穷人抓不住机遇

大凡成大事者,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敢冒风险的人才有最大的机会赢得成功。对那些胆小怕事的人来说,机会在他面前出现时,他也把握不住,他也注定只能做穷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穷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有很多穷人只有等到机会从身边留走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心人。那些成大事者自然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是他们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

如台风带来海啸一般,机遇常与风险并肩而来。穷人看见风险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机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他们往往在机会来临之耐踌躇不前,瞻前顾后,最终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虽然不赞成赌徒式地冒险,但任何机会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因为怕风险就连机会也不要了,无异于因噎废食,爷爷倒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了。

大凡成大事者人士,无不慧眼辨机,他们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逮住机遇。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能给穷人带来一点启发。

美国金融大享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咨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嫌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一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旨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