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笑看沧海欲成尘
6971000000035

第35章 隔窗鬼

一些恐怖的鬼片中,往往是还未显形的鬼怪更为可怕,让人心悸的深夜神秘电话声,自来水龙头中无端地冒出血水,墙角处突然多了一缕枯槁的头发,这些情景,比直接跳出个青面獠牙的怪物或脸色青灰的僵尸,更为惊悚恐怖。

所以,鬼怪故事中,隔着窗子,只闻其声,但见其影的鬼尤为可怕。试想古时都是那种粗木的窗棂,冬日里糊着白纸。夜半更深时,只听得窗纸一阵轻响,接着哭声凄厉,借着烛光一看,一个巨大的鬼影凭窗而立,隐约可见长发披散,鬼手箕张,直欲破窗而入,岂不活活吓煞人。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个故事,说是两个仆人合伙开玩笑吓另一个胆小的仆人,甲仆人对乙仆人说,夜深时,我和某某(胆小的仆人)坐在一起值班,你悄悄来到窗子边,我大叫一声有鬼,你就把涂黑了的手掌从窗户伸进来,吓他一跳。结果到时候这人惊叫一声后,从窗户伸进来一个簸箕一样大的手,五根指头像捣麦用的木杵一般大,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鬼手。吓得甲仆人也差得晕死,两人装鬼吓人,却引来了真鬼。

另外还有故事说,一个学堂里闹鬼,鬼从窗户伸进头来,学童们纷纷吓倒,哭爹喊娘,幸好教书先生大胆,他写了字让鬼认,鬼不认字,就羞愧地走了。

而《全唐诗》中的这个隔窗鬼,文采非凡,风度也极好,和上面那些“俗鬼”大不相同,同样是做鬼,这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啊。

故事是这样的:南京有个学子名王绍,他主攻明经(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门类,主要是经书,和进士考试内容有所不同),这天春风熙和,融融暖暖,于是一直秉烛读书到深夜。这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伸手进来要借毛笔一使,王绍可能正学得入神,思维有些呆痴,竟不害怕,不假思索就把笔递给了他。只听窗外有人吟道:

题窗上诗

隔窗鬼

何人窗下读书声,南斗阑干北斗横。

千里思家归不得,春风肠断石头城。

王绍回过神来,开门出去一看,四处却杳无人影,只有墙上题着这样一首诗,这才醒悟,原来借笔的是一个鬼魅。

品味一下这首“鬼诗”,可想而知,隔窗借笔的这个鬼,生前肯定也是像王绍一样的书生,他也曾夜夜寒窗之下读书,用金榜题名的美好期望不断安慰自己的寂寞。可是,造化弄人,他一次次落第,困蹇于科场,最终死在距家乡有千里之遥的石头城里。如今春风浩荡,空气中草木荣发的气息一如当年,而自己却成为一个孤零零的怨鬼,不禁百感交集,忍不住隔窗借笔,题诗于墙上,一抒心中所感。

“千里思家归不得,春风肠断石头城。”有家难回,难回并不是因为那遥远的路途。千里之远,并非是最难的障碍,只是事业不立,囊中空空,如何有颜面回家乡呢?这样的情怀,我想不仅古代仕途坎坷的书生能有所共鸣,就连今天为了事业在都市中打拼,却饱尝失败辛酸的现代人也会感同身受吧。现在春节过年时,也有不少的“恐归族”,因为在都市中混得灰头土脸,在家家都盼望团圆的春节时,居然“近乡情怯”,觉得面对“江东父老”有些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来。

唉,有时想想,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比古人不知要好了多少倍,然而,心头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有时却和这个“隔窗鬼”一样凄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