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堕入凡尘烟火可亲
70300900000012

第12章 追思

加油,给这个世界每一个挣扎而不认命的人。

今天是清明,祭祖追思的日子,爸爸给他的爷爷去扫墓,作为家中唯一的孙子,是每年必备的项目。

妈妈在家里陪着他,他还太小,不被允许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清明还是踏青的季节。清明上河图不就是,呃。。这几个字已经被沙雕网友们毁掉了,无法直视。

不过他还是哪也没去,因为家里人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害怕小孩子出门沾染了不干净的东西。

他在家里缠着妈妈给他读了不少故事,尤其是切合清明寄托哀思的故事。

比如屈子投江。

屈子拥有自己的自由,他做出了自己想要做的选择,他谱写了天问,九歌,和流传千古的离骚,牢骚发的流传千古,也是开创历史的先河。

拥有自由,拥有很多,失去自由,失去一切。其他的财富,名利只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东西。

还有不与时代同流合污选择归隐山林与竹为伍,纵情山水,音乐的竹林七贤。以及投身朝堂想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贫富差距、消除士绅特权的王安石,还有变法而死的商鞅。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世道,人有多重选择。随波逐流是一种,同流合污是一种,奋起反击改朝换代是一种,融入之后妄图改革和改良是一种,退隐山林,独善其身也是一种。

其中,最为艰难的就是改革,改革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里面就有些人有能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要了你的命。这是江滨读史最深刻的体会之一。纯粹的文人相对好一些,即使是针砭时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为并不能真正做什么,所以上位者会多些宽容,也好让那些做的太过分的人有个警醒,并非没有人盯着你们做的事。

历史是一部很好的做人做事的教科书。他喜欢历史故事,每当妈妈讲历史故事的时候,他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向妈妈摊牌。只好给掌握自己命运先来个读史开智慧的因由。

给人以时间去消化和接受人的改变,这是他这段时间的认识之一。上辈子他有很多关于工作的想法和改革最后也都失败了。一方面是触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他急于求成,把原先支持他的人都逼到了反面。人的改变也是一种革命,别人也需要时间去重新认识接纳或反对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

江滨时时刻刻都害怕会迷失自我,所以他上辈子一直对这个世界接触的不深,也可能是他的自我不够稳定的缘故。容易被带跑偏。不管是财色名利其实都对他有极大的诱惑,但他仍然想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这一次,从一开始就不再懵懵懂懂,随波逐流,可想而知会活的很累,他也不知道自己坚持多久就会放弃。而且每当激情消退,他都会觉得自己的目标很可笑。尤其是想起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时,会觉得自己的目标很可笑。

我的目标如果达成,会不会陷入自由主义的泥潭,大家的笑容会是更多还是更少,他不知道,不确定。我的呐喊会被当成疯子,傻子,还是仅仅是无聊的人?

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的需要可贵的自由。有些人只喜欢舒适的生活,可供满足的渔网,因为渔网无法全面满足才去追寻其他的东西么?

他想起佛家的天道,在天人五衰之前,天人是享受着所有的福报和快乐的。只是因为不超脱,不得真正的自由而终将天人五衰。天人的修行是极其艰难的。因为没有痛苦,所以不想超脱。天人就像是天地圈养在笼子里的鸟或者其他宠物一样。享受着美食,美色,财富,应有尽有,却不愿意再去广阔的天地中寻找自己心灵上真正的自由。

这时他又想起那些洪荒小说的主人公,还有那些所谓的圣人和圣人门徒,宣扬的其实都是改良的宿命论。为了怕沾染因果,多活几年,做事毫无随心所欲的感觉,其实境界很低。

整个封神演义里,前世江滨的姐姐江雪最推崇二郎神,他姐姐很优秀,他很在意她的看法,也很以为然。

在书中只有杨戬是随性的,虽然力量,地位都不是最高,然而他活的却是最明白洒脱的。该做事就做事,该拿起的责任毫不推诿,姜子牙几次三番的派他去最危险的场合,拿最少的功劳,他毫不在意,还是认真完成自己的职责。

梅山七友中的好兄弟死后,他没有哭哭啼啼,还是做好份内之事后,直接去报仇,报仇归来继续正常生活。该我做的,我想做的,我都做。不能掌控的,洒脱。不萦绕于心。

地位高,未必境界就高,只是站的高,看的远而已。

江滨前世给自己规划的职场升级之路是最好一路副职的走上去。一来他不愿意承受主官的压力,二来他也不想面对主官的那些诱惑,那些权力,财富和受人尊重的感觉并非对他没有诱惑,然而他不愿意为此付出那么多。自由的时间和生活,自由思考的能力和权力,会在体制化途中被湮灭。荆教主喜欢用一个词叫做祈并者,说的是体制外的那些人,对体制诸多抨击,其实往往是最迫切想要加入体制,去享受那些红利的人。

其实命运真的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失去的只是自由而已,自由发言,自由行事,自由好恶的权力而已。有时候,你需要违背良心去收受贿赂,或是做出一些不公正的事情。其实并非人性的贪婪可以简单概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是真实存在的。体制可以赋予你的东西,其实它都可以夺走。这里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其实都是脆弱的。很多人由于这始终不存的安全感,费尽心思在位时,薅体制的羊毛,把体制的力量据为己有。比如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这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更多的是像王莽那样身败名裂。或者朱元璋那样最终还是被体制同化。明朝的臣子一句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明白白的告诉皇帝,你既然进入了体制,虽然你是头,也一样得遵守我们的规则。其实想想,历史上很多末代皇帝,江山的衰败就是从想获取自由开始的,想要改革,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身败名裂,皇位被取代,名声被摸黑。

这条路其实是不通的,不管是加入体制,还是建立体制,最终还是会被体制所反制,自由从这里寻找,是问道于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