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园,江滨仍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不过事情有了转机,妈妈忽然忙了起来。
放学回家的时候,先在外面陪自己玩一会儿,完成园里布置的亲子活动。妈妈就开始匆匆的忙些什么。
许是大学里有什么事吧。
这时候因为离开睡觉还早,妈妈会让他看半个小时手机。
他在当当云阅读里找到了《国富论》,看了起来。
说实话,这本书挺难啃的,当时的用语习惯读起来并不顺畅,还有一点他不怎么喜欢别人给他推荐的书,可是现在自己发掘实在是太难了。这本书他的女朋友读过。
也许无法立刻找到应用方法的学习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难的。
也许可以和前世那样,跑到知乎上吹水。然后借此交流有关于国富论和经济学的想法。
刚刚读了两篇编者和译者的序文,精神就有点不够用了。实践生活中,运用到的经济学还是有点少。也许还是应该是现实生活入手,可是很多成功学和所谓的科普也是从这方面入手的。实际大部分都是骗人的。
如何挑选到有用的信息,适合自己当下能看进去的书,才是更需要的知识。
在网上查找了一下,一般不推荐从国富论入手。推荐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应该是入门教材,说实话,亚当斯密的年代有点久远,可行性也差了很多。江滨前世的观点也是,不从最古老的入手。
总是读过了才知道,确实不算太适合自己。
不过经济学原理这本书获得难度估计有点大,也许可以去图书馆借一本?也许不应该桎梏于手机这个载体来获取信息。
这时候江滨有些想上一世的妈妈了。妈妈曾经给他买了十麻袋书,随便看,于是他从小学二年级看到六年级,看了几百本书。开心的不得了。门口还有图书馆,可以任意去借想要的书看。
也不知道她们过的怎样了。可是联系了又能做什么呢?可还是想要知道她们的近况。
等过一段时间还是联系一下铁哥们吧。
也许应该依据与职业和生活的相关程度,给自己的爱好排个序,时间和精力不足,遇到困难换路还是勇往直前,是江滨一直以来无法解决的点。需要从各种方法上去尝试。
混乱,从混乱到有序需要经历什么?
江滨之前是从有序到了混乱。可能和高中化学学的熵增有关系。
可他没从混乱和有序中找到一种平衡。因为他始终想要先见识过混乱和有序的极致之后,再去寻找中间的状态。
极致的混乱他还没有体会过。
现在就很混乱。
看着幼儿园里,哭闹得孩子们,他有点无所适从。
只期待时间快点过去。
曾经以为,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时间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可其实你什么也干不了。
只能观察。
他想看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以及有秩序的东西。
可孩子们丑态百出。
并没有他所想要的真善美。
想到人类面上这样。内里更是腥臊交汇,忽然有点怀念佛学了。
也许应该放弃经济学,去看看瑜伽师地论?
佛学他不怎么相信,但遭遇那么一次投胎之后,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其实很浅薄。
这个世界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王阳明确实做出了巨大成就。
实际上也是,也许外界的嘈杂并不是关键,自己想要摆脱这个境况的心才是。
他怀念起抽烟的日子来,一颗烟可以缓解很多紧张和焦虑,有的人说烟才是焦虑的根源,可是不吸烟的人就不焦虑了么?
想想之前的同事,不吸烟的好像确实少了一重焦虑。。。。。
爱情是人生的动力之一。可是看着眼前的小屁孩们,他实在无法爱上任何人。讲台上那个年轻的女老师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可是估计人家看不上他。
堆积木,累方块,孩子们任何一种简单的游戏都能玩儿上一天。想想自己所有快乐的时光,不也是在少儿和童年时期么?那么到底是什么发生了改变,让他不再快乐了呢?是压力么?
还是欲望?
是生存的必须么?还是自寻烦恼?
这时他想起一句歌词:“怎么20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毛不易的消愁。
任到底在愁什么?为什么要发愁?生死都不算大事。
也许那个时候,他什么都相信。
而现在除了自己他什么也信不过。
这可能是最关键的原因。
那时他什么都好奇,但现在他什么都见识过了。
再学习,出名,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除了数量上的堆叠,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么?
人可以在有生之年完成某种真正的进化么?
他想起从前看过的灵气复苏小说,人们明明知道即使灵气复苏了,自己也未必能活下去。
但仍然乐意去幻想、意淫,买单。
是因为它是一种真正的变化的希望。
为什么总会有战争?是因为平淡的幸福,大多数人享受不了。
一日三餐,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生活让人绝望。
总得做点什么证明自己与其他人是不尽相同的,我不只是社会的一部分,我还是我,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我。
怎么才算独一无二呢?从前他做过很多大事,也从不觉得自己平凡。但那不是质变,究竟怎样才能在现实世界达到一个质变到量变得过程呢?
每个人和每个人到底有何不同呢?
三岁的幼儿园,玩儿,学会照顾自己,逐步打理生活才是主题,江滨已经不需要这一步了。那么还应该做些什么,好不让日子空空白白的过去呢!他有极大的时间焦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也许不为了什么,在一个容易紧张焦虑的环境里,安静下来,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班上有26个人,他全部知道他们的姓名。
里面有妈妈同事的孩子,也有他不知道背景的人。
为什么要了解一个人的背景呢?这对于他是个难以索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