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又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迷失的人需要什么?需要有人给领领路,或安排一下。
他的父母从灵魂年纪上来看,还没有他大,母亲过着象牙塔的生活,父亲程序猿每天接触代码,关键也没法聊天,让她们给自己的人生指指路?
每日的腹式呼吸他一直在坚持,通过上世的经验,对后面的声乐,运动,都有好处,说不定在某天灵气万一复苏的时候还能给修炼打个好的基础。
“你在想桃子吃,”他想到。这是一本都市小说,又不是玄幻。
连呼吸都要训练的人生到底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在里面。放轻松,他告诉自己。一旦放轻松他又会恐慌。害怕人生虚度,害怕未来无所凭依,害怕自己的荷尔蒙在青春的年纪无法释放,害怕自己遭受到校园暴力无法反抗。安全感是一切的基础,这玩意他几乎从来没有拥有过。
不管是职位,金钱,父母,伴侣,朋友,都无法给他带来任何的安全感。拥有了就会失去。尊严,面子,脑子,什么东西是真正的能长久保存的呢?什么东西是一个人真正值得拥有的呢?
即使是知识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当中,方法论?世界观?逻辑思维工具?这些倒是他欠缺的东西。
他最近迷上了论语,爸爸给买了一个天猫精灵。老子太深邃,即使以他的年龄和阅历,对道和天地仍是一头雾水。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和现在的万物互联互通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么。
不过儒家是显学,业务只有在红尘中真正完全的摸爬滚打,才能了悟世间的宇宙真谛。其实相对于玄之又玄的道德经来说,论语很是接地气。孔夫子其实很鲜活真实。他承认人本有的渔网,食色性也,也曾经干过半路下车和姑娘钻草地的事。
也有官瘾,贪欲和嫉妒,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过少正卯。
在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时,如丧家之犬的四处流浪。
最向往的生活是吹吹风,晒晒太阳,和三五好友春游。
孔夫子只有在克己复礼和君君臣臣的大是大非上才表现的异常倔强和执拗。除此之外,就是个普普通通,正正常常的人,不像已经被神话的老聃。骑青牛而上云天。
上辈子他不太喜欢孔夫子,其实是受到很多书籍的影响。最近听了几篇论语才发现。孔夫子讲的都是日常做人,做事的分寸和道理。君子和而不同。所谓的中庸也是,中不偏,庸不易的意思。
最近爸爸还给买了唐诗三百首的拼音版本,他终于确认,那个被放在第一篇,批评为消极堕落的唐代诗人就是王绩。也许是受到暗示,更也许是作为华夏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在儒释道三家的漩涡里走上一遍。他几乎完美复制了王绩的人生。
内心追求自由,处于人世间既有难以释放的渔网和对有的渴望,又有对极致的智慧和超脱的渴望。
生而为人,来这世间走一遭,两遭,固然要背负起自己对自己人生的责任。
他上一世,从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一直在做。
快乐,宁静。他决定要做点什么,不然会被无穷无尽的思考所吞噬。意义是在路上找到的。不过想想又有点颓丧,三岁的孩子们的世界他无法融入,大人们的世界不太允许他参加。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宿命。
人世间这么多的事,究竟什么是最值得做,最值得坚持的呢?可能只有情感了吧。他曾经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如果可以长生不老,你是否愿意的问题,高大上的逼乎,很多人都说不愿意。他无法理解,即使生活那么苦了,轻生的念头依然只是在绝望压抑到崩溃时才会产生。如果可以长生,他想着,我可以种一百年的地,树,草。与植物相伴,观看它们每一点滴的发芽,破土,生长,开花,结果,凋零。树会思考为什么活着么?也许不会,谁知道呢?在它们漫长的岁月中,经历的风霜雨雪同样的刻骨铭心。在它们枝头筑巢繁衍的鸟儿,在它们花间授粉嬉戏的蜂蝶,在树荫下乘凉的动物和人群,以及自然的变迁,都只是岁月中的一抹色彩,一个个的故事。树,孤独么?如果他们会说话。一定也希望有人听他们的故事吧。
海上钢琴师里有一句话,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和一个愿意听你故事的人,那么你的生命就还有意义。可是钢琴师最后还是选择了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游轮同归于烬。
他的音乐是要触摸谁的灵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这么大,也许母亲可以带他去看看,在旅途中也许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
从前的小时候,他愿意仰望夜空,看月亮钻进一朵云彩,慢慢的再爬出来,那朵云彩像一只老乌龟的形状,月亮就像它吐出的珠子。
自从住上楼房,天空变成窄窄的一条,满世界的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大厦,桥梁,遮蔽了天空应有的颜色和大小,世界变得很有限。心也是。
活下去,为了这个目标,他的快乐越来越少。不过,快乐的时光总是有人负重前行。就像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给女儿,父母,辞职学佛的妻子遮风挡雨一样。快乐的时光里,是有着父母的遮挡下的安宁。
人为什么要成家和繁衍后代呢?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出生,给了他快乐的童年,意气风发的青少年,然后让他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浸泡,被或明或暗的规则束缚,被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纷困扰,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毒打?
既然他不会快乐。为什么要生下来?仅仅是为了看一眼这个世界么?这让他想起了佛教的轮回说。这个世界是宇宙中所有众生情绪和欲望的投影之一。很多小说的灵感也来自于这类的理论吧。像那个在佛前求了五百世,变成一棵开花的树的痴情人。宁愿痛苦的等待一个可能看不到她的人,也要苦苦在轮回里追寻。
爱,情,欲。贪嗔痴。怨憎会。用七情六欲沾染一颗纯洁的灵魂。是这个世界错了么?是原生家庭错了么?是学校和社会教育错了么?有一种痛苦叫做脱节。我们脑海中认识到的世界,构建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差距越发,当我们融入真实世界时就越发痛苦和迷茫。
然而社会为了培养一些顺民,又不得不制造一些假象告诉你,美其名曰塑造正确的三观。生活在虚假的自我世界里的人,会相信爱情,相信善良,相信正义,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努力付出就有回报。如果不信,如果从小就撕开这些假象,人可以相信美好的世界终将会到来,也可以为之而努力奋斗,但拜托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是一个存在着黑暗,丑陋,邪恶,也存在着光明,善良,美好的世界。如果警惕是广泛存在的,也许我就不用活的那么累了。他想。撕开这个世界的面具和伪装,就像揭开皮肤露出血肉骨头,揭开污水井的盖子看到屎尿,既然它们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要让人掉进屎尿里以后才知道它是真的有多脏,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告诉人真实的世界呢?告诉他如何去接纳感激善良,光明,和美好。告诉他如何对抗这个世界的丑陋和恶意。告诉他人性的多面,社会的复杂。
人在这个世界终究要战斗。不如早一点开始,早一点做好准备。从心理上,生理上。
虚假的安全感最终会破灭,就像告诉人们,一张结婚证可以让人不出轨,一份爱情可以永远存在,老师会好好教书育人,家长都会爱孩子。相信这样的谎言,终究有一天会被现实狠狠的扇上几巴掌。害怕人们知道恶不再去善良么?
信任是这个社会整体缺失的东西。我们怀疑自己的伴侣是否出轨,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怀疑自己的孩子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上司下属每一句话的目的和意义。究其根本,是整个社会对人拥有自由意志后的选择的不信任。
抑或是,资源无法真正公平分配的一种掩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许为了追寻一些答案,需要在某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行吧。
也许应该从小培养一些领袖气质?话说,幼儿园有没有班长呢?他前世没有上过,不过根据女儿上园的经验,应该是没有的。成人们总是不相信,孩子们可以形成自己的秩序和规则。保姆一样的看护,自己并不需要。从幼小的孩子开始去观察人性也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就从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