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中国做咨询
70526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传统管理的两个核心问题 (2)

排挤贤能。存在于员工之间的“情”,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代价,在“情”尚未产生时,工作配合效率是打折的。对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而言,新员工的进入就如同新媳妇进门,取得认同、建立感情的责任在于新人,因此,新员工进入企业必须主动、快速培养这种“情感”,否则就无法立足。此外,这种“情”还有一种天然的排外倾向,对进入企业职位越高的人的排斥力越大。企业内部“情感”越重,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难度越大。

拉帮结伙。企业的发展的过程,就如同家庭的发展过程,少年的兄弟亲密无间,青年的兄弟区分你我,中年的兄弟勾心斗角,老年兄弟“三国演义”。在企业由小到大的过程中,核心员工会逐步调整彼此之间的情感,地位也会随着时间而提升,“战功显赫”的员老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形成了“国中国”,“家中家”,任何有损于小群体利益和管理的举措,都会遭到顽强的抵抗。

较长的时间内,由国人为主组成的企业中,“情”是无法清除的。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在企业的创办阶段,充分发挥“情”的功能是必要的,如果你打算将自己的企业持续做大做强,需要领导者高瞻远瞩,淡化情感充实法治,否则只能在小规模上徘徊不前。

管理咨询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机对接。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某国际咨询公司给国内XX著名公司做咨询,以解决企业的瓶颈问题,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然而咨询的结果却往往令企业出乎意料,原本希望拯救企业,寻找新的制高点与如何维持高速增长等,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未达到所预期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咨询方案在企业中的运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整个咨询界和管理界思考的问题。

咨询顾问在咨询过程中所使用的都是西方的管理理论,而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理论,是否能够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我国的企业?

作为盈利性的组织,全世界的企业都是一样的,从企业最本质的共性特点来看,似乎西方管理所创造的理论、工具和技术可以应用在我国企业,如目前许多中国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信息化、将商务电子化、业务流程化,都较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但另一方面,从人文的角度,任何企业都是地域性组织,任何企业都生长于一个具体的文化环境中,企业的行为模式、员工的沟通方式、价值观等带有深深的地域文化标志。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将西方管理理论原封不动地引入我国企业,是否能将原本落后的企业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是否存在中国式的管理?

西方管理学是在西方的历史、经济、文化乃至宗教信仰的背景下生成的,我国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脱离开不同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背景方面的不同,对西方国家的管理方式与经验生搬硬套、简单模仿,重在学习外国管理的外在形式,而忽略其实质内容,忽略其企业管理立体联系中的神和魂,结果都不可避免地遇到程度或轻或重的“水土不服”,这也是国际管理咨询在为本土企业诊断治病时仅考虑了科学因素,却丢失了人文因素,然而即使有再好的妙手回春方案,最终还是由人去执行,而人的主体——执行者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改变了,而他们却继续沿袭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设计方案,致使结果是以不同程度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导致企业在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体系的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一方面,自己的传统管理思想被抛弃得差不多了,而另一方面,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又没有完全融合进本国的文化模式。

同样,西方的管理工具与技术要结合企业个性进行运用,不可照搬。管理工具和技术是在观察无数管理问题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去掉个性,保留共性而概括和归纳总结出的。它所采用的是作为经验科学活动的模式和手段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按照认识论的观点,管理工具和技术作为一种规律,反映的是共性的现象,而某个企业遇到的总是特定、具体而微的问题。因此,需要将已经抽取了个性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加入所需解决问题的企业的具体特征,才能够有效使用管理工具和技术。

管理咨询是解决具体企业的具体问题的。因此,咨询顾问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应该更多考虑的不是这个工具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很重要,但咨询顾问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而是如何将管理工具和技术与企业具体的条件、问题相结合,寻求适合企业的解决方案。

这种在共性的基础上关注差异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中医治病很相似。中医认为人体的器官像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一样存在互相影响,并由此创立“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但同时,在遇到相同的病症时,中医不仅关注病症的共性(例如是感冒,还是发烧),而且更关注患病的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质、环境、气候、病史、对药的独特反应等,然后再开出药方。因此,即使是患同样的病,在中医眼里,也需具体诊断,具体下药,不存在同样的病药方完全一样的情形。南怀瑾曾讲过他本人在二十多年前遇到的一桩事,“一朋友得了一身黄肿的病,由另一个中医朋友治疗,在他所开的药方中,使用了麻黄六钱,当时他大吃一惊,因为在大陆上用麻黄非常慎重,绝对不敢用这样多的量。然而他的病友吃了一两剂药未见效,那位中医朋友却又增加麻黄为一两。那时他实在忍不住询问中医,中医解释说,台湾药品质欠佳,成分有问题,再加上气候的因素,一两等于大陆上的两钱而已,岂知照他的处方服用后不久,病就好了”。由此可见,中医最重视的是同一类病,因气候、环境、个体等的不同,形成的差异性。

做管理其实是同样的道理。在西方很适用的管理理论,经由西方咨询公司(或本土公司)直接用在我国企业身上却未必行得通。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是人、技术和流程的结合体,其运行是由人推动的,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的行为是受文化影响和驱动的,因此我国的企业,其由我国员工实施的企业行为必然是我国人特有的行为方式!而我国现在的咨询(无论是西方咨询公司,还是本土咨询公司)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种应用和延伸,西方管理理论植根于西方文化,这些文化既是西方人价值观、态度和习惯的概括,又深刻地影响着管理理论的使用者,要求理论的使用者接受、遵循西方文化,这样才能真正使西方管理理论发挥作用。当西方管理理论输入到我国企业中时,西方管理理论面临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使用者、实践者:一群具有我国传统的“和为贵”、“仁义”、“含蓄”、“中庸”、“过犹不及”等群体特征的我国人。毕竟企业的运营是由一个个个体人在推动,企业应用的各种管理理论也是由具体的人执行的,而具体人的行为及特征则是由他或她所属的文化驱动和赋予的,在这里,源于西方管理理论的“直接”、“简单”、“对话”、“量化”与我国传统的人格行为发生了冲突,正是这种文化层面的深刻冲突使得西方管理理论在我国“水土不服”。

3、承认现实,用现实改造理论,将管理咨询方案更有效地嫁接于传统文化之上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咨询顾问实际上是西方管理理论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运作实践的桥梁。对管理咨询顾问而言,对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的把握不是问题,让我国企业真正享受西方创造的属于全人类的管理成果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将西方管理理论和工具与我国传统人文文化进行有效嫁接,让这些理论和工具真正变成具有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内涵和支撑的体系,即我国自己真正的管理理论。

美国的管理传统,重理性分析,重严格管理,具有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我们不能照搬;日本的管理,重情感,重人际关系的微妙性,有浓厚的家族色彩,我们也不能照搬。要使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适合自己的社会实际和实践,只有将西方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分解与重组,萃取其中真正的管理智慧,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才能塑造出一个兼容并蓄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管理咨询项目的成功,才能在我国的企业中真正得到应用。因此我们应廓清西方管理的神话,实事求是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体系并为我所用。我们本土咨询公司应开出的是一剂中西医结合的药方——以我国文化为本、将西方管理理论“中国化”的方法,才能确保咨询方案的真正成功。

任何成功的经验都是地域性的。美国已故众议院议长奥尼尔说过一句话:“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实际上,任何的成功经验也都是地域性的,照搬与推广常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我们在使用与应用西方的管理科学理论的同时,要首先考虑理论产生是否与我国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组织的意识形态与行为方式等产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如何进行改造,切忌不能照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定会探寻出我国自己的运营规律及创造出自己的管理模式。

作为专业的顾问,咨询师首先要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走在企业面前,在全面掌握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学习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只有这样,才能让来自“淮南”的“桔”,在“淮北”植根后,生长出具有淮北特色的“桔”。

五、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

对于棋类入门者而言,一个棋手的棋艺高低与其掌握的高招、妙招有很大的关系,于是不少的人都经历过刻苦钻研“招术”的过程,其结果往往成效并不理想。原来,棋艺高低的关键不在于“招术”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能看多少步棋和判断该用什么“招”。

在阳光下,人类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看到绚丽多彩景观,到夜晚看到就是漆黑一片,猫就比人类幸运不少,它可以在黑夜里狂奔、大显身手。于是,不甘心的人类有了望远镜、X光镜、红外镜……海员借助于望远镜,可以及早地准确定位航向;医生借助于X光机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治疗;军队可以借助于红外镜,进行有效的夜战。

在企业中,经理人往往是最忙的人,他们有人心情愉快、有人苦不堪言,有人有条不紊、胸有成竹,更多的人提心吊胆、四面救火。他们繁忙的程度不同,面对的问题更不一样,可以说千差万别,但是从另一个视角看来,他们在做同样的事,那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不少的经理人会说,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多如牛毛,发现问题没有障碍,解决问题让我焦头烂额。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讨教”,在专业会议或培训会的业余时间,执着的经理人总会自发建立一个“跳蚤市场”,彼此交流各自的“招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经理人问题越来越多,对“招术”越来越没有信心。

处于此阶段的经理人,就如同棋手学“招”,管理水准提升非常有限,而无限的空间在于发现问题和解析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与解析问题?这当然是经理人也很愿意掌握的技能,但决不可能像学一个“招术”那样简单,需要充分的耐心与严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