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奋发图强
7099500000014

第14章 羊倌变学者王象

王象,三国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文章写得好,被天下人誉为“名士”,甚至被称为“儒宗”。一般说来,学问好,手艺精,出名似乎正常。对王象的评价也是如此,既然文章好,被称为名士似乎也就不错了,竟被称为“儒宗”,是不是过誉了,盛名难副吧?

王象,司州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他是孤儿,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了。生活所迫,卖身为奴,好歹糊口,维持活命。

王象虽然卑贱,但非常好学,求知的欲望十分强烈。也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找来的书,每到羊儿只顾吃草的时候,王象便拿出书简,偷偷地读了起来。他读书被主人发现以后,得到最高的“奖赏”,就是一顿毒打。主人恶毒的行径,反倒使王象读书的愿望更强烈。千方百计地抓空读书,被主人毒打,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王象,一个放羊的奴隶好读书的名声逐渐传开了。

河内人杨俊为人善良,乐善好施。他听说王象为奴却好学的事迹以后,先是被感动,接着他又了解到,王象不但好学,且天资聪颖,才智也好,在欣赏王象的同时,慷慨解囊,出钱为王象赎身,解决王象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他不但供王象读书,还给王象娶了老婆,盖了房子。杨俊为王象一门心思读书,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杨俊为王象读书成材铺平了道路。

果然,王象没有辜负杨俊的一片苦心,通过地方官的举荐,建安年间,王象受到曹操的儿子太子曹丕的“礼待”。曹丕当上皇帝以后,拜王象为散骑常侍,后来又升为常侍,口封为列侯。王象的学识和才能,真正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赏。

王象被称为“儒宗”,历史上这样评价:“性器和厚,又文采温雅,因是京师归美,称为儒宗。”

王象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主持编写了《皇览》。《皇览》,从延康元年开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余部,每部有数十篇,通合八百余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类书。

王象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救得恩人杨俊的性命。杨俊在南阳当太守,作为散骑常侍的王象,曾多次向魏文帝举荐杨俊,想请皇上同意杨俊到朝廷任职。可是,当初魏文帝与曹植争当接班人的时候,杨俊曾说过一些赞美曹植的话,魏文帝对此念念不忘,怀恨在心,提拔杨俊,甭想!调你杨俊到朝廷做官,更不用想!不收拾你,也就是魏文帝宽宏大量了。不是冤家不聚头,事情终于发生了。

黄初三年,魏文帝南巡来到南阳,他借口南阳郡治下的宛县市面“不耒乐”,逮捕了宛县县令和太守杨俊。当时,王象正在跟前,他立即向皇上为杨俊求情,甚至把自己的头都磕出血来,拉住皇上的衣裳不放,苦苦哀求。可不论王象怎么说,魏文帝就是不松口,并对王象说:“我知道杨俊与你过去的关系,现在如果听从你的,就等于没有我这个皇帝了。你是想不要我呢,还是不要杨俊呢?”

最终,杨俊还是被魏文帝处死了。王象“自恨不能济俊,遂发病死”。世人感叹,王象是成也杨俊,死也杨俊啊!王象没有从魏文帝的刀下救得杨俊的性命,使王象抱憾终生。由此,王象一病不起,很快就死去了。透过王象拼死救杨俊的事实,人们不难看出,王象不仅才学过人,还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王象,奴隶羊倌出身,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读书,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在王象成长的过程中,杨俊为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自然功不可没,而王象自身的努力,为后学者树立了逆境成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