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温舒,字长君,西汉巨鹿东里人,父亲在村子里做一个监门小吏,家里生活贫困。贫困的生活锻炼了他。路温舒少年时代就非常爱学习,但那时候不用说像他这样的穷孩子,就是一个能糊口的家庭,出个读书人也很不容易。路温舒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书本呢?到学堂念书简直像做梦一样。路温舒一心一意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上不起学,他就每天给别人家放羊回来后向读书人学识字。几年后,日积月累,也认识了不少字。路温舒越学习,求知的欲望越强。他每天到田野里放羊,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进学堂读书很羡慕。常常想,我上不了学堂,如果能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也行啊,可是书也买不起呀!那时的书,是把字刻在竹简或木片上,或者用墨写在上面,用绳子穿连起来,称作竹简书,非常笨重,一篇文章要刻写好几捆,没有三天五天工夫是办不到的。还有帛书,像路温舒这样连帛做的衣服都穿不上,哪有钱买帛抄书,他只能一边放羊,一边回忆背诵读过的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路温舒虽然买不起书,但他没有忘记读书,他连睡觉时也想着读书,他想,为什么不向人家借点书读呢?于是,他就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今天借,明天还,后天再借,如此频繁借还,一年过去了,他读到了许多有益的书。
书读得多了,越感到读书的乐趣,他好像沙漠中的一个跋涉者,遇到一眼清水井,不喝便罢,越喝越觉得井水甘甜。路温舒读了一年以后,眼界开阔多了,书中的知识像草尖上闪亮的露水那样新鲜,那么具有诱惑力,他简直爱书爱得形影不离了。这天,路温舒在放羊的草滩上,让羊儿自由自在地啃草,自己背诵读过的书,他背诵得如流似水。可是背着背着,有一个句子想不起来了。为了这句话,他不得不登门去向人家借书查看,当他查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又向主人索笔求墨,把这个遗忘的句子写在自己的袖襟上,主人看到路温舒那么酷爱读书很受感动,干脆把这本书赠送给了他。他常常以袖襟自勉自励:温舒,你要每天读书不断啊!免得遗忘名句箴言,枉自惭愧。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路温舒挥动着柳条儿驱赶着羊群往前走,不小心脚踩在泥坑里,他也不在意,坚持背诵着刚刚学过的新书,他把羊赶到溪水畔的绿野之中,坐在草窝里,用柳条当笔,用地当纸写起字来。
也许是小温舒的真诚感动了大自然吧,一个读书的新契机或者说是“奇迹”在这平凡的草滩上出现了。
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路温舒一边朝前赶着心爱的羊群,一边背诵着他学过的诗文,风赐给他和他的羊群以凉爽,太阳照在他红红的脸庞儿,他不知不觉地把雪白的羊群赶到一片“圣地”,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呀?他从来没有来过。在路温舒的眼前,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绿影,一个方圆十顷八顷的池塘。哎呀!这走到哪里来啦?他如梦方醒,悔恨只顾背书走错了路,但定睛一看,转忧为喜,发现这是一个幽美的地方,不禁赞叹道:“在这样的地方读书一定是赏心悦目,安宁易学,多幸福自由啊!”
“呱呱呱,呱呱呱……”池塘中的青蛙像为他奏着夏曲,他向池边走去,忽然看见那里长着茂盛的蒲草,蒲草叶又宽又长,有大人的巴掌宽,阳光照在上面浮着绿莹莹的光,真招人喜爱。他心头一亮,啊!用它写字不是和竹简、丝帛一样吗?用蒲草做成书本不用花钱又轻便,放羊时可以带着学习。于是他挽起裤脚到蒲草丛里弯着腰用劲地拔。不一会儿,拔下来的蒲草叶子已经在岸坡上排成长长的三行了。路温舒上了岸,把晒蔫的蒲草捆成一大捆。到家后,他立刻动手,用剪刀把蒲草裁成有棱有角一张一张的叶片,找一块光面石头把它们压得整整齐齐,用绳子一片一片穿起来,真像一本本厚厚的书。他从邻居家借来书,把文章一段一段地抄写在蒲草叶上。就这样,他做成了不知多少本“蒲草书”,没有多久,他的屋里变成了蒲草的书山,他在自己开拓的书屋里,如羊儿吃草,如鱼儿游水一样,畅快地读起了“蒲草书”。
有了蒲草书,路温舒再也不愁没书读、没本写字了,他更加勤奋、孜孜不倦地刻苦自学。他每次放羊,都带着这种书本,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回家也是废寝忘食地读书。
靠这些蒲草书,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当了狱吏,仍奋发图强,新盖的三间书屋,他背诵过的书,码起来顶着屋梁,仅用蒲草抄成的书籍,就满满地装了两屋子。
由于路温舒不怕困难,刻苦自学,终于从一个放羊娃,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赫赫有名的法律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