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奋发图强
7099500000069

第69章 自学成材的王行

王行是元末明初的吴县人,幼年的时候,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他随着父亲在卖药的徐老翁家生活。王行很有心计,他知道徐老太太喜欢听野史小说,就每天背几篇故事,专门讲给老太太听,哄得老太太十分的开心。老太太就把他好学的情况告诉给了老翁。

从那以后,徐老翁决定开始给他讲解《论语》,让他清楚上面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王行听得也很认真,每次都要做详细的笔记,来补充书上没有的文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老翁把家藏的书都拿出来给王行读,因为这孩子学习太刻苦,而且十分的认真,对待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主张。逐渐地,王行对经、史、诸子百家的学说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一天,他决定离开徐老翁的家,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他可以读的书了,徐老翁家里的书都被他记在心里。他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没有忘记徐老翁夫妇俩的照顾和疼爱,他也不忍心就这样离开,但为了自己的追求和日后的发展,他辞别了徐老翁夫妇,离开了徐老翁的家。

王行离开徐老翁家的那一年还没有成年,用现代人的标准来看,估计不会超过十八周岁,但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之下,究竟多大年纪算作成年,无从考证。

辞别徐家以后,他开始在学堂教书。起初,还没有人认识他,原因十分的简单,教书先生是以才学论高低的。逐渐地,当地的一些很有名望的学者,主动来与他结交。

后来,有一个富有的商人叫沈万三,登门来请他到自己家里教书。当时大户人家的孩子都是把先生请到家里来,不管有几个孩子,都由这一个先生来教,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但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使他们成材。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很多人为了生计,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读书了。在很多人看来,读书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做的事情,那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生活所迫,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沈万三深知学习的重要,登门拜访王行,为的就是子孙后代能学有所用,巩固自己的万贯家财。从这点可以看出,沈万三就和一般的富有商人有所不同。他清楚地懂得,有钱要花在刀刃上,这才有了他后来的举动。

沈万三把王行请到家里来,为的是教自己的孩子读书,为了使王行能安心地呆在自己家里,他想了很多办法,但又怕适得其反,就只好等待合适的时机,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王行写得一手好文章,沈万三对此羡慕不已。读到高兴时,总要赏给王行一二十两银子,尽管王行不想收,他也要给,似乎他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打动王行,把他留住。王行心里很清楚沈万三想要什么,每次都断然拒绝他的赏钱,他说“:我要那么多钱也没用,如果富贵能守得住的话,你还来找我教你的孩子干什么?”

王行的话,触到了沈万三最敏感的部位,沈万三没有恼怒,而是欣喜,因为王行知道自己的心意,至于孩子能学到怎样的程度,沈万三也就无能为力了。

明朝洪武初年,官府请王行去当老师,这是对王行的一种认可。从此,一个在卖药老翁家自学成材的人,成为了官府学校的老师。这种转变,绝对不是偶然,而是王行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