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千年铁树开了花
71040000000158

第158章 写春联

写春联

快过新年了,每年都要过一回新年,来到面前的年都是新的。已经过去了的新年,给我留下了什么记忆呢?第一个感觉是过新年写春联,这是小时候过年的记忆,还能记得那样清晰。

一个从南到北的长长的小院子,小院子南三间老屋。门口向西,有一棵梧桐树。过年时,这门口两边要贴上对联的,是父亲亲手写的。在年三十中午吃午饭前一定要贴好一定的地方。进到屋内,屋子以南还有个小门,小门的墙壁上,是用白土柒过的墙壁,贴一张,“抬头见喜”!小小的厨屋里的墙壁上,贴一张“抬刀大吉”!这是暗示做饭时,用刀切菜,要小心,注意安全。

厨屋的墙壁稍高处,钉有一块小板,放的有香炉,过年时,炉中的红香要日夜燃着,香烟袅袅,贴一张黄纸上有灶爷的相,眼睛很锐利的样子,它有神通,能保佑家人一年有饭吃。灶爷两边贴有小对联,意思是保佑年年丰收,足食不缺。

中间一间屋子是小屋最中心的屋子,中堂的墙壁上,左右顶上都要贴红色的对联,是自力更生勤俭持家之类的意思。

小院子北边大门处,东边有一间牛屋,门上贴一小张“牲口平安”。

过年时,记得父亲站在一张方桌子上挥舞大毛笔一边写着,小对联写好后,由我贴到要贴的地方,贴对联,表示要过年了,也是小时候最盼望的一件事情,说不出一种特别快乐的心情。

八十年代初过年时,我在我住的小屋的门上两边,写了***的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对联贴上,以表示我要闯世界的胆量和信心。

过年贴对联,这是中国人过年一种重要的文化习俗了。对联中,表达了中国人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盼望心愿,总是希望新的一年来到时,有更多美好的心愿都能在这新的一年里实现,有对世界一切美好的祝福在里边。过年了,再在门口贴上对联,认认真真写出代表你心愿的字,把它看清楚,你就会有新的感觉的,会有新的努力的力量和信心的,对联上写的话,是通过了你的心的,只要肯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好梦都会成真的!

拜年

小时候过年时,到亲戚家拜年,是一件最开心的事情了。

有一年初二吃过早饭,母亲给我准备好礼品,是什么礼品呢?就是一个编得很精细的笼子里,放上十六个蒸的小杂面馍,有一点小麦面和大多数白玉米面渗合一起做成的,笼子上面用一个洁白的大手巾盖住。

提上馍笼子走到村子里向东去的街道时,邻居一位婶子笑着问我:“你到哪里去拜年?”

“到我姑家。”

婶子笑着问我,我也是笑着回答。

走过了五里之地后,有一条丹江河,河面上架有木桥,小心冀冀地从桥上过去,桥下面的水流孱孱。过了河后,向南有一条小路,直直地向姑家走去。

到了姑家的门口了,姑、姑夫在家,姑夫的大小女儿都在。

叫了声“姑,姑夫,”姑笑着接过我的馍笼子放在她家中堂跟前红色的木柜子上。

姑和姑夫都因我的来到,表姐表妹们三四个都把我围着,想办法和我玩耍。

姑坐在锅洞前的木堆子上,一手不停地拉着风箱杆子,拉一下风箱杆子,锅洞里的火呼呼地叫,火焰格处(格外)的红。锅里的水开了,拉风箱的声暂时停下来,姑快速地把鸡蛋打下去,最少有三个,又拉风箱一会儿,鸡蛋煮好后,舀在一个小碗里,放上红糖,白碗里的水柒成了红花一样红的颜色。姑端起,递在我手里,笑容可掬地说:“快把它吃下去。”姑让我坐在她家的小桌子前,我成了姑家最高贵的小客人了。

下午,本来能赶回我家的。要回我家,姑不让我回去,晚上一定要住下来。姑家的土炕烧得热乎乎的,一个晚上睡得暖暖的。

姑住的村子的山上长着很多柿树,是水土不同吧,这里加工的柿饼特别香甜。我到姑家时,姑把她家的红柜子打开,给我取上好多柿饼要我吃,那柿饼个头大,很红艳很柔软,如蜜爽口。

第二天在姑家吃了早上饭时,要回家了。姑把我妈给姑家拿的馍留下几个,还要把她家的再给我拿上几个。记得从家走时,我妈总放心不下我,再三对我叮咛,“你姑给你拿她家的馍你一定不要拿的!”可姑一定要这样做,对我说:“姑年下蒸的馍再给你妈拿上几个,让你妈吃!”我说:“不拿!”姑说:“你要不拿,姑不高兴了!”我一看,姑的脸变的样子,顶不起,也就只好让姑在笼子里装上姑家的馍好几个。

姑快速上递给我手上一元钱,小时过年给姑拜年为了挣这个钱,愿望也是很强烈的。姑把一元钱递给了我后,也就是给姑姑夫家拜年一个圆满的作业的完成。

回家后,母亲总是批评我说:“你姑叫你住,你就住下来了?”

我感受到的姑留我这样真,我实在是无法拒绝的。

给姑家拜年,奶是最高兴也是最在意一件事情,我回来后,奶的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那时,是太穷了,奶奶问我的是“你到你姑家,你姑给你做的啥饭吃?”我都一一汇报给奶奶。

给姑家拜年,给我最深的感动,还是姑对我的那种真情的关心,这种纯真的感情永远值得我留恋,就是现在成年后想起来,还如同刚刚发生过一样,那样让我心醉神往,这种真情是值得回味的甜滋味。

吃团圆饭

小时候过年,大年三十中午,爷爷总要叫我,父母亲一起去吃团圆饭。

午时,奶奶慌忙地做好了饭菜。一张大方桌子放在小院子那个长白石头的跟前,菜放在桌子上了,我是早早地坐在桌前的长板凳上了,父亲也坐好了,可是等母亲,母亲不来。

母亲不来的原因,意思是说我和父亲不挣气,不懂事,你爷一叫就去了。应是我们家叫爷爷奶奶去我们家里吃过年饭。可是爷爷奶奶并不是这样想的,能叫我们全家来,一起吃过饭,是一件最高兴的事情了。我也不想在我家吃过年饭,愿意吃爷爷奶奶家的过年的饭。

那年三十的午时,太阳很明亮,照在小院子,父亲爷爷奶奶我都坐在一起,可是现在爷爷奶奶父亲都不在了,那天过年的情景还会再来吗?当时我和父亲和爷爷坐在一起,爷爷是多么高兴啊!奶奶全心全意地做过年的饭,她是笑容可掬的样子,用心做的饭菜,要父母亲和我吃上她做的饭菜也有一份快乐心情。

今年又快过年了,再不是从前那么困难了。假如爷爷奶奶父亲能听到我的话,我会说:“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比起我小时候,不知好多少倍,你们不要操心我了,我过得很幸福!亲人们笑了,我也笑了。现在中国人过年,不知比过去好多少倍,这实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大变化啊!

与吃有关的美好记忆

小时候过年,父母亲在腊月二十八以前,要用一天时间,忙的蒸馍,蒸馍的面粉,是白玉米面和小麦面两种渗合在一起的,蒸成的馍样子白白的。

父母亲坐在案板前揉面,我还帮助大人烧火,拉过风箱,这可是一件气力活,蒸馍的时间,从早晨到下午,基本上要蒸一天,我拉累了,父亲换着拉风箱。

那年代,是因为太穷的原因,把吃饭当作一件大事情,留给我最美好的记记忆是与吃有关系。

一锅馍蒸好后,母亲从笼子里捡的放在大木案上冷,就先给我一个吃,那热馍热气腾腾,很快地咬一大口送到嘴里,如吃到了世界是最好的仙物一样。

父亲会发面,把发好的一堆面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一个圆月亮形的样子,一锅的馍熟了后,捡起来,又很快地放一锅子再蒸。发面用的是碱,碱的多少,父亲都能掌握得合适。从案上揉好的发面中,掐一小块,放在锅洞时烧一下,稍过一会儿,母亲拿出来一看,闻了一下,说:“碱合适。”

过年,还有一件事家家人自己做豆腐。做豆腐有一套工具,有的小家小户的人根本不全,相互借的用。有一个小石头磨,黄豆要早早泡好,石磨上边有一个木拐子,我扶作住一点,父亲扶住一点,石磨在我和父亲的双手转动下,跟着转动起来,磨出的豆浆从石磨中流到木长槽里边。把磨好的浆倒在大锅里,用大火烧,煮得差不多了,父亲把家里的酸浆水倒在大锅里边,这对于做豆腐是很重要的,父亲用一个大铁匀舀起来来回翻动,大锅里边的豆腐就形成了小小的块壮了。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压豆腐的木板器具,把锅里边的未成形的豆腐放在里边,经过压后,变成了一个大方块的豆腐,压好后,取下了压豆腐的器具,把大块的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在一个笼框里边,挂在半空中。这些繁杂的工作都由父亲做。一个小家最多能做二十斤黄豆的豆腐。

过年前一天晚上,父亲母亲还要架好油锅,炸些豆腐块子,还要蒸好熟的红薯,渗些面粉,炸些红薯油糕。我最爱吃父亲炸的油糕。过年时,它上过家里的桌子上,成了当时过年最好吃的一道好菜,那红薯油糕很甜,在当时,是对我多有诱获力啊!

那时过年能吃上猪肉,是一件最为渴望的事情了。过年三十那全年时,一家人每人吃上一块,想再吃一块,可是没有了,这由母亲给掌握的,但是家里人很自觉,就吃分的一块,也不会争的。

平时,那里能见上肉,只是因为过年了,村子里人无论多穷,要过年,总要在街上割上几斤。

已经二十五六了。爷爷到我家,对父亲说:“快给娃割上些肉?”父亲不言语,他心里想的是看还能不能再便宜些。到了过年最末的一个集,父亲给家里割上五斤肉,已是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为什么要割肉,主要是为了炖上一大锅萝卜,有点油味儿。有一回炖萝卜,父亲没有掌握好,猪肉块捞迟了,结果全化在锅里,这么一件小事,母亲难过的哭了,和父亲吵了半天,因为过年没有一点好整的猪肉,给全家人吃。

这一回猪肉没有即时捞出来,可是有几回是很成功的。把萝卜也炖了,猪肉也有了。猪肉从萝卜锅里捞出来后,父亲总要给我一大块瘦肉吃,或是还要给一块大骨头啃,那时能啃出猪肉的香味,现在再没有这种感觉了。

那时候,大人盼望过年,小孩子盼望过年,为什么这样盼望,主要是过年,能吃得比平时好些。

现在过年,再没有多少人谈与吃有关的话题,在我的记忆里有这么些过年与吃联在一起的沉年旧事,让我感受到了现在过年中国人的幸福。多么盼望我的爷爷奶奶父亲,再一次醒过来,过2007年的新年。感谢中国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感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啊!由不得唱起了张也唱过的一首《走进新时代》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