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500000031

第31章 清代名医(著)方(2)

【功效】散寒温肺。

【主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

【来源】《张氏医通》。

痘疹

方一紫草饮

【组成】紫草3克,炙甘草1.5克,黄芪4.5克,糯米3克。

【用法】水煎,日2次服,温服。

【功效】凉血退疹。

【主治】痘疹血热,口渴不能起发。

【来源】《张氏医通》。

方二消毒饮

【组成】牛蒡子4.5克,甘草1.5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日服2次,早、晚各1次

【功效】清热祛风,利咽。

【主治】痘疹咽痛而起发迟。

【来源】《张氏医通》。

方三牛蒡子汤

【组成】牛蒡子4.5克,甘草1.5克,荆芥2.1克,防风1.8克。

【用法】水煎,不拘时温服。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主治】痘疹咽喉肿痛。

【来源】《张氏医通》。

方四栀子仁散

【组成】栀子仁30克,白鲜皮、赤芍、升麻各15克,寒水石、炙甘草各9克。

【用法】为散,水煎,每服3~6克,紫草茸末1.5克调服。

【功效】清热祛风,凉血祛疹。

【主治】痘疹毒盛,色黑便秘。

【来源】《张氏医通》。

王洪绪方

方一犀黄丸

【组成】牛黄1克,麝香4.5克,没药、乳香(各去油,研细)各30克,黄米饭150克。

【用法】研为细末,捣烂为丸,每服9克,陈酒送服,患生上部临卧服,生下部空腹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淤。

【主治】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等。

【来源】《外科全生集》。

方二小金丹

【组成】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各45克,乳香、没药、当归各22.5克,麝香9克,香墨炭3.6克。

【用法】研为细末,糯米粉打糊为丸,芡实大,每服1丸,陈酒送服,覆盖取汗。

【功效】化痰祛湿,散淤止痛。

【主治】流注、谈核、瘰疬、乳岩、贴骨疽等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可用于骨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寒性脓疡。孕妇忌服。

【来源】《外科全生集》。

方三醒消丸

【组成】乳香、没药(均去油)各30克,雄黄15克,麝香4.5克。

【用法】研为末,黄米饭30克,捣为丸,莱菔子大,每服9克,陈酒送服。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痈毒初期,坚硬疼痛。

【来源】《外科全生集》。

方四阳和汤

【组成】熟地30克,肉桂3克(去皮研粉),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姜炭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属于阴寒之症。症见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方五峒丸

【组成】三七、大黄、儿茶、天竺黄、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制藤黄各60克,阿魏、雄黄各30克,冰片、牛黄各7.5克。

【用法】制成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丸,开水送下。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血淤肿痛等。

【来源】《外科全生集》。

陈士铎方

头痛

方一定风去晕丹

【组成】熟地27克,山茱萸12克,山药9克,北五味6克,麦门冬6克,元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葳蕤21克。

【用法】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肾养阴。

【主治】头痛者,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当大补肾水,而关痛头晕自除。

【来源】《石室秘录》。

方二清脑平酒丹

【组成】黄酒80毫升,辛夷9克,柴胡15克,白芍27克,郁李仁15克,麦门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

【用法】水700毫升煎汤,入前酒。酌量饮之,一醉而愈;量好者,再饮之以酒,必以醉为度。

【功效】疏风开窍,清利头目。

【主治】头脑痛。

【来源】《石室秘录》。

方三救脑汤

【组成】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散风寒。

【主治】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

【来源】《辨证录》。

咳嗽喘症

方一归气汤

【组成】麦门冬90克,北五味9克,熟地90克,白术60克。

【用法】水煎服。1剂而汗止,10剂痊愈。

【主治】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臭汗如油。

【来源】《辨证录》。

方二止咳神丹

【组成】人参3克,白芍9克,酸枣仁6克,北五味子3克,麦门冬15克,苏子3克,益智仁1.5克,白芥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润肺。化痰宁嗽。

【主治】久嗽。

【来源】《石室秘录》。

方三肺脾双解汤

【组成】人参3克,麦门冬9克,茯苓9克,六曲1.5克,车前子3克,甘草3克,薏苡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肺化湿。

【主治】人或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之伤。

【来源】《石室秘录》。

方四壮气汤

【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30克,甘草0.9克,百合30克,贝母0.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壮气润肺。

【主治】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疼痛发酸,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乎。

【来源】《辨证录》。

方五夜露饮

【组成】熟地、麦门冬、芡实各30克,山茱萸15克,贝母1.5克。

【用法】水煎服,10剂痊愈。

【主治】人有久喘百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实肺金之燥。

【来源】《辨证录》。

方六灭邪汤

【组成】柴胡3克,茯苓6克,当归3克,黄芩3克,麦门冬6克,射干3克,桔梗6克,甘草、半夏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经,以致一时喘急,抬肩大喘,气逆痰吐不出,人不能卧。

【来源】《石室秘录》。

伤寒

方一脾肾至资汤

【组成】熟地27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1.5克,白芍9克,肉桂0.9克,白术9克,薏苡仁9克,白芥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温补脾肾。

【主治】伤寒。

【来源】《石室秘录》。

方二退邪消食饮

【组成】陈皮3克,甘草1.5克,白芍9克,六曲1.5克,枳壳1.5克,厚朴1.5克,栀子3克,茯苓3克,麦芽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伤寒邪火初退之时,虫痛枵腹,胃空之候。

【来源】《石室秘录》。

方三伤寒汤

【组成】桂枝3克,甘草3克,陈皮3克,干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散寒祛邪。

【主治】伤寒之初起,鼻塞目痛,项强头亦痛,脉浮紧。

【来源】《石室秘录》。

汗症

方一敛汗汤

【组成】黄芪30克,麦门冬15克,北五味6克,桑叶14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主治】人有大病之后,无过而遍身出汗,日以为常,人以为内热发汗也,谁知是阳气之虚,外泄而腠理不能自闭。

【来源】《辨证录》。

方二止汗神丹

【组成】人参30克,当归30克,北五味3克,桑叶7片。

【用法】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敛汗。

【主治】大汗之病,阳气尽随汗而外越,若不急为止抑,则阳气立散,即时身死。

【来源】《石室秘录》。

心悸

方一两静汤

【组成】人参30克,生枣仁60克,菖蒲3克,白芥子9克,丹砂9克,巴戟天30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4剂,惊者不惊,而悸者不悸也。

【功效】定惊安神。

【主治】人有先惊而后悸,亦有先悸而后惊,似乎不同;而不知非有异也。不过轻重之殊耳。

【来源】《辨证录》。

阳痿

方一起阳至神丹

【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远志3克,巴戟天3克,肉苁蓉3克,肉桂6克,人参9克,枸札子9克,茯神9克,杜仲3克,白术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滋肾填精起阳。

【主治】痿而不振。乃过于琢削,日泄其肾中之水,而肾中之火,亦日消之。

【来源】《石室秘录》。

癫狂

方一天半神丹

【组成】巴戟天90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1剂即止癫,10剂不再发。

【主治】人有素常发癫,久而不效,口中喃喃不已,时时忽忽不知,时而叫骂,时而歌唱,吐痰如蜒蛐之涎。

【来源】《辨证录》。

方二苦龙汤

【组成】地龙(捣烂)20条,苦参15克。

【用法】水煎服。1剂即止狂,不必再服。

【主治】阳明火起发狂,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妄言。

【来源】《辨证录》。

方三正心汤

【组成】人参、熟地各30克,玄参、麦门冬各60克,菖蒲3克、白芥子9克。

【用法】水煎服。1剂轻,2剂愈。

【主治】人有身热发狂,所言者无非淫乱之语,所喜者无非欢愉之事,一拂其言,一违其事,则狂妄猝发,见神见鬼,人以为心热之极也,谁知是心包之热乎。

【来源】《辨证录》。

妇科诸疾

方一宽带汤

【组成】白术60克,杜仲30克,甘草60克。

【用法】水煎服。服4剂无急迫之状。

【主治】妇人小腹之间,自觉有紧迫之状,急而不舒,断难生子。

【来源】《辨证录》。

方二助气镇心丹

【组成】人参9克,茯神6克,菖蒲15克,朱砂3克,五味子3克。

【用法】水煎含嗽,过一会然后咽下。1剂即收,2剂痊愈。

【功效】益气镇惊。

【主治】妇人产子。舌出不能收,多以为舌胀也,其实是难产心惊的原因。

【来源】《辨证录》。

方三救产止痉汤

【组成】人参15克,当归30克,川芎9克,荆芥(炒黑)3克。

【用法】水煎服。1剂病轻,2剂又轻,3剂痊愈。

【功效】益气养血驱风。

【主治】妇人新产之后,忽然手足牵搐,口眼斜,头摇项强,甚则角弓反张,多以为产后惊风,其实是失血过多而成痉。

【来源】《辨证录》。

方四健固汤

【组成】人参15克,茯苓9克,白术30克,巴戟15克,薏苡仁9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10剂,而经行不泻症。

【功效】健脾疏肝,调经。

【主治】妇有行经前先泻3日,而后行经症。

【来源】《辨证录》。

李用粹方

咳嗽

方一咳嗽捷径方

【组成】款冬花60克。

【用法】于无风处烧之,以笔管吸烟咽下,即用美压下。

【功效】肃肺止咳。

【主治】久嗽不止。

【来源】《证治汇补》。

方二清宁膏

【组成】生地300克,麦门冬300克,橘红90克,桔梗60克,薏苡仁240克,川贝母60克,龙眼肉240克,苏州薄荷叶末15克。

【用法】用水煎膏,将薏苡仁、贝母、薄荷研为末,拌入膏中。噙化,缓缓咽下。

【功效】润肺不伤脾,补脾不碍肺。

【主治】痨嗽吐血,极效。

【来源】《证治汇补》。

方三劫嗽方

【组成】诃子、五味子、风化硝、五倍子各适量等分,甘草减半。

【用法】水煎服,稳卧。

【功效】敛肺止咳开音。

【主治】肺气耗散,久咳失音。

【来源】《证治汇补》。

虫症

方一遇仙丹

【组成】白黑丑(头末)60克,槟榔30克,三棱、蓬莪术各15克,牙皂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糖拌。小儿3克,大人9克,以糖水空心服。是日绝食,待虫下行,然后用薄粥汤。

【主治】虫症如神。

【来源】《证治汇补》。

方二虫病秘方

【组成】青皮、陈皮、三棱、蓬莪术、香附、槟榔、藿香各3克,益积1.5克,官桂1.2克,桔梗2.4克,大黄4.5克,甘草0.6克。

【用法】水煎,露1夜。五更空心温服,不得须少饮食,不然则药力减而虫不行。

【主治】诸般痞积,面色萎黄,肌体羸瘦,四肢无力,及食生冷壁泥茶炭碱辣等物。

【来源】《证治汇补》。

何梦瑶方

方一一味百部膏

【组成】百部根1千克。

【用法】捣取汁,煎如饴,加蜜100克。服9克,日3次。

【功效】润肺止咳。

【主治】咳嗽。虽30年久嗽可治。

【来源】《医碥》。

方二三物黄芩汤

【组成】黄芩15克,苦参30克,生地黄60克。

【用法】水320毫升,煮取80毫升。温服,多吐下虫。

【功效】滋阴清热除烦。

【主治】烦躁。

【来源】《医碥》。

方三玉粉丸

【组成】南星、半夏各30克(俱汤洗),橘皮(去白)60克。

【用法】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9~12克,人参、生姜汤调服,食后。

【功效】行气化痰。

【主治】痰。

【来源】《医碥》。

方四朱雀丸

【组成】茯神120克,沉香(香附可代)30克。

【用法】炼蜜为丸,人参汤调服。

【功效】调气安神。

【主治】健忘。

【来源】《医碥》。

方五桃花汤

【组成】赤石脂20克(一半锉一半筛末),干姜30克,粳米20克。

【用法】上3味,以水560克毫升煮至米熟,去渣。每服50毫升,纳赤石脂末9克,日3次服。

【功效】温肠止痢。

【主治】痢。

【来源】《医碥》。

方六冬葵子汤

【组成】冬葵子、滑石、香薷、木瓜各6克。

【用法】煎汤,日4~5次服。

【主治】霍乱。

【来源】《医碥》。

方七通经散

【组成】陈皮(去白)、当归各30克,甘遂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温汤调服,临卧服。

【功效】行气活血攻积。

【主治】积聚。

【来源】《医碥》。

方八秫散

【组成】蓄45克,灯芯100根,红秫黍根60克。

【用法】上河水煎,空腹食煎热服。

【功效】清热利小便。

【主治】小便不通。

【来源】《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