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7138700000108

第108章 灵枢译注卷八(4)

【原文】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译文】

黄帝说:人的血气盛衰,以及从生到死这一过程的情况,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说: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始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畅通,生气在下,所以喜动而好走。人到二十岁,血气开始壮盛,肌肉也正在发达,所以行动更为敏捷,走路也快。人到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强健,全身的肌肉坚固,血气充盛,所以步履稳重,爱好从容不迫的行走。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很健全已到了不能再继续盛长的程度,从此腠理开始疏松,颜面的荣华逐渐衰落,鬓发开始花白,经气由平定盛满已到了不能再向上发展的阶段,精力已不十分充沛,所以好坐。人到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薄弱,胆汁也减少,所以两眼开始昏花。人到六十岁,心气开始衰弱,会经常忧愁悲伤,血气已衰,运行不利,形体惰懈,所以好卧。人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人到八十岁时肺气衰弱,不能藏魄,言语也时常发生错误。人到九十岁,肾气也要枯竭了,其他四脏经脉的血气也都空虚了。到了百岁,五脏的经脉都已空虚,五脏所藏的神气都消失了,只有形骸存在而死亡。

黄帝说:有人夭折,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五脏不坚固,鼻孔和人中沟不深邃,鼻孔向外张开着,呼吸急促疾速,或面部骨骼卑小,脉管薄弱,脉中血少而不充盈,肌肉不坚实,肌腠松弛,再屡遭风寒侵袭,血气更虚,血脉运行不通畅,外邪就易于侵入,与真气相攻,真气败乱,所以活到中年就死亡了。

逆顺篇第五十五

【原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黄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译文】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的运行有逆顺,血脉有盛衰,针刺有大法,这些你能讲讲吗?伯高说:气行的逆顺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是相适应的。脉的有力无力是与气血的虚实相关的,所以通过诊脉可以察候气血的虚实、盈亏。针刺的大法,就是必须明确知道病变是否可以行刺,或病变发展到了不可施行针刺的程度等情况。

黄帝说:怎样察知病变的可刺与不可刺呢?伯高说:《兵法》讲:作战时,要避开对方来势急疾、气焰嚣盛的锐气,不可冒然出击对方严整庞大的阵地。《刺法》讲:热势炽盛时不可刺,大汗淋漓时不可刺,脉象纷乱、模糊不清时不可刺,脉象与病情不相符合的不可刺。

【原文】

黄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译文】

黄帝说:怎样掌握可刺的时机呢?伯高说: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进行针刺;其次,在病邪轻浅、疾病尚未严重时进行针刺;再次,在邪气已衰、正气来复、疾病转愈时针刺。技术低劣的医生,在邪气正旺时,或在病热正盛时,或在病情与脉象不相符时进行针刺。所以说:在病势正盛时不能针刺,但在邪气已经开始衰退时进行针刺,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说,高明的医生,是在未病之前实施预防,并不是在已经形成了疾病再去治,就是这个道理。

五味篇第五十六

【原文】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你说说五谷的五味进入人体是怎样分别归于五脏的。伯高说:胃是五脏六腑的营养汇集的地方,一切饮食物都先进入胃,五脏六腑接受胃所消化的精微之气的营养。饮食物的五味归属五脏,都因饮食物的性味特性相异而各有所喜归:谷味酸的入胃之后,先入肝;味苦的,先入心;味甜的,先入脾;味辛的,先入肺;味咸的,先入肾。饮食水谷的精微,化为津液,与营卫之气,运行于周身,其中的糟粕依次下传于大肠、膀胱,化为粪尿,排出体外。

黄帝说:营卫是怎样运行的呢?伯高说:水谷入胃后,所化生的精微部分,从胃出后至中上二焦,经肺灌溉五脏。它在输布于全身时,分别为两条途径,其清纯部分化为营气,浊厚部分化为卫气,分别从脉内外的两条道路运行于周身。同时所产生的大气,则聚于胸中,称为气海。这种气自肺沿咽喉而出,呼则出,吸则入,保证人体正常呼吸运动。天地的精气,它在体内代谢的大概情况,是宗气、营卫和糟粕三方面输出,但另一方面又要从天地间吸入空气与食入饮食物,以补给全身营养的需要,所以半日不吃饭,就会感到气衰,一天不进饮食,就感到气少了。

【原文】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译文】

黄帝说:五谷性味是怎样的,可以告诉我吗?伯高说:让我详细地讲给你听。在五谷之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麦味苦,黄米味辛。在五果之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在五畜之中,牛肉味甘,狗肉味酸,猪肉味咸,羊肉味苦,鸡肉味辛。在五菜之中,葵菜味甘,韭菜味酸,豆叶味咸,薤味苦,葱味辛。五色与五味的关系:黄色属脾,宜食甘味;青色属肝,宜食酸味;黑色属肾,宜食咸味;赤色属心,宜食苦味;白色属肺,宜食辛味。这五种色味,在治疗和调补时,都可用其相宜的食品。所言五宜,就是在五脏患病时,选用相适宜的五味:脾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子、葵菜;心病,宜食麦、羊肉、杏子、薤;肾病,宜食大豆芽、猪肉、栗子、藿;肝病,宜食芝麻,犬肉、李、韭;肺病,宜食黄米、鸡肉、桃、葱。

五脏之病对五味各有禁忌:肝病应禁忌辛味,心病应禁忌咸味,脾病应禁忌酸味,肾病应禁忌甘味,肺病应禁忌苦味。

肝主青色,宜食甘味,粳米饭、牛肉、枣、葵等都是甘味食物;心主赤色,宜食酸味,犬肉、芝麻、李、韭等都是酸味食物;脾主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等都是咸味食物;肺主白色,宜食苦味,麦、羊肉、杏、薤等都是苦味食物;肾主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等都是辛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