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春秋墨
71608400000002

第2章 年少亦曾伴君王

魏王梁二十四年,正当壮年的魏梁忽染重病而亡,震惊朝野。随后,一代名相卫鞅辞去魏国相位,告老还乡。

自二十一岁即位以来,魏王梁重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平民卫鞅,在魏国推行新法,一路坎坷,令得这位居中原腹地的魏国在群狼窥伺之下渐渐强盛。

然而,随着魏王梁的去世和卫鞅的退隐,这一切都仿佛戛然而止。

震惊和哀伤过后,群臣商议,将魏王梁的谥号定为文,即魏文王,以彰魏王梁兴魏之功。

随后,魏王真继位,作为魏王梁的嫡长子,由他来继承魏国王位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方一登基,面对着先王暴毙和相位空缺的局面,魏王真大胆任用了彼时年仅二十八岁的方毅为相,一如当年的魏梁。

这般举动自然是引起了群臣的猜测,毕竟这世间可并非人人皆是卫鞅,而魏王真的这般举动,的确像是要另起炉灶的意思。

此时的魏国,已然度过了变革最困难的时期,即便是最守旧的贵族,也不得不承认变法的好处。但若是这新上任的魏王铁了心要废除新法,他们这些臣子也难以违抗君命。

发生在十余年前的那件事,更加深了群臣的担忧。当时还是太子的魏真不慎触犯了新法,按律当处以墨刑,虽说最终由太子之师代为受刑,但此事也令得魏真深感颜面尽失。

根据宫内一些口风不严的宫人传出的消息,魏真曾不止一次在私下抱怨新法过于严苛。

然而很快,魏真便用事实扫清了群臣的忧虑,其即位之后的第一条政令便是,将继续推行新法。

而后,年轻的魏相方毅也是表现出了对于新法的推崇,并直言新法乃兴国之策。

数年之中,在这对君臣的治理之下,魏国强大的步伐没有丝毫减缓,而魏真也兑现了自己登基时的承诺,并未废除新法,仅仅只是修改了几个量刑过重的条目。

就连已然归隐田园的卫鞅,也是盛赞这对新的君臣不输当年的魏文王和自己。

魏王真四年,方毅的结发妻子诞下了一个男婴,彼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方毅很是欣喜地将这个孩子取名为方凃。

随后的十余年中,魏国的强大逐渐引起了其余国家的注意。但当时群雄混战,即便西秦上卿张秦提出远交近攻之策,欲与齐燕等国结盟,共抗魏国,也是响应者寥寥。

反倒是西秦大将白伏于楚国别都鄢大破楚军,一时之间各国恐秦者众,魏国趁此机会以御史苏仪之计,合纵东方各国,共抗西秦。

此后数年,各国联军与西秦连番大战,彼此皆是损失惨重。白伏不愧是一代名将,哪怕联军数量数倍于秦军,依旧难以在白伏手中讨得便宜。

联军之中,魏国看似出力最甚,实则一直韬光养晦。数年之后,正当魏国感觉时机成熟之际,魏真却在巡视联军之际为不明身份的刺客刺杀,当场身亡。

正如穿越过来的方凃所知晓的那般,这个世界乃是出自一款仙侠网游,其中自然存在着武力超凡之辈。

那行刺的刺客就是这等人物,即便当时身处万军丛中,那刺客却依旧在刺杀魏王真之后潇洒离去,连真实面目都无人看清。

魏真本身登基之时年纪便小,身亡时也不过四十余岁,最大的子嗣魏谨彼时方满二十。

幸得年少为相的方毅如今已是久经历练,临危不乱,立刻辅佐魏谨登基,迎回魏真遗体安葬,总算稳定局势。

相比于其父魏文王,魏真在功绩之上并不逊色多少,只可惜同样是英年早逝。最终,在方毅主张之下,魏真谥号定为武,即魏武王。

一国之君被刺身亡,这等事自然不可能轻易揭过,方毅在将国内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便开始追查刺客身份。

但那等人物实在是来无影去无踪,追查到最后,也只能得出刺客是出自各国联盟之中的结论。

得知这一消息,方才登基的魏王谨立刻便宣布退出联盟,随即因着各国之间互相的猜忌,抗秦联盟土崩瓦解。

西秦当时同样是元气大伤,自然巴不得抗秦联盟解散,这片世界因而迎来了久违的平静。

然而仅仅只是一年,魏国出兵攻韩,韩国区区弹丸之地如何能够抵挡此时的魏国,不得已之下便向赵国求援。

赵国自胡服骑射之后,可谓兵强马壮,再加之名将辈出,几乎可与秦相较,魏王谨也一直将赵国视作大患。

接到韩国求援之后,赵国朝野上下在短短一日之间便统一了意见,出兵援韩,不过目标却是直指魏国都城大梁,显然是打着围魏救韩的主意。

这边赵国方才出兵,魏王谨便宣告天下,称刺杀其父的刺客乃是韩国指使,自己替父报仇,师出有名。

宣告一出,原先还准备有所动作的各国皆是暂缓了出兵的打算,虽说如今各国间的战争早已经不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为了韩国而招惹如日中天的魏国可并非一件明智之事。

最终,除开已经出兵的赵国之外,其他国家纷纷选择观望。

魏国这一次重兵攻韩,以韩国的国力如何能够抵挡,魏国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几乎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兵力空虚的缘故,魏国在面对着倾巢而出的赵国大军之时,同样也是陷入到了溃败的境地。

随着魏军攻破韩国都城新郑,赵军也同样兵临大梁城下。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还在新郑的魏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支援大梁。

不过大梁作为魏国国都,易守难攻,只需拖到魏军主力回归,大梁自然无忧。

赵军同样明白魏国的打算,但即便赵军不惜代价,面对着固若金汤的大梁城,也绝非轻易便能够拿下。

因此,当时的赵将赵俭并未率兵强攻大梁,而是另辟蹊径,于大梁西北处拦截黄河之水,又请出大能之辈祈雨,意欲水淹大梁。

十日之后,赵俭一声令下,眼看大梁便要化作泽国。正当此时,一个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自东方而来,抽出腰间配刀向着滔天洪水一刀斩下,竟是生生地将洪水斩断。

这中年男子名为东方望,乃是位于吴越与齐之间的东方家族的族长,也算是这世界明面上的武道强者之一。

与原先的历史不同,这个世界中的吴越两国非但没有世仇,反倒是关系良好,彼此结盟,因而避免了在战国之初便为楚国吞并的命运。

至于东方家族,在这个世界中则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存在。族内皆是用刀的高手,修行有成,以一敌百不在话下。其中佼佼者,更是如东方望般,足以扭转战局。

一直以来,魏国王室都与东方家族关系良好,先前也是在东方家的协助之下,魏国才能够查到一点关于那刺客的线索。

一刀过后,东方望潇洒而去,赵国攻占大梁的企图也在这一刀之下化为乌有。

随着魏国大军归来,赵军撤退,魏军一路将失地收复,甚至还攻入赵国境地,夺了三座城池之后方才满意而归。

魏王谨四年,在花费两年整顿了韩地之后,魏国向齐国宣战。

彼时的齐国在经历了五国伐齐之后,元气大伤,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霸主之势。此刻魏国挟灭韩之威而来,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到齐国都城临淄之前。

然而这一次,可再没有第二个田双以火牛阵救齐国于危难,随后三月,临淄城破,齐亡。

又三年,魏王谨七年,魏国对赵国发难,魏军以牙还牙,在魏公子忌的设计之下,水淹赵国四十万大军,赵再无可用之兵。

魏国不退,直捣赵都邯郸,虽有赵之名将李放者,不输当年白伏,但奈何无兵可用。兵败城破,赵亦亡。

灭去三国之后,魏国的声势也是达到了巅峰。恰逢当时东方家东方皇一刀入吴越,败尽有名剑客无数,更断去天下十大名剑之二。吴越上下皆如丧考妣,不战而降,归于魏国。

随后,方毅辞去魏国相位,功成身退。其子方凃踏入仕途,官拜御史,前途无量。

然而,方毅的这个独子看似心广体胖,但实则却身怀暗疾。方凃十余岁时,便曾于相府内无故昏迷,甚至当时还惊动了魏王谨亲自关怀。

魏王谨十五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方凃侍立魏谨身侧,接待楚国使臣,却再一次毫无征兆地昏厥过去。

此事之后,虽说魏王谨并未因此苛责方凃,但方凃还是上书致仕,辞去御史之位,回到家中。

说来也怪,即便魏王宫内的太医为方凃把脉,也找不出方凃昏迷的原因。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方凃都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

直至魏王谨二十五年,在家中赋闲了十年之久的方凃为穿越而来的方凃所替代,随后在那疑似游戏系统的声音指引下,离家游历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