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凡说:“我们都商量好了,每天中午轮流回家做饭,落下的课,晚上补,有不明白的,再问您,这样行吗?”
孩子们把今后的日子竟安排得这么周到,父亲还能说什么呢?再说,如果不用这个办法,又怎么解决中午吃饭的问题呢?
父亲打开盛饭的篮子,照例,碗中有一个腌鸡蛋,几块咸肉,一切和妻子在世时的一样。
小飞凡向父亲告辞,跑回家去吃饭。
望着小飞凡远去的背影,父亲的眼里流出了眼泪。
◎故事感悟
汤飞凡年纪轻轻,竟能如此尊老爱老,这种精神值得钦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这种尊老爱老的品行要求自己,让自己和家人,还有身边的老者都能幸福地生活!
◎史海撷英
“汤氏病毒”的诞生
1955年7月,汤飞凡开始进行沙眼衣原体病毒分离病毒试验。他采用研究立克次体常用的卵黄囊接种。
汤飞凡分析了影响病毒分离的因素,认为除了选择敏感动物和适宜的感染途径外,还需要抑制杂菌的生长,便决定在标本中加入抗生素作为抑制剂。由于当时临床上已知道链霉素治疗沙眼无效,而青霉素有无疗效还不明了,所以就选了这两种抗生素,没想到结果很顺利,只做了八次试验就分离出了一株病毒。
这个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被汤飞凡命名为TE8,T表示沙眼,E表示鸡卵,8是第八次试验。后来,许多国家的实验室都将它称为“汤氏病毒”。
梅兰芳敬老爱老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齐白石
梅兰芳(1894—1961年),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不断革新,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称“梅派”。对我国京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史上拥有光辉的一页,而且他甘拜他人为师、拜名人为师、活到老学到老、尊老爱老的美德,也被广为传颂。
1931年春,南北京剧界的名家齐集上海演出。演出的剧场设在上海浦东的高桥,乘船过江后还有近10公里的路。由于路远难走,雇车很不方便,这天,梅兰芳和杨小楼两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辆车。谁知刚坐上去,正要上路,突然见到年近六旬的龚云甫老先生步履蹒跚地走过来。梅兰芳立即下车打招呼,当得知龚先生没有雇到车时,便执意让龚先生上车先走。龚先生推辞说:“你今天的戏很重,不坐车,到台上怎么顶得住?”梅兰芳谦恭地说:“我还年轻,顶得住,您老别为我担心。”说着就搀扶龚老上了车,他自己则冒雨步行10公里赶到了剧场。
当时,梅兰芳已是名震海内外的“四大名旦”之一,论资历和声望,在梨园界都无人匹敌。但他却从不摆架子,而是处处都先考虑别人。
解放前,在一次京剧《杀惜》的演出中,剧场内,戏迷们的喝彩声不绝于耳。
“不好!不好!”突然,从剧场里传来一位老人的喊声。人们一看,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者,已有六旬年纪,正在不住地摇着头。
梅兰芳看到这一情景,心里感到有些蹊跷。戏一下场,他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那位老先生接到家中,待如上宾。他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道:“说我孬者,是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先生严肃而认真地指出:“惜姣上楼和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你为何上八下八,请问这是哪位名师所传?”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漏。纳头便拜,连声称谢不止。
后来,梅兰芳凡在当地演戏,都要请这位老者观看,并常请他指教。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琴棋书画上也是妙手。他师从齐白石,虚心求教,总是执子弟之礼,经常为齐白石磨墨铺纸。老师对这个“学生”也十分喜爱。
有一次,齐白石到朋友家做客。客厅内宾朋云集,皆是社会上之名流。齐白石较之这些人自觉寒酸,不引人注目。正在这时,主人上前恭迎梅兰芳,人们也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是,梅兰芳已知齐白石也在赴宴,他四下环顾,寻找老师,亲切地问:“难道齐白石先生没来?”当他看到被冷落到一旁的齐白石老人时,立即让开别人一一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老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与齐白石寒暄问安……
在座的人见状,都很惊讶,齐白石也深受感动。隔了几天,他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一画,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
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
幸有梅郎识姓名。
◎故事感悟
作为一代戏剧名家,梅兰芳能做到尊老敬贤,平等待人,实在难能可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尊老爱老已形成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尊老爱老是和谐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折射出中华民族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
◎史海撷英
梅兰芳卖画
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成为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人们每天都生活得提心吊胆。梅兰芳就是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也依然坚持作画,而且克服了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
经过八个月的苦战,梅兰芳画了170多件作品,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1945年春天,梅兰芳的这些作品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计,被迫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的人。后来,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情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文苑拾萃
《梅兰芳魂归万花山》节选
崔墨卿
梅兰芳七岁学戏,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并演刀马旦。启蒙老师吴菱仙,初学正工青衣戏如《二进宫》、《三击掌》、《别窑》、《祭江》等。光绪甲辰年(1905年)7月7日首次与斌庆班合作,在前外广和楼出演《天河配》的织女一角,因年纪小个子矮由师傅亲自抱着扶上鹊桥。据说梅兰芳在拜吴菱仙前,曾拜朱小霞为师。
学了一段时间后,朱认为梅兰芳天赋不够,劝其改行,临别时说了一句:“祖师爷没有给你留下这碗饭。”就是这句临别赠言不但没有使梅兰芳改投他门,反而激励他奋发上进,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勤学苦练,广采博收,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在学习与继承的道路上大胆创新,首创京剧唱腔南梆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和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使其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
梅兰芳还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戏剧博士的演员,他1919年率团首次出访日本,还先后访问过美国与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及俄罗斯等国,他的出访不仅把中国的京剧介绍给了广大外国朋友,同时也向其他国家学习了他们的戏剧表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
梅兰芳还是个有民族正义感、有良知的表演艺术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域,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表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抵抗侵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