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是南朝齐时的著名书法家。他不仅具有极高的才学,而且还非常幽默机警,很会以中庸之道处理与君王相伴时的关系,因此,王僧虔先后侍奉过三位皇帝,都深受他们的赞赏。
有一次,王僧虔在白绢扇面上作书,宋文帝看后非常高兴,赞叹说:“你不仅书法直追王献之,就是才气和雅量也比王献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王僧虔听后,心中也很高兴。作为一个臣子,能得到皇上这样的赏识也算是莫大的荣耀了。可是,王僧虔却并未因此而飘飘然,因为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忙接上说:“皇上圣明,大宋江山固若金汤千秋万代,如果没有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臣纵然有些涂鸦的喜好,怕也是丧于沛乱了。”
一席话说得宋文帝心花怒放,命库吏重重地赏赐了王僧虔。
后来,孝武帝刘骏即位,王僧虔便一改前辙,很少显露自己的书法才能了。原来,孝武帝不仅在政治上专权,在书法上也想独占鳌头。他知道王僧虔的书法名气很大,就总想找茬灭一灭王僧虔的威风。而王僧虔也不想让孝武帝难堪。
有一次,孝武帝召集了一群儒生雅士,设案挥毫,王僧虔当然也在其中。但是,王僧虔故意露出败笔,从而使自己的书法看起来不够完美。到后来,他干脆就专门用坏笔写字了,结果这一时期他的字既无“二王”之风,又不合章法。这样一来,孝武帝的书法就真的比王僧虔胜上一筹了。孝武帝见王僧虔的书法也不过如此,便不再对王僧虔冷言冷语地旁敲侧击了。
到了齐高帝萧道成的时候,王僧虔可以说是人书俱老,书法技艺也更加遒劲古朴。萧道成可要比孝武帝刘骏开明得多,而且自己也喜爱书法。他经常与王僧虔同案挥毫,一比高低。王僧虔见齐高帝萧道成是真诚地比试书法,并无他意,便也可以放开手脚了。
有一次,萧道成与王僧虔比试书法,两人各书一幅之后,齐高帝问:“你看咱俩的书法谁可以得第一名?”
王僧虔沉吟了一会儿,回答说:“我的书法,在臣子当中要算是最好的;而陛下您的书法,在皇帝中是首屈一指的。”
齐高帝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这个王僧虔呀,真算得上既会奉承别人,又善于标榜自我了!”
就这样,王僧虔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故事感悟
王僧虔的聪明,在于他能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处事方法,而中庸之道确实是深邃的处世之道。
◎史海撷英
王僧虔诫子
王僧虔曾经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官舍里也有年少就负有美好声誉,不到20岁就超越清贵官级的人。目前(我们)王家门中,优秀的弟子犹如龙凤,低劣的弟子犹如虎豹。(可是)失去祖先的荫庇之后,哪里(有)龙虎的称谓呢?何况我不能成为你的荫庇,正应该各人自己努力啊。”
◎文苑拾萃
笔意赞
(南朝·齐)王僧虔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风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韩琦糊涂待人留余地
◎难得糊涂。——郑板桥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韩琦是仁宗时进士,任右司谏时,曾一次奏罢宰相、参政四人。韩琦曾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韩范”。王安石变法,韩琦屡次上疏反对,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首脑。韩琦的著作有《二府忠论》5卷、《谏垣存稿》3卷、《陕西奏议》50卷、《河北奏议》30卷、《杂奏议》30卷、《安阳集》50卷等。韩琦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北宋时期,有个名叫韩琦的人,长期担任宰相,并曾同范仲淹一起推行新政。
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经常夜间伏案办公。每次在办公时,韩琦的身边都会有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有一次,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手里拿着的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并没有发怒,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继续低头写字了。
过了一会儿,韩琦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了,因为他已经懂得该怎样拿蜡烛了。”
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都对韩琦十分感动和佩服。
韩琦在镇守大名府时,有一次,有个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的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
在每次大宴宾客时,韩琦总要专设一桌,然后铺上锦缎,将那两只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一个官吏不小心将玉杯碰到地上摔个粉碎。
在座的官员见状都惊呆了,碰坏玉杯的官吏也吓得赶紧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是韩琦却毫不动容,依然笑着对宾客说:“大凡宝物,是成是毁,都有一定的时数,该有时它献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
说完,韩琦又转过脸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偶然失手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快起来吧。”
这番话说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经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责骂、痛打一顿肇事者,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的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形象。而韩琦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肇事者对他更是感激涕零,恐怕日后给他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了。
韩琦器量过人,生性淳朴厚道,不计较小事,功劳也是天下无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顶端时也不见他沾沾自喜;经常在官场的不测风云之中周旋,也不见他忧心忡忡。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到泰然处之,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左右。他一生不弄虚作假。在处世上,被重用就立于朝廷与士大夫们公平议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一切出于自然。
韩琦一生处于危险之地,而又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为什么呢?
正如韩琦自己所说的那样:“天下之事,没有完全尽如人意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不这样,连一天也过不下去。即使是和小人在一起时,也要以诚相待,只不过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来往罢了。”这就是韩琦为人处世高人一筹的秘密。
◎故事感悟
韩琦“糊涂”待人,头发烧了,玉杯碎了,他都没有因之而发脾气,反而替他人着想。在仕途之中他泰然处之,和而不流。平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秉持平和的心态做人,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又能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平和做人的要义。
◎史海撷英
奏罢四人
宋宝元元年(1038年),灾异事件频繁发生,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人都束手无策。“罕所建明”时,韩琦呈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连疏四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四人于同日被罢职,名闻京华。
◎文苑拾萃
迎 春
(宋)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