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良:推重良心
7195200000005

第5章 心怀善念有良知(3)

这时的刘氏已70多岁了,改嫁党氏后又有几个孩子。朱寿昌将他们全都接了回来。

京兆的太守钱明逸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就下诏令让朱寿昌回来继续做官。由此,朱寿昌的孝名传遍了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他们这些人开始,士大夫们都争相作诗来赞美他。

◎故事感悟

为了寻找母亲,朱寿昌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官职。因为在他的眼中,母亲是最重要的。这种坚守孝义的品质,至今也应加以发扬。

◎史海撷英

朱寿昌与婆合村

朱寿昌身得荣耀后,想起了自己的生身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寝食不安。做广德知府不到一月,他便执意辞去官职,身背行囊,走州过县,四处寻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长途跋涉,有一天他徒步来到同州府城,四处打问,闻得有一位婆婆曾在城内讨饭,年龄特征与母亲相近,在城东一村庄落脚。朱寿昌急忙奔赴此村挨户寻找,在打问中,见一位婆婆衣衫褴褛,倚门而立,目光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由于寿昌离母时年仅3岁,加之相隔50余载,母子相逢,形同陌路。朱寿昌躬身施礼,询问老母下落,婆婆听后,急忙让其进门叙话。

进屋后,寿昌向婆婆详细陈述了母子失散后的经历和辞官寻母的经过,婆婆听后,泣不成声,知道这就是她失散50多年,朝思暮想的亲生儿子。母子相认,朱寿昌双膝下跪,抱母痛哭,两人久久相拥,彼此诉说着失散后各自的苦难经历和思念之情。由于婆婆待人宽厚勤苦,在村院中人缘很好,村民们听说婆婆母子团圆,纷纷前来祝贺,得知朱寿昌辞官寻母,孝心感人,无不感慨称颂。为纪念婆婆母子相聚,遂将村名改为婆婆村,并立碑记述了朱寿昌辞官寻母的经过。到明朝初年,又更名为婆合村至今。

◎文苑拾萃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

(宋)苏轼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落难方见真情在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章太炎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轼受到贬官后,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他与巢谷是同乡,从小就熟识,所以二人交往甚密。等到苏轼与弟苏辙在朝做官时,巢谷随俗生活在乡里,从未到官府去拜见。绍圣初(1094年),苏轼、苏辙被远谪岭海(惠州,今广东惠阳),平日的新朋旧友都不再来往,唯独巢谷在老家眉山对别人说,他想徒步去拜访两苏,听说的人都笑他疯癫可笑。

元符二年(1099年),巢谷终于出发,走到梅州(今广东梅州)时给了苏辙一封信说:“我徒步行走万里来见您,全不在乎自己一路的奔波辛苦,现在已经到了梅州,不出10天就一定能见到您,我死而无憾了。”

苏辙见信后万分惊喜地说:“他不是当今的世人,而是古人呵。”待两人见面,互握双手,相对而泣,而后叙说着往事,过了一月之久还未叙够。这时巢谷已是73岁的高龄了,瘦弱多病,但他还想再到海南去见苏轼。苏辙怜悯他年老多病,就制止他说:“您的心意是好的,然而从循州(苏辙贬居之地)到儋州(即今海南岛儋耳县,苏轼贬居之地),数千里路,中间又要乘船渡海,不是年龄大的人能承受了的事。”

巢谷回答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了,您不要制止我。”苏辙虽不宽裕,但看到巢谷旅行袋中的钱已不多,仍竭力资助,送走了巢谷。巢谷乘船到新会(今广东新会)时,有个蛮人偷走了他的钱袋,但逃到新州(今广东新兴)时被抓获,巢谷也就跟着到了新州,不久就病死在那里。苏辙听说后,失声痛哭,恼恨他不听自己的劝说而致死,又叹服他没有听劝阻而一定要实现自己心愿的意志。

◎故事感悟

巢谷的故事使我们感慨,让我们感觉到真情一直存留世间!这种真情不因为时间的变迁而变质,不因一时的得失而淡去。这也是我们一直期盼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史海撷英

苏辙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文苑拾萃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宋)苏辙

南过庾岭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

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

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

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曹彬和厚

◎人可以由虚荣心知道什么是荣耀,可以由良心知道什么是正义。——格言

曹彬(931—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初年大将。以败契丹、北汉功,任枢密承旨,灭后蜀任都监。雍熙三年(986年)率军攻辽,因诸将不服指挥,败于涿州,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任枢密使。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召拜枢密使。咸平二年(999年)病死,终年69岁。

曹彬性格仁慈恭敬,温和宽厚,在朝廷从来没有违背过圣旨,也从来没有讲过别人的过失。虽然他身兼将相,却从不摆将相架子地表示跟别人不一样。在路上遇到普通的人,一定驱车避开。对下属从不直呼其名,部下禀告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穿戴整齐之后才见。做官得到的钱粮,部分送给同族的亲友,自己没有剩余的积蓄。平定蜀国回来,太祖从容地问他官吏的好坏,回答说:“军务以外的事不是臣下所能闻知的事情。”太祖坚持要他讲,他就只推荐了随军转运使沈伦,认为此人廉洁谨慎可以任用。

曹彬作为元帅执掌徐州政事时,有个小吏犯了罪,审理完毕已经结案,过了一年才对他施杖刑。人们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曹彬说:“我所说这个人刚刚结婚,如果施以杖刑,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新娶的媳妇不好,而早晚之间进行打骂,使她在婆家活不下去。我有意缓办了这件事,这样做并没有使法律受到破坏。”

◎故事感悟

曹彬身为将相,仍旧为人宽厚,处处为别人着想。这种温和宽厚的做人之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旗帜。

◎史海撷英

曹彬攻辽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任幽州(今北京)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率宋兵主力自雄州(今河北雄县)向涿州(今河北涿州)进发。因指挥不力,不能约束部将,造成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之战的惨败,致使其他两路军也被迫退兵。因此,被责降为右骁卫上将军。

◎文苑拾萃

道中书事

(宋)陈与义

临老伤行役,篮舆岁月奔。

客愁无处避,世事不堪论。

白道含秋色,青山带雨痕。

坏梁斜斗水,乔木密藏村。

易破还家梦,难招去国魂。

一身从白首,随意答乾坤。

宋江看瓜

◎好良心是柔和的笑容。——格言

宋江(生卒年不详),北宋末年起义军领袖。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江乃降。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小时候就深深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自家的西瓜地里看瓜,从瓜地西头道上过来了两个逃荒要饭的。一个是白胡子老人,一个是五六岁的小孩,都穿得破破烂烂,身上带着破碗破瓢。小孩口渴,见到西瓜,哭闹着非要吃不可。老人怎么劝说怎么吓唬都不行。

宋江看着他们怪可怜的,正打算摘个西瓜送给小孩,忽然发现父亲正朝瓜地走来!他怕父亲责备,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一来,小孩哭得更凶了,声音嘶哑。宋江坐立不安,怎么办呢?最好有个办法,既让小孩吃了瓜,又叫父亲不生气。想呀想,怎么也想不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急得他直跺脚。嘿,这一跺,系在腰带上那串父亲给的赏钱“当啷”直响。宋江心头一亮,有了好主意。

宋江来到一老一少跟前,大声说:“这小孩要吃瓜?白给不行,你们身边有钱的话,我卖你一个。哦……有10文钱,刚才要来的……够买一个。行,我去摘……”

这些话全是说给父亲听的。其实,老人哪有什么钱呀。他瞪着两眼望着宋江,越听越糊涂。

宋江不管这些,摘了个又大又熟的西瓜,送到老人手里。小孩马上不哭了。老人感激地跪了下来,千谢万谢。

宋江怕露馅,赶紧把老人扶起来,推他走了。

“你在演什么戏,啊?”父亲走来,脸沉着问。

宋江心慌,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卖了个西瓜。”说完,宋江指了指身上那串钱。

父亲冷笑一下说:“这不是我赏你的钱么?”

宋江见自己的机关被父亲点破了,脸涨得血红,一声不吭。

父亲轻轻拍拍宋江的肩,笑道:“傻孩子,这事你没错。把瓜送给这样的穷人,是应该的……”

◎故事感悟

宋江从小为人真诚,宅心仁厚,能够想方设法帮助落难之人,真乃“及时雨”也!

◎史海撷英

宋江起义

宋代从宋太宗赵光义始,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由于推行上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所以,虽然当时工商业比较发达,人民生活出路较广,但社会矛盾仍然相当尖锐,农民起义次数很多。仁宗时代在西夏用兵之后,几十人到数百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宋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举起义旗的。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聚集了36人,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起义,专打社会上的不平,杀富济贫,反抗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统治者的恐慌。起义发生不久,宋徽宗赵佶便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但由于宋朝军队久不征战,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又由于宋江“其才过人”,属下的36个人都是强悍猛勇之士,个个英雄,所以,这次征剿不仅没有消灭宋江起义军,反而使其威名远扬。

◎文苑拾萃

念奴娇

(宋)宋江

天南地北。

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

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黎谆救助孤贫

◎仁以为己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