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情:夫妻情笃
7195700000003

第3章 我在你的背后(1)

见识非凡的诸葛亮之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隆中对》、《前出师表》、《诫子书》等。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战无不胜,远扬盛名,名传古今。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诸葛亮一家在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虽“躬耕陇亩”,但他胸怀大志,不但研读史籍,还十分关注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他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乐毅。待到诸葛亮长到二十五六岁之时,已经是一个才貌出众的青年英杰了,可就是还没有成亲。他根本不把成家当一回事,再说,周围几百里确实也难找一个能与之匹配的姑娘。

当时有个博学多才的名士叫黄承彦,比诸葛亮大二十多岁,他们俩结成了忘年交。黄承彦有个女儿名叫黄硕,她五岁时就能熟读《离骚》,口齿非常伶俐,特别惹人喜爱。等长成十八九岁的时候,更是精通“经史百家”,明达“济世治国”的道理。如果给她冠以“渊博”二字,那也当之无愧。只可惜黄硕人长得十分矮小,脸黑得和松烟墨差不多。邻居之中有爱弄嘴舌的,说她是“黄发黑肤”。很快,“黄家阿丑,黄发黑肤”这一句话像山歌一样传扬开了。

自从黄夫人去世后,阿丑就一直侍奉在父亲左右,但黄承彦心里着急,害怕误了女儿的终身大事。那一时期,倒有不少人托媒来说亲,但大都是城镇上的小乡绅。他们明知道阿丑身材像水桶,面黑发黄,确实难看,只因为黄承彦是出名的文人,和长安、洛阳、许昌各地的大官都有过交往。如果和黄承彦结成儿女亲家,以后就有靠山了。类似这等说亲的,黄承彦父女都不为所动。

诸葛亮的姐姐,蒯家的夫人,想撮合阿丑和诸葛亮,只是不知诸葛亮的心思怎样,便对诸葛亮作了一次试探。诸葛亮看过阿丑的诗文,心里很敬佩她的才华,只是这“黄发黑肤,奇丑无比”的传言还得认真弄清。

于是,蒯家的夫人来到黄家大门口,黄承彦恭恭敬敬将她迎到客堂。两人寒暄几句,就说到了阿丑的婚事上了。黄承彦并没有向蒯家的夫人过多地夸耀女儿的才华,反倒说阿丑“女才男貌”的海外奇谈。蒯家的夫人却并没有在意,只是让黄承彦叫出阿丑。

黄承彦叫出了女儿,蒯家的夫人将阿丑拉到身边,仔细端详,见她确实不像别的姑娘那样有一头乌油的青丝,而是黄发蓬松,半张脸灰里泛黑。见着阿丑真容,蒯家的夫人惶惑了,禁不住松开手。阿丑本来被看得很难为情,待她松开手后,急忙溜进内室了。

黄承彦望着沉思中的蒯家的夫人,不知道她对女儿的印象如何,心想也许她要回去和诸葛亮商量了再定夺,也就没再说话。蒯家的夫人告辞之前,问黄承彦,阿丑对诸葛亮的印象怎么样?

阿丑在内堂听见,借父亲之口要诸葛亮再来沔阳一次,以免诸葛亮盼望着吹箫美人,耽误了他一生。

黄承彦回到客堂,很委婉地表达了阿丑的意思。蒯家的夫人觉得黄家父女考虑很周到妥贴,打算就照这样办。

蒯家的夫人回去把去黄承彦家里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告诉诸葛亮。最后几句话并作一句话说,阿丑确实难看。不过,要论阿丑的才学,在女子中也确实难得。希望兄弟早日动身去拜访黄承彦,免得以后埋怨做姐姐的。

诸葛亮一声不响,静静地听嫂嫂讲完,居然要嫂子来做决定。

诸葛亮向来做事很谨慎,而今对终身大事反而比较马虎,蒯家的夫人困惑不解。

诸葛亮说:“她既然恳切地要和我彼此见一面,说明她十分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对流言蜚语也泰然处之。再说她想得这样周密,说得这样圆满,在这件事情上,她的聪明才智更比她的诗文突出得多。对于她的聪明才智我的确不需要再去查考什么了。”

蒯家的夫人虽然觉得诸葛亮的话有些道理,但仍觉得宜事以周到为好,于是耐心地说道:“这是一件大事,更仔细一点,没有坏处,否则我对你也不好交代,我成了一手包办了。这怎么行?再说,人家对你也想多知道一些,也想亲自见你一面。这不单是你对人家满意不满意的事。”

诸葛亮被姐姐说得口服心服,收拾了简单的行装,打算当天前去沔阳。

但找一个什么恰当的题目前去,是颇为棘手的。说是探亲和拜师,都不很贴切。最后还是诸葛亮想到了解决难题的妙法。

前些时候,据说刘备、关羽、张飞曾来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图大业。虽然那次他们没有遇到诸葛亮,却再三说明过些时间还要来邀请。如果真的再来,如何对答?何不趁此机会向黄承彦老先生讨教一番,这样就可以和阿丑姑娘互见一面,可谓一举两得。

诸葛亮到了沔阳,拜见了黄承彦老先生。彼此言谈之间,都比过去拘束了些。但由于彼此都诚心要见见面,所以阿丑就没有回避,而叫了声:“诸葛先生。”诸葛亮则对阿丑以“姑娘”相称。因为思想上早有了准备,所以对阿丑粗短的身材、焦黄的头发、灰里泛黑的面色并没有感到意外,而是觉得其他方面倒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了。

说到正题,诸葛亮对黄承彦说:“此番前来向黄老先生请教,并非草芥小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曾来邀我出山,我举棋难定。不知黄老先生高见如何?尚请明示,我可以有所依循。”

黄承彦听诸葛亮一说,非常高兴。他说:“果然刘玄德他们又来请你,还算他们有眼力。自从徐庶被曹操骗走以后,听水镜先生说起,他曾向刘玄德大力推荐了你。后来我在卧龙岗附近遇到过他们三个,说是来请你的,这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原来他们最近又来过一次。看来倒是诚心诚意的,你作何打算呢?”

诸葛亮说:“按我自己的心愿,最好是躬耕陇亩,抱膝长吟,以度过这一生。我向来是抱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宗旨的。”

阿丑早就想说话,这时忍不住插嘴道:“现在不是你向诸侯求什么‘闻达’,是诸侯来请你出山,完全是两回事。至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也只是这样说说而已,要办到谈何容易!周秦时代的那些文士儒生死于非命的,也不见得都是向诸侯求‘闻达’的人。近年来我们所知道的人如孔融、杨修、祢衡、盛孝章等等,或被拘囚,或遭横杀,哪一个‘苟全’下来了?”

黄承彦听见女儿把他本来想说的话都说了,不住地点头。诸葛亮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些道理如果出之于当代儒林泰斗之口,他不会感到惊奇,如今是出于一位丑陋的“黄发黑肤”姑娘之口,他不免为之倾倒。阿丑的才识比他事先估计的还高得多。于是,不觉随口应道:“这倒也是真的。”

阿丑又继续说道:“古人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很有道理。如今刘玄德希望你做他的左右手,开创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不止是用你而已,而是委之以重任啊!如果你一定要藏,像一颗明珠藏于土中一样,使人看不到一丝一毫耀眼的光芒,那又何苦呢!一个人和草木同腐,那又有什么价值?”

黄承彦觉得应该谦虚几句,便对诸葛亮说:“姑娘说了这么多,也不怕你见笑。都是我平时把她娇养惯了,所以她忘记了自己是井底之蛙,侃侃而谈,你不要见笑,也不要见怪才是。”

诸葛亮笑了,笑声中充满喜悦、兴奋之情。他望望阿丑,然后对黄承彦说:“听姑娘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本来想一展宏图,又怕道途艰险,事业难成。老死陇亩,则又于心不甘。姑娘深居闺房,有此卓见,更为难得。足见她已读破万卷,而且胸襟宽广,胜过须眉,使我受益不浅。既然如此,下次刘玄德他们再来,我当与之畅谈天下大事。如果所见略同,我就随之出山,一试锋芒。成败利钝,非我所能逆料,也非我所计较的了。我当鞠躬尽瘁,全力以赴就是。”

黄承彦听到这里,把手往诸葛亮肩膀一拍,赞叹了一声:“如此甚好,也不辜负我多年来对你的殷切期望。”

诸葛亮回到卧龙岗,兴高采烈地尽谈阿丑的才华。蒯家的夫人问起他心目中的阿丑长相究竟如何?诸葛亮说:“我被她渊博而流利的谈吐所吸引,忘记了她容貌的丑陋。说实在的,除了身材、头发、面色都不中看之外,别的也没有发现有任何破相或残缺之处。我想容貌也罢,才华也罢,彼此都不能用天平来称的。如果一定要找容貌和才华完全一样人的才结亲,走遍天下,未必能找到。只要双方谈得来,也就可以了。”

于是,蒯家的夫人正式请了大媒,替诸葛亮订了这门亲事。

阿丑嫁到诸葛亮家后,种地做饭,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处理得妥妥帖帖。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家中等候佳音。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推动当时社会发展蚕丝业。

◎故事感悟

美,其实是一种感觉。尽管外人都认为诸葛亮的媳妇貌丑,但却不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阿丑无怨无悔地支持帮助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一生忠贞于她!这样的夫妻我们能说不般配吗?

◎史海撷英

诸葛亮六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言走斜谷道取郿地,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第三次北伐: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第四次北伐: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20里)。时大雨30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第五次北伐: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领兵与诸葛亮交战,被诸葛亮大败逃回。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第六次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送女人用的头巾发饰给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文苑拾萃

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马皇后的深情厚意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

朱元璋(1328—1398年),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朝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死后葬于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自幼丧母。马家祖上曾是宿州当地有名的富户,到了马皇后的父亲马公时,因极仗义好施,以致家业日衰,由富转穷了。后来,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往外地,不久便去世了。

马公临行前,曾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郭子兴夫妇对好友的遗孤十分怜爱,把马皇后收为义女,悉心抚养。马皇后端庄温柔,聪明过人,知书识礼,工于女红,深得郭氏夫妇的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