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勤:尚勤戒惰
7195900000008

第8章 勤而为国(1)

王震在南泥湾参加大生产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王震(1908—1993),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8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还曾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名誉会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三、十四大代表,第一至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根据地财政经济出现了极大困难。为战胜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决定发扬勤劳节俭、埋头苦干的精神,动员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在王震旅长亲自率领下,全体将士搭起帐篷,挥舞镢头,开荒种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王震旅长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劳动。

有一天,他挑着担子,嘴里哼着陕北小调,给地里的战士们送水。王震脚步飞快,当他走下陡坡的时候,一不小心滑了一下,把脚扭伤了。他忍着痛,平稳地把水桶放了下来。王震的脚扭伤得很厉害,经过医生的治疗,一星期之后才消肿。

他在养伤期间,还十分惦念着大生产的情况,经常听生产进度的汇报,还再三嘱咐把那段路修好,以便于同志们行走。干部和战士们都很受感动和鼓舞,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倍增。在王震旅长养伤期间,开荒种地的进度更快了,大生产运动更加热火朝天。

王震带头参加劳动的模范行动,有力地鼓舞了正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奋战的千军万马,三五九旅的全体将士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南泥湾这片荒原。到1943年,开荒已达13.8万亩,把草莽丛生的南泥湾建设成了陕北的江南,使这昔日的荒山野地变成了陕北的米粮仓。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解放区军民度过了严重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故事感悟

王震将军能够身先士卒带头参加劳动、例行勤俭,使解放区军民度过了严重困难时期。这种南泥湾精神,就是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史海撷英

中原突围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军从大后方进军华东、华北和东北的战略枢纽。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和部署进行内战的兵力,蒋介石调集了二十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并先后占领鄂中、鄂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图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打通国民党军向华东、华北和东北进军的通道。

中原军区部队的成功突围,打破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封锁和包围,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这一行动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原军区部队的企图,而且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多个旅的兵力,并将其大部调往豫西、陕南,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彭雪枫月下打草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彭雪枫(1907—1944),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河南南阳人,是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44年9月11日牺牲于淮北前线。彭雪枫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里,穷苦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刚会师于陕北的时候,当时物资补给非常困难,特别是没有鞋穿。因为交通不便,加上敌人的封锁,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所以当时虽是数九寒天了,部队中很多人还是光着脚。为了克服困难,减轻人民负担,任红军第一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的彭雪枫号召大家打草鞋。他是全师首先打草鞋的一个。

一天晚上,师部通信班长姜国华担任内卫值班,当他走到师首长住的院子附近时,在淡淡的月光照耀下,发现杏树下坐着一个人,两只手不停地活动。他很诧异,心想,这是谁?为什么深更半夜还不睡觉呢?于是,他紧了紧手中的枪,轻轻走了过去。仔细一瞅,原来是彭雪枫政委正在打草鞋,他忍不住说:“政委同志,你整天工作,晚上该好好休息休息。鸡已叫了好几遍,天都快亮了!政委同志,快去休息吧,你穿的草鞋,让我们来打。”彭雪枫却不听这一套,仍是不停地打着自己的草鞋。停了停,他说:“白天不能用工作时间来办私事呀!姜国华同志,你想想,我是一个领导者,如果光动员下级打草鞋克服困难,自己不以身作则,那不是言行不一致吗?不行,我们共产党人,说到就要做到,否则就会脱离群众。”

第二天早晨,地上下了一层薄薄的霜,师直属部队照例到操场集合出早操,彭雪枫出现在操场的中央。几百双眼睛,几百对钦佩和赞誉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他脚上穿的那双崭新的草鞋。

后来,彭政委月下打草鞋的故事就在师直属部队传遍了。在他的带领下,全师掀起了一个打草鞋的热潮。不到一个星期,部队没鞋穿的困难就克服了。

彭雪枫同志一生俭朴,直到他牺牲时,陈列在灵堂里的还是他那床补了补丁的破被子。

◎故事感悟

勤劳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彭雪枫同志身为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带头勤俭,在艰苦环境下自给自足,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

◎史海撷英

八里庄战斗

新四军在豫皖苏边区八里庄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斗。1944年9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击破豫东、淮北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两路夹击我军计划的指示,命令新四军第四师西进部队在萧(县)永(城)夏(邑)地区准备迎击来犯之顽军。9月11日,第四师西进部队在河南省夏邑县东八里庄与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第八十二支队1000余人展开激战,毙其85人,伤其20人,俘第四支队支队长李光明、副支队长李良五、程青山以下官兵564人,缴获轻重机枪30挺、掷弹筒3具、长短枪696支。另有顽军300余人投诚。新四军亡4人,伤25人。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中流弹牺牲。

◎文苑拾萃

拂晓报

1938年9月30日由新四军游击队在河南确山竹沟镇创刊。1939年12月以后,曾先后由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和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报纸是四开四版油印,初为不定期刊,后改为三日刊。主要编辑人员有阿乐、单斐、易和、庄方、陈阵等。四师师长彭雪枫是该报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42年元旦,《拂晓报》和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报》合并,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1946年夏出至一百期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改名为《雪枫报》,以纪念1944年9月在河南作战牺牲的彭雪枫同志。

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刘向

早年参加红军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李承祖,不讲功劳,不要待遇,于1959年离开了部队,把行李背回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第二天他就到公社去报到,年轻的公社书记在满头花发的革命长辈面前,面有难色地说:“老李,您看您想做什么工作?”

李承祖爽快地说:“一切听从党安排!”

公社书记想了想说:“公社鲜鱼加工场,您愿意去吗?”

李承祖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从小生在水乡,知鱼性,识水情,合适,合适。”

从这天起,李承祖担任了这个场的场长。他这个场长并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每天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很快就掌握了场内的生产情况。

几天过去了,他开始对工场的工作进行改进:鱼缸要分类排队,晒鱼要大小分开,晒鱼和收鱼都必须注意卫生等。他每天都参加加工场里的劳动,剖鱼、刮鳞、盐腌,他样样在行,而且干得比别人还快。大家都说:“他呀,还是当年红军那个样,劳动本色没有丢!”

后来鲜鱼加工场停办了,他又去澹水河上摆渡。站在澹水河边,他想起了当年和战士们划着竹排抢渡金沙江的情景。心里想,那时是为了革命胜利而“抢渡”;如今,是为了人民方便而“摆渡”,一定要拿出当年的劲头,撑好这只船,不能让人民感到有一点不便。

他撑船极为尽心,把铺盖也搬到了船上,还让老伴把饭送到船头。不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什么时候有人要渡河,他就什么时候把船划过来将人送到对岸。

越是节日来临,船就越忙,李承祖从不肯休息。1965年的中秋节,李承祖的孩子得病死了,他把孩子安葬后,就含着眼泪上了船。下午他的姐姐来了,老伴几次催他回去,可他只顾在河中往返地划着船,直到两岸不见一个人影才离开。

在这条河上,在这只木船上,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李承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寒暑,在风风雨雨中,一摆渡就是五个年头。有人扳着手指算了一下,这五年间他渡送客人达20万人次,在水上走了2.5万多里路。

人们都称赞李承祖,说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又走了一个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故事感悟

李承祖能够五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他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佩。长征精神不能丢,要发扬光大!

◎史海撷英

长 征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文苑拾萃

长 征

1935年10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英雄和大家一起苦干

◎天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郅顺义(1918—2005),出生于河北丰宁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他历任战士、爆破组长、班长等职。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河北隆化的战斗中,他掩护董存瑞完成爆破任务,立大功一次。他先后荣获“毛泽东奖章”、“勇敢奖章”、“艰苦奋斗奖章”、“模范奖章”等。1950年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老英雄郅顺义是董存瑞的战友,是战功卓著的战斗英雄。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又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作为师级首长,他从不脱离劳动,越是艰苦的劳动,越是抢在前头。

在担任管理科副科长的时候,有一次,他带领一支小分队破冰打鱼。当时,正值数九隆冬,滴水成冰,天气十分寒冷。他一边指挥战士们破冰,一边挥动着冰穿子干得满头大汗。捞鱼的时候,防护手套不够用,他就把自己的手套给别人戴,自己却光着手干。手上沾的水被西北风一吹,结上了冰碴,两手都冻得又红又肿,不知有多疼呢。第二天,他照样又干了起来。郅顺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了全队战士,他们艰苦奋战了两个多月,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战士们都说:和老英雄一起干活,我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郅顺义担任师后勤部副政委时,他带部队到某工厂执行任务。他很少坐在办公室中,而是经常深入车间,在车间里同工人一起劳动。有很多活儿他都很在行,因而,他与工人之间的感情很亲密。

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不论走到哪里,老英雄郅顺义都是以自己的亲自劳动带动大家。下厨房,他争着淘米做饭;到了养猪场,他抢着煮猪食、起猪粪;住在招待所,他主动打水扫地。勤劳节俭,埋头苦干,是他的革命本色。

熟悉郅顺义的干部和战士们都说:“老英雄总喜欢和我们一起劳动,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故事感悟

作为董存瑞的战友,老英雄郅顺义身先士卒,亲自带领战士们在劳动的第一线埋头苦干,他们身上都闪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