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慎:慎而不葸
7196100000021

第21章 慎始慎终(3)

王廷相放下手中的茶杯,引申道:“其实,做人和为官的道理也和这个事情所体现出的道理一样。开始会很小心,但是一旦失足,那么就会放松一切,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不能不慎重地对待开始啊!”

王廷相说得言辞恳切,张瀚连忙站起来,朝他鞠了一躬说:“我明白了。您今天的话我将铭记终身!”

就这样,在未来为官的日子里,张瀚一直慎始慎终,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不仅官至吏部尚书,而且成为一个口碑颇佳的清官。

◎故事感悟

“新鞋踩泥”的故事告诫人们慎初、慎始的重要。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不以恶小而为之”,防止腐败要从初始防起,否则受“破罐子破摔”心理的支配,有了第一次,接下来就会有多次。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必然积重难返。正所谓“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慎始不易,慎终更难。要实现人生的善始善终,就要把握住自己,不以物惑,不以情移,抑制内心的浮躁,保持理性的人生,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迈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让生命得以舒展、心灵获得滋养,无怨无悔地享受清廉人生。

◎史海撷英

刚正不阿的王廷相

王廷相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以忠于操守、刚正不阿而闻名。由于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他多次与之展开正面交锋。

正德三年(1508),宦官刘瑾将王廷相贬为亳州判官,不久又移任高淳知县。面对迫害,王廷相毫无畏惧,处之泰然。

后来,作为御史出按陕西时,王廷相与镇守西北的宦官廖鹏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视学北畿时,又有两个宦官纳贿,干涉学政,王廷相便把与其勾结的投书使者拉到大庭广众面前,当众焚毁其书信。于是,廖鹏和这两个宦官联手对王廷相谗言诬陷,把王廷相逮捕下狱,后来又贬为赣榆县丞。

两年后,即正德十一年,王廷相又改任宁国知县,之后的五六年间,王廷相历任松江府同知、四川提学佥事、山东提学副使等职。一直到明武宗死后,王廷相才重新被提拔为湖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

王廷相除了反对宦官,对行贪污受贿的宰相严嵩、张瓒等人也是极为愤恨,做出了公然抨击。

嘉靖时,严嵩秉政,贿赂公行,众官员皆都闭口不敢言,只有王廷相挺身而起,上书皇帝予以揭露和抨击,他上书道:“先朝受贿者暮夜而行,潜灭其迹,犹恐人知;今也纳贿受赂,公行无忌。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则小臣将无不唯利是图。由今之道而不变其俗,则民穷盗起,而国事日非。”他将反腐败作为整顿纲纪朝政的头等大事,可谓是有胆有识。

◎文苑拾萃

胡桃沟行

(明)王廷相

松州之南茂州北,豺狼当道储饷厄。

中丞调兵急于火,夜里平番碉房破。

游击将军张世贤,赤心杀贼不愧天。

胡桃沟里被围急,弯弧四顾心茫然。

高岸当前后番虏,箭镝奔雷辟地户。

胡骝不幸误一蹶,徒手犹能搏雕虎。

芮家参将才且都,守边不数丁大夫。

忍令对面不相救,安在奋勇西击胡。

几人同来不同死,将军血作沟中水。

生时豪气雄万人,死后忠魂报天子。

边城二月吹芦笳,怨声番入胡桃花。

胡桃花开白练练,沟底行人泪如线。

汤斌慎始慎终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卒谥文正。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出身阀阅旧族,家教甚严,崇祯十四年(1641)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清顺治九年(1652)中进士,任国史院检讨。顺治十二年,出任陕西潼关道员,为不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头骡,主仆各坐一头,另一头驮着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康熙五年(1666)拜孙奇逢为师。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侍讲,康熙二十一年充《明史》总裁。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任内阁学士,是年出任江宁巡抚,任职期间鱼肉荤腥概不入衙署,每日只买三块豆腐作菜肴,人称“豆腐汤”、“羊裘公”,兴礼作教,抚民化俗,扫荡五通神迷信有成。二十五年(1686)升任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再充《明史》总裁。二十六年(1687)改任工部尚书,是年十月病死,入贤良祠。著有《汤子遗书》。

汤斌是清朝初年的理学大师和名臣。汤斌一生以学问治天下,以学问辨是非,以学问教后辈。他不但是理学的创新者,而且是理学的实践者。

自1660年汤斌辞官回家当普通百姓开始,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对官场的事不闻不问,只是潜心做学问。这些行为真正体现了知进知退的儒家风范,在当时那种官本思想充斥、世风日渐浮躁的年代,很是难能可贵。

汤斌著有《潜庵语录》、《潜庵文钞》、《春秋增注》等十几部书。同时,他教子有方,四个儿子汤溥、汤浚、汤沆、汤准都很成才,特别是四子汤准,成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著有《临漪园诗集》。

顺治十二年,汤斌出任陕西潼关道。为不扰地方百姓,他用官俸买了三头骡子,一头骡子驮着两副破旧被褥和一个竹书箱,主仆二人各骑一头骡子,就像穷书生赶考一样地赴任。到了潼关,汤斌向守关的把总说明身份,把总见他一主一仆,人畜俱瘦,行李又少,摇头不信,说:“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儿来。”

但就是这个“煮不出官味来”的四品道员,在上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使潼关各州县的土豪劣绅不敢再作恶,地痞流氓也纷纷收敛,老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内诉讼很少,刑法也减轻了许多。一时间,“汤青天”的美名家喻户晓。

康熙二十三年,皇帝亲点汤斌出任江苏巡抚。江苏是丰腴之地,然而赋税等也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百姓苦不堪言。尤其在前任巡抚余国柱任职期间,勾结大贪官明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属下官员为保乌纱或少受皮肉之苦,也不得不常送红包贿赂余国柱。

汤斌到任后,体察民情,立志整顿社会风气。他特地找来司道,开诚布公地说:“我不要你们的钱,你们不准要知府的钱,知府不准要州县的钱,州县不准要百姓的钱。我不容一粒耗子屎坏了一锅粥!”

在江苏任职期间,汤斌处处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他廉洁自律、破除陋习、减免税赋、移风易俗、救济灾民,仅半年时间就深受江苏百姓的爱戴。

两年后,汤斌被提升为朝廷的礼部尚书,离任江苏巡抚之日,他穷得没有盘缠上路,只好卖掉坐骑作为旅费。当地百姓泪流满面,在他经过的路上挽留和相送。

汤斌不仅为政清廉,居家也颇有“颜回之风”(注:颜回,孔子得意弟子之一,生活简朴)。汤斌平时采野菜作为菜肴,每餐必有一味豆腐,因此,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豆腐汤”。汤斌平日生活清苦,其故居板门竹篱,非常简陋。据说,他故去时家里仅剩八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故事感悟

许多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首先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然后就是要坚持,把好最后一关,也就是要我们学会慎始慎终。要保全自己的清白,靠的就是“自制”,“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视名利淡如逝水,志当存高远,心常怀敬畏,时刻敲响自警的暮鼓晨钟。汤斌上任为官时,清清白白,总是一主一仆一书箱,而离任的时候,甚至没有盘缠上路,足见他的清廉。究其原因,就是他始终如一,慎始慎终,保持自己的正气,这样的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真正值得后世人敬仰。

◎史海撷英

汤斌拆神祠

汤斌在任江苏巡抚期间,江苏上方山有一个名为“五通神祠”的祠堂。当时的民间传说,来这一祠堂祈祷的人会有求必应,非常灵验。当地人都信巫士所言,经常到那里祈祷,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恶巫奸僧狼狈为奸,将少妇少女身体不适胡说是“五通神将娶为妇”,勒令送进神祠,不作治疗,任其自然。因此,每年都有几十人被害死。

汤斌听到这种事情后,对这种愚昧的做法感到很气愤,于是上奏请求拆掉神祠。巫士听后又恨又怕,便散布舆论说:“神灵听说汤斌想毁掉神祠,准备送他到阴曹地府。”当地百姓既信神灵,又敬重汤斌为民为国所作的功绩,便纷纷前来劝阻汤斌,但汤斌执意拆掉神祠。

拆祠这一天,成千上万的百姓拿着香拦在道路上,有的跪在地上求情。汤斌笑着向百姓解释道:“我之所以拆掉神祠,一是神祠不灵,巫士作怪,请众乡亲不要浪费钱财;二是我已上奏获准拆毁此祠,不得违抗。大家怕我有不测,我感谢大家的情意。”

汤斌当即下令将五通神以及五显神、刘猛将、五方贤圣等木像焚毁,泥偶等抛进石湖,拆毁五通神祠,并用拆下来的木材砖瓦用来扩建学堂,修理城墙。最初,当地民众感到惊恐,后而又表示疑惑,但最后还是恍然醒悟,理解了汤斌的行为。

◎文苑拾萃

离 任

(明)况钟

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