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态度,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才能活得漂亮。
有时候,当你卑微地说一句名不副实的套话好话的时候,这一丝的卑微被别人捕捉到,就会在他人的心里放大,你的分量自然就轻了。
反之,与他人交往时一定注意对他人的尊重。讲一件我以前经历的事情,有个不大熟悉的远房亲戚,通过不少人要到我的电话,不巧的是,他经常打电话的时候,我都在开会。好几次我都没有接到电话,也由于忙碌,没有回电。
终于有一天,老家亲戚给我打电话,说这位大伯有事情找我,说他家里挺不容易的,可能有点事情需要我帮忙,让我一定接电话。于是,有天晚上,我就主动打回去电话。
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小杜,大学毕业两年了,还没有参加工作,读的设计专业。小杜回老家之后,没有特别对口的专业,他心情很郁闷,想来北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问我是否有认识的人。
我没有立即答应,如果公司没有需求,硬往里塞人太困难了,只说尽力问问朋友,是否有相关的工作需求、待遇能稍微好点的,看是否可以帮忙介绍一下。
没超过一周,有回音了,有个朋友给推荐了一个公司。我了解了一下,相关的待遇的确不错,而且,如果进入这家公司,潜心发展,未来大有可为。
给老家的大伯打了电话,告诉他有点眉目了,然后我要到了小杜的手机号,想和小杜沟通一下,听一下他的意思。
给小杜打电话的时候,他的态度始终是淡淡的,淡到不像他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态度。聊了几句,他最后淡淡地挂了电话,对我没有称呼,也没说谢谢。
当然,我不可能去和一个孩子计较些许礼节的事情,但是我当时想的是,这样的态度进入公司,是很难与他人相处的。这是让我头疼的一点,我更担心的是,小杜这个孩子情商不太高,他对家人的辛苦缺乏体察,他似乎不懂家人是如何辛苦,拉下面子找我,才得到这样的一个机缘。
这件事情不是我不帮忙,而是我帮不了,我如果介绍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进一家成熟的公司,这个孩子会成为别人的笑话,我的信任度也会打折扣。
几经周折,我还是给小杜在老家找了个和设计相关的工作,让他先去历练一下。很多事,只有经历过,时间让他慢慢懂一些人情世故,他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机会。
一句话回味
人的目光是敏锐的,如果你流露出一丝卑微,被对方收入眼底的时候就会被放大。
提防自降身价的细节
追问隐私伤自己
人际交往的时候,难免会互相交流一些私密的信息,有的信息别人可以说,你可以听,但是你却不能追问。
例如,大部分人都觉得被打探收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别人不聊这方面的问题,你最好不要问,因为有时候,太清楚一个人的收入如同脱去他人的衣服。你对他的整个生活状态都会有所判断。更不要问人家的财务怎样支出,即使你觉得对方赚得再多,也不要随便问。道理很简单,你替对方想一想,对方比你有钱,但是他比较善良,害怕你听了以后不舒服,对方赚得少,这就是等于往别人心头刺了一下。
除了常规的这些社会规范以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场合对一些问题的把握。
还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夏秘书与领导一起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就在这个时候,领导电话响了,他看了一眼电话,眉头皱了起来,但他没有避讳,他示意我们稍等一会儿,就接通了电话。
我们都知道不应该听领导的电话,但是他的声音的确光明磊落:“你别无休止地闹了,我已经给你安排了最好的病房,也找了最好的大夫。我知道你动手术不好受,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我还要上班,还要工作……”
领导大概就是翻来覆去这么几句话,我们都知道他的太太做手术了。
他说了一会儿之后,有点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
挂上电话之后,夏秘书马上关心地询问领导夫人现在好多了吧?
没想到,听完这句话,一向不流露表情的领导突然有点恼怒,他说:“这是你该问的事吗?”
话音中带了一些怒气。
当时,我有两点不太理解,一方面,按常理来说,夏秘书也是关心,可是为何领导如此生气?另一方面,他没有避讳我们,接打电话,就没有要隐瞒的意思。为什么发那么大脾气呢?
转念一想,我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觉得自己反应没那么快,反而是件好事。
首先,领导是个务实的人,夏秘书的关心是领导根本不需要的,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其次,领导不避讳我们,是因为我们的级别不够高,不值得他避讳。再次,领导自己打电话聊这件事情,虽然他的状态一扫平时的威严,看起来甚至有点无奈,但是我们听过之后,不提这件事是下属的一种本分。举个例子来说,走路的时候,看见领导摔了一跤,只要没有大碍,你要做的不是跑去搀扶,而是要装作没看见,做自己该做的事,忘记领导那一刻的尴尬。
有时候,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别人需要的就是你不要太能记得一些事,而是你忘性大,他们才能更放松。
会聊才不会失身份
有的人不是坏人,但他不会是你的朋友。
如果他的精神层面距离你的太遥远,或者你距离他的太遥远,那就只能在物理距离上也继续保持,不然,两个人都不好受。
王小波曾经在一篇杂文《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几句话:我敢说大学教授站在讲坛上,断断不会这样说:你们这些罪人,快忏悔吧……这与身份不符。因为口沫飞溅,对别人大作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讲的就是一个人要有符合自己身份的一种风范。当然,我们这里指的“身份”并没有歧视的意思,是指社会赋予每个人不同的社会角色。
有的人说话无所顾忌,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令别人与他产生不可弥补的隔阂。
有一位女士曾经讲到过这样的经历:她的一个男同事半夜给她打电话,说喝醉了,心里特别难受,想聊聊。
据她所说,这位男同事特别正派,也很正常,没有什么企图,但是这个半夜的电话,就是让她感觉心里非常不舒服。
因为她虽然与这位男同事在工作上的配合很默契,可他这样没有分寸的行为,不但有失他的身份,还让这位女性很困扰。她从来没有把他放在一个可以半夜聊天、说私事的位置上。我们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朋友,不同的朋友的确应该出现在合理的位置上。例如:
有的人是你的朋友,不一定是你总想联系的朋友。
还有的人是你要好的朋友,但你不可以在他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无论如何,不同的人在我们心里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我们生活上的朋友,有的人,是我们休闲活动中的朋友,还有的人,深入我们的事业,与我们同甘共苦。
我们对朋友有所区分,也是我们对朋友应该负的责任。例如,有的人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有了生活的烦恼可以互相倾诉、缓解心灵的压力。但是你硬是要把他拉入你的事业,想让他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支持你伟大的创业,你的这种行为会让你迅速失掉这个朋友。
还有的朋友具有很大的社会活动力,这样的朋友,如果你在心里希望他们对你能更体贴一些,或者有时间听你好好地聊一聊你和领导之间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事,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要求,他们每一分钟都是听那些对他们有价值的信息的。
还有的朋友性格非常温和,甚至有点懦弱,你觉得在你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能挺身而出,迅速帮你摆平事情。这也是对人不合理的要求。
讲这些的意思,也是提醒我自己,不要随意对朋友有所要求。朋友应该在我们心灵空间最合理的位置上,放松地存在。
关注未来,别盯他人
一个人就算再聪明,他的眼光如果只放在别人身上,缺少了自我审视,就会显得不大气、境界小。
我认识一个开公司的人,几年前见他的时候,他一说话,就开始说创业如何不容易,员工如何不懂得老板的艰辛,现在的人是如何缺乏创新精神,等等。
那时候,大部分人和他聊天,都不大能超过半小时。一超过半个小时,他们就要礼貌地起身告辞了。
后来,据说他的一个决策导致他的小公司出现了很大的周转困难,他落到了人生的低谷。谁都没有能力帮他。
他只能一步步从头做起,再次积累资金。
二次创业的时候,我们还是很佩服他依然有创业的冲动和勇气。原以为他又会说自己是如何了得,没想到他变得谦虚了,和他聊天的时候,记得他说:“以前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等到自己失败的时候,才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了不起的一面,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
这就是一个懂生活的人明白了生活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我们带着理解的心与他人相处,带着一颗对自己有要求的心,关注自己的未来。
尤其是当一个人到达了一个管理层位置的时候,更要明白对人的管理要灵活。我曾接触到一个企业家,我们聊完事情后,他随意聊起了旁边的助理,说这位助理哪儿都好,就是说了他很多次的一个毛病,总改不了。助理总是忘了开会的时候,应该把该做的事拿笔一条条记下来。
我笑笑,不接话。
他说,不过有意思的是,助理也从来没有耽误过任何事,因为每次会议结束后,助理都会第一时间迅速安排下去,简直是不给自己遗忘一件事的时间。
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位助理不是不听劝,而是因为他有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按照死板的规则走。
这也提醒我们,要信任他人的判断力,把目光更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
一句话回味
别人硬是不接你对他的好,就不要硬给,也许你的良药是他的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