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必备兵学谋略与运筹技巧
7222100000018

第18章 《唐李问对》“奇正相生”的谋略与运筹技巧(2)

[译文]凡是军队退却的时候,旗帜参差混乱而不整齐,鼓声大小杂乱而不呼应,号令喧嚣凌乱而不统一,这是真正的败退,而不是出奇兵了;如果军队旗帜整齐,鼓声呼应,号令统一,人马纷繁杂乱,虽然退却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一定是用奇兵。《孙子兵法》说:“假装败退的敌人是不应当去追击的。”又说:“能够进攻和守卫,却故意假装不能进攻和守卫。”这些都是所谓的用奇兵啊!

原典

故善用兵者,奇正在人而已,变而神之,所以推乎天也。——《唐李问对·卷上·二》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使用奇兵或是正兵都在人的谋划罢了,善于变化运用而达到神秘难测的境界,所以人们往往将这种情况推为天意。

原典

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

——《唐李问对·卷上·三》

[译文]孙武所说的“用种种假象欺骗敌人,诱使敌人暴露行迹,而自己不露行迹,使敌人无法察知自己的虚实”,这就是奇兵、正兵的运用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原典

臣按曹公注《孙子》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此说与旁击之说异也。臣愚谓大众所合为正,将所自出为奇。乌有先后旁击之拘哉?

——《唐李问对·卷上·三》

[译文]我按照曹公注释《孙子兵法》的说法:“先出动与敌人接战的就是正兵,后出的就是奇兵。”这同曹公所讲从旁攻击的说法就不同了。我认为大军与敌人正面交战就是正兵,将领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捕捉战机,临时做出的应变措施就是奇兵。哪里有先出后出、从旁攻击的拘泥说法呢?

原典

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

——《唐李问对·卷上·四》

[译文]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没有不用正兵,也没有不用奇兵的,使敌人无法推测。所以运用正兵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运用奇兵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三军全体将士,只知道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不知道他们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如果不是善于运用奇正变化的关系而又能融会贯通,又哪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原典

夫正兵受之于君,奇兵将所自出。——《唐李问对·卷上·六》

[译文]正兵是由君王派遣并听从君王命令的,奇兵是由将领自己指挥用来应变的。

原典

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是故握机、握奇,本无二法,在学者兼通而已。

——《唐李问对·卷上·六》

[译文]凡是带兵打仗的将领,只知道用正兵而不知道用奇兵,那是墨守成规的保守的将领;只知用奇兵而不知道用正兵的,那是匹夫之勇的鲁莽的将领;只有奇兵、正兵都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将领,才是辅佐国家的栋梁之臣。所以,“握机”、“握奇”,本来就不是两种方法,只是在于学习的人要融会贯通罢了。

原典

先教之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语之以虚实之形,可也。诸将多不知以奇为正,以正为奇,且安识虚是实、实是虚哉?

——《唐李问对·卷中·一》

[译文]先把奇正相互转化的办法教给他们,然后把如何识别敌人薄弱和坚实之处的形势教给他们,这样就可以了。将领大多不懂得以奇兵为正兵和以正兵为奇兵的道理,又哪能识别敌人表面上薄弱的地方恰恰是最坚实的地方,而看起来坚实的地方才恰恰是薄弱之处呢?

原典

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为奇。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

——《唐李问对·卷中·一》

[译文]奇与正,就是用来导致敌人暴露薄弱和坚实的。敌人的坚实之处,我方就必须用正兵去对付;敌方的薄弱环节,我方就必须用奇兵取胜。如果一个将领不知道奇正的相互变化,即使知道了敌人的薄弱环节和坚实之处,又怎能战胜他们呢?

原典

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

——《唐李问对·卷中·一》

[译文]将用奇兵变为用正兵,敌人猜测我用的是奇兵,而我恰恰用正兵去攻击他们;把用正兵变为用奇兵,敌人猜测我用的是正兵,而我恰恰用奇兵去攻击他们。这样就使敌军的形势常常显出薄弱空虚,我军的形势却常常显出坚实强大。

“奇正相生”谋略的运筹技巧

李靖“奇正相生”的指导思想给人们的启示是,指挥部队作战,既要遵循一般的作战规律,又要不囿于常规战法,应当灵活机动,辩证用兵,从而进入《孙子兵法》所推崇的“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的上乘用兵境界。这种战略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有深刻启发。

善于用兵的人,善于使用信息心理战术,无处不用奇兵,无处不用正兵,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换战术,神秘莫测,使敌人无法判断虚实,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就是奇正相生谋略的运用,尤其是他主张在公司危机时投资。

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一个靠股市暴富的富豪,他的公司股票曾创下了天价,每股价值高达8万美元。2003年8月11日的美国《财富》评选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沃伦·巴菲特名列第一。同年评出的世界富豪榜上,盖茨以407亿美元列第一,巴菲特以305亿美元列第二。在美国,巴菲特被称为“先知”,在中国他更多被喻为“股神”。巴菲特的赚钱高招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我买的是企业家的头脑而不是股票。”人们常说,即使巴菲特明天就退休,他仍然是首屈一指的股票投资家和企业家,大量的美元一样会光顾他的家门。

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中,最吸引人的是主张在公司危机时投资,在低迷时购进,用资本吃掉竞争者。如果有某公司正处于经营的困境,那么在市场上,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大跌,这是投资人进场做长期投资的好时机。

巴菲特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他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敏锐的市场眼光往往使他比其他人先看到一个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下去,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型企业,后期看好,其股票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人家讨厌,他偏喜欢,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好,止跌上涨,巴菲特再以高价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因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场价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惊奇地看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巴菲特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美国一家大型地毯公司,其中也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斗争,“股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示了气吞山河的气势。1967年地毯染织商的儿子罗伯特·肖与弟弟J·C·肖一起创建了一家生产地毯的大型企业——Shaw公司,并发展成当时世界最大的地毯制造商。20世纪90年代末,肖的公司不景气,公司股票的价格从原来的每股17美元下跌到13美元。

之后,为摆脱困境,罗伯特·肖直接在伯克希尔投资公司总部与巴菲特洽谈,巴菲特只是紧紧地捂住他的底牌,表示他公司并没有直接买下一家企业的兴趣。当肖无可奈何地准备离开时,巴菲特有意无意间向肖问:“假如伯克希尔公司在公开市场上购买Shaw公司股票,他们是否会介意?”之后伯克希尔公司在每股13美元左右的价位上开始大量收购Shaw公司的股票,人们很快明白这是巴菲特惯用的技巧,尽量降低收购成本,获得最大利益。

8月25日,肖和Shaw公司副董事长诺里斯·利特尔再次与巴菲特会晤,巴菲特决心以每股19美元的价格买下Shaw公司80%的股票,这一开价在当时就将股价抬升了55%。消息披露后,常规交易时间里,交易量比平时扩大了14倍,创出了纽约证交所当日个股交易量的最大涨幅。10月末,巴菲特以20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了Shaw公司,拥有了一家世界最大的地毯制造厂,经过历时4个月的谈判才最终完成,人们从中看到了华尔街“股神”的气魄。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部设在奥马哈市,工作人员只有14人,巴菲特通过这个公司控制了近50家公司和9万名员工,经营范围从珠宝商店到制砖厂,应有尽有。公司还拥有众多企业的股份,其中包括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公司的股份。

将李靖“奇正相生”谋略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管理者既要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来办事,又要不拘束于常规方略,应当机动灵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求变,不断创新,才能在风云莫测的商界里永远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