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用中文写作
这种能力不仅是能写一种中文文章如随笔、游记,还要能写各种中文文章,如政府公告、商业文件(包括合约、书信、保险章程、提单条例、发票、广告等)、私人函牍、游戏文章、学术论文、新闻文字(消息、社论、时事评述)、诗歌等。译者虽不一定是大文豪、大诗人、新闻记者,但至少要词能达意,别字极少。这种本领说来也不太难,只要能写文言和白话,略有些作新旧诗词的底子就行了。难就难在那点底子。中文好,英文略差,译出来的东西还有可以采用的地方;中文太差,不管英文如何精通,译出来的东西,就全部要别人重写了。如果不能用中文表达意思,就不必翻译。
二、懂得英文
谁都懂一点英文,但译者却要懂得透彻。
英文的种类也真多,和中文一样,而且每一种都有整个历史为背景,关乎学识方面很大,不是轻易学得到的。随便说吧,英美文学已经把人吓死,不知要读多少书才能略知皮毛,还有各种运动,如拳击、网球、足球、棒球、骑术,如果不是经常阅读某一门的,就无法了解清楚。有时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而西洋人大多喜欢运动,无意中会用一些术语,表示某一个和运动有关的意思。西方是商业国家,商业术语更是人人皆懂一些。至于儿童歌谣,美国西部拓边淘金故事、政治斗争、科学发展等等,无一不和日常生活有关。懂英文,实际上是懂西洋生活、历史、地理等。又因为英文已经是世界性的文字,懂英文就等于懂世界历史、世界地理、世界上的许多东西。这可真不容易。我们当然懂不了许多,不过至少要能用参考书。
就英文本身来说,有古英文、中古英文、近代英文。莎士比亚时代(即伊丽莎白时代)有莎士比亚时代的英文,18世纪有18世纪的英文,没有注释的话,我们未必能懂。有方言(小说中最多)、有俚语、有文雅语;有英国英文、美国英文、加拿大英文、澳洲英文、新西兰英文……做翻译的个个都要懂得。
翻译的人应该什么书都读。这句话太不实际,但实情就是这样。英文书如童谣(nursery rhymes)、民歌(ballads)、连环图书(comics),当然小说、诗歌、政论、散文都要看。一句英文读起来没头没脑,和上下文也毫无关系,常常是童谣里的,那一句虽然和上下文无关,但和童谣里的下一句有密切关系。这是很难应付的,因为除了在外国念幼儿园或小学的,谁也不敢说他会背童谣。碰到这样一句,赶快查一本Dictionary of Quotations的索引,如果运气好,你可以找到那下一句。(参阅“参考书”一章。)
三、有点治学训练
从上面的话看来,懂英文要懂很多事情,所以译者多少应该是个学者,当然不是了不起的学者(否则他就不做翻译了),但至少要能查书(有些人,书在手上,也不知道里面有他要查的东西),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他要懂的东西,向哪些师友求教。在文字方面,他应该有些语言学的修养;在一般学术方面,他应该有些考据求证的经验。至少他有一两门是比较精通的,譬如说,他是个文学家(文学家做翻译占许多便宜),或教过书,或做过新闻记者、商行秘书、会计、公务员,或玩过一种球、田径赛,等等。当然,科学家译科学文字最好,历史学家译历史文字最好。译者的常识、学识越丰富越好。新闻记者的常识就很丰富,这是很可佩的。
四、对文字的敏感
译者要有对文字的敏感。他要懂得作者在每个字眼、段落上的用心;他要预先感到读者对他译文的反应。有时在他看来,译文已好到极点,谁知读者看了,要不就不懂,要不就觉得好笑,或者以为他别有所指。敏感固然和天资有关,但也可以训练,加以发挥。人不是天生就能干的。
译者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向人请教、多练习,然后才谈得上有敏感。
往往以为简易的英文,就有陷阱在下。敏感的人就会不放心,再去查书,再去细想。
五、想象力
译者要能设身处地,想象文章里面人物的身份、心情、口吻。把小孩子的话译成了老夫子的话是很可笑的,反过来也一样。喜欢装腔作势的人绝对说不出直截了当的话来。很多译者和拙劣的小说家一样,从头到尾,说话由他一个人包办,无论是无知的小孩或有学问的大学教授,用的字眼全一样。这不过是一个例子,事实上要用想象力的地方多得很。
六、勤劳精细
这也许是做任何事都不可少的美德,但译者更需要具备。多查字典,多请教别人,多想,多把原文和译文对几次,多修改译文。译好就送出去是很危险的,错落在别人手上,白纸上写黑字,赖都赖不了。你本可做个一流的译者,因为偷懒粗心,结果就沦为三流的了。
本书后面还要谈到有关以上各节的详细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