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7316500000046

第46章 附录(1)

善于推陈出新的鼎立之作——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观后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厚重的文化积存,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之一。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是新中国文艺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为亿万电视观众提供难以忘怀的精神食粮,成为他们向历史汲取智慧,在审美中增加关注现实的历史感的重要阵地。中华民族,勇于把自己的历史作为镜鉴,勤于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审视,从中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方舟。滥觞于宋杂剧和金院本的戏剧艺术,开创了对历史史实进行艺术观照的先河。历史题材电视剧传承了悠久的民族传统,并且与时俱进,运用电视的声、光、电三结合的高科技手段,将历史故事形象化地呈现在荧屏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历史题材电视剧拍摄技术日臻成熟,涌现出了大批可圈可点的精品力作。2010年年初,在多家卫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是近几年来难得一见的高质量的历史剧,是一部在运用史料方面能够善于创新的艺术品,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一、善于用艺术虚构填充史料留下的叙事空间

与戏说历史电视剧不同,《大秦帝国》是一部正说历史电视剧。作为艺术创作的前提,尊重史册记载的史实,是“正说”历史电视剧的基本要求。就历史文献来说,相对战国时期的其他六国而言,秦国的历史资料是比较多的。司马迁在《史记》的《六国表》中说:“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他在文中提到《秦记》写作比较简陋,既不标明日月,文字又过于简略。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详细记述了秦国历史,主要体现在《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商君列传》、《六国表》等著名篇章中。仔细观看《大秦帝国》就能发现,电视剧基本上忠实于《史记》的记述,凡是《秦本纪》和《商君列传》记载的史实,基本上都在电视剧里得以展现。如《秦本纪》里记载:“(献公)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史记》对于少梁之战的记载,只用了短短的16个字,而电视剧却用了4集的篇幅描述这场大战,生动形象地叙述了秦魏双方的攻防态势,包括双方统帅部里面的争论,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等等,最后嬴渠梁在重兵防守之中,活捉魏军主将公孙痤,秦献公中箭,双方撤军等故事情节,这说明电视剧的创作者,善于用艺术想象填补史料留下的空间,技高一筹;这也说明电视剧主创人员具有尊重史实的严肃的艺术创作态度。

《秦本纪》里面对于公孙痤被俘之后的命运没有交代。但是,在《商君列传》里面却提到公孙痤临终前对魏惠王说如不能用卫鞅,就杀了他。把两篇文章联系起来看,就知道公孙痤后来回到了魏国,怎么回来的,司马迁没有记述。电视剧的创作者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想象出了卫鞅赴栎阳救公孙痤的故事情节。《秦本纪》记载秦献公、秦孝公生平事迹的文字共有768个字,《商君列传》有3720个字。所谓推陈出新,就是要在这些文字所记载的框架内进行艺术创造。《秦本纪》里面记载:“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司马迁在记述其他秦王时,都写到了太子的出生,唯独对孝公没有标明是否是“太子”。在《商君列传》里面,提到了公子虔。由于这些文字没有说明谁是太子,也就是没有标明谁是长子,因此电视剧里进行合理想象,把嬴渠梁即后来的孝公安排为秦献公的二公子,把嬴虔作为秦献公的长子,并由此创作了嬴虔同意弟弟接父位的故事情节。《商君列传》记载:“于是太子犯法。”由于没有具体指明所犯何罪,电视剧就虚构出了太子杀了自己封地纳粮的村民,引起民变,结果卫鞅鼻刑公子虔、黥公孙贾才使事态平息下来的故事情节,非常有创意。再如,庞涓兵败马陵道的故事情节,也是《秦本纪》里面记载了的。这些故事情节之所以合理,就是在历史文献记载的空间内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的结果,这种创作态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正说历史电视剧的主要特征。

二、善于用现代理念创作电视故事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历史演绎、史料陈列,而是要以历史为背景,对历史人物进行现实社会的生气灌注,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精彩的故事叙事中,给观众以美妙的审美享受、高品位的精神愉悦,开启人们的心智,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历史电视剧中用当代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能引起当代人共鸣的故事,古为今用,非常必要。电视剧《大秦帝国》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变法不易,改革艰难;不改灭亡,改革富强。在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时期,这种主题思想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大秦帝国》的创作者善于用现代理念来创作电视故事,例如,在秦国之外,把秦孝公继承王位以后的秦国塑造成勇于变法的正面形象,将魏惠王把持朝政的魏国塑造成守旧保守的反面形象;在秦国之内,孝公、皇太后、卫鞅等人构成了力主变法的阵营,甘龙、公孙贾等属于反对变法的阵营,围绕变不变法,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电视剧主创人员按照这个思路创作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情节,可圈可点。尤其要说的是,为了符合这个创作思想,电视剧创作者没有拘泥于文献,而是对文献的记述进行合理创新。

例如,《商君列传》中说:“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按照这个文献,是卫鞅自己主动到了秦国求见孝公。电视剧没有按照这句话进行创作,而是改成秦孝公一直关注卫鞅的去向,通过景监、荧玉公主动员说服,并千方百计把卫鞅从庞涓的软禁中救出来,才使卫鞅来到了秦国。这样的改动突出了秦孝公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使得故事情节既精彩又富于现实意义。至于电视剧里面着力表现的河西大战,却是电视剧主创人员的纯粹虚构。按照司马迁的《秦本纪》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嬴泗继位为秦惠文王,继位的当年,车裂商君(即卫鞅)。“八年,魏纳河西地。”说明是在卫鞅死后八年之后的事。电视剧对于这个事件加以改动,成为电视剧着力表现的故事情节,可以理解。因为这种改动与电视剧的戏剧逻辑性相吻合,是一种艺术创新,只要这种改动的方向是指向符合事理发展的逻辑方向,是严肃认真的艺术创造,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戏说”,不是颠倒事件发展的理性与史实的逻辑方向。

拘泥于历史文献不是艺术,而是史料的陈列,不会产生戏剧艺术,更不会产生莎士比亚和关汉卿。司马迁对卫鞅的人品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在《商君列传》里评价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刻薄人乃薄情寡义者也。电视剧没有按照司马迁的结论行事,而是通过商鞅(即卫鞅)深入底层、体察民情的故事情节,通过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故事情节,通过他与孝公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的故事情节,通过他与白雪、荧玉的爱情故事,把他塑造成光明磊落、正直果敢的正面形象,是个始终与秦国守旧保守的官僚贵族抗争到底的变法勇士,是个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塑造与电视剧的创作思想相吻合,因此是合理的、可信的。

电视剧对于古代的刑名思想赋予了现代理念。《商君列传》说:“鞅少好刑名之学。”刑名学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其核心是帮助帝王如何驾驭臣民维护统治。电视剧里面,没有自然主义地展现这种学术思想,而是把当下的法制观念移植其间,使其具有了现代含义。在第19集,卫鞅对秦孝公说:“立法立制就是要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法制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爱民。”类似这样的现代理念植入式台词,成为该电视剧的语言风格,强化了电视剧的启示功能,增加了可看性。这也是《大秦帝国》善于推陈出新的特点。

三、善于全景观式地展现战国时期的社会现状

《大秦帝国》的艺术成就,不仅成功讲述了秦孝公、商鞅等人变法的故事,成功塑造了秦孝公、商鞅等人物形象,而且全方位地展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人文风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第1集讲述秦魏少梁之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战争场面气势恢弘、宽广壮观的深刻印象。尤其是善于充分运用电视剧镜头叙事功能,展现了战场上双方的排阵布局,兵士行进,骑兵冲锋,单兵格斗等战斗场面,无论是少梁之战、马陵道之战,还是河西之战,都展现得紧张刺激,血腥惨烈,异常逼真;在表现宫廷生活方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魏王的宫殿建筑是高楼大厦、富丽堂皇,而秦王的宫殿则低矮狭小、简陋寒碜。此外,在魏国首都安邑除了宫殿建筑之外,还展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如洞春园的围棋和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还有包括对于间谍使用的分路送竹简,由情报官员加以排序认读的方法都是很新鲜的情节。对于展现秦国方面的老兵营的生活,山区村民的清苦生活,大规模的族群私斗场面,刽子手大规模行刑场面,都令人耳目一新。电视剧展示的道具、布景、器具、服装都是精心制作的。

在故事结构里面也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如商鞅在秦国深入社会底层的调查研究故事,与白雪、荧玉的恋爱故事,墨家侠士的飞檐走壁、除暴安民的故事等等,使观众在收看电视剧时,感到别开生面,趣味无穷。

电视剧《大秦帝国》还有一个可贵之处,就是拍摄认真,表演到位,成功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如侯勇饰演的秦孝公,王志飞饰演的商鞅,吕中饰演的皇太后、孙飞虎饰演的甘龙、许还山饰演的秦献公、杜雨露饰演的公叔痤、尤勇饰演的庞涓,表演成功,使人物形象能立得起来。其他角色如魏惠王、嬴虔、公子昂、景监、白雪、荧玉、嬴泗等角色的表演也很到位,是电视剧好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存在的几个不足

我认为电视剧存在的问题有几点:一是电视剧重点表现了秦国、魏国,涉及齐国、韩国和赵国,对于战国七雄的其他几国没有展示,如楚国、燕国。如果有的故事情节能涉及这些国家,就能使观众增加关于战国时期的知识。

二是秦国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国家,在冷兵器时代,国穷不等于兵弱,国穷兵也可以强,否则,秦国不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称霸。要注意避免把秦国表现得过于弱小的倾向。

三是对于商鞅变法里面的重要法律“告奸”律没有表现,这是一条鼓励互相监督,“打小报告”有功的法律,这条法律使秦国成为严刑苛法、人人自危的国度,也是促使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电视剧没有展现,显得有所缺失。

四是有的风俗习惯欠缺考证,如喝茶的习惯,应该是从唐朝以后才形成的,战国时期还没有喝茶的记载。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总之,《大秦帝国》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一部能够推陈出新的精品力作,要向电视剧的制作团队表示祝贺。

2010年2月26日

艺术创新与审美震撼——电视剧《红色摇篮》艺术成就分析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特殊类型的电视剧,按照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的原则要求,重要历史人物都要用真实姓名。

因此,对于电视剧《红色摇篮》来说,进行艺术创作的难度比较大。首先,该剧所表现的时代背景是从1929年6月到1934年10月这五年时间内,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由于这段时间所需要表现的真实姓名的人物众多,需要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任务自然繁重;其次,这一时期的革命文献资料比较多,有关党的决议文件、报刊文章、领导批示、会议记录、电报电文、情况通报等文献资料异常丰富,因此留给艺术家进行艺术虚构的空间有限;再次,许多直接当事人还健在,间接当事人(夫人及子女)人数更多,他们写了大量的回忆录、传记等,使艺术创作的难度较大;最后,各门类艺术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创作的许多文学、电影、戏剧等优秀作品,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在上述前提条件下进行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非具有娴熟、深厚的艺术功底者,难以胜任。金韬同志就是一个善于在这些前提条件下进行创作的著名导演,韶钧林也是一位非常善于啃硬骨头的著名电视剧编剧。他们的结合为电视剧的成功,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