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媒体大战硝烟弥漫,40多家报纸群起模仿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文中《环球时报》指报纸,环球时报特指报社,《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亦如此。《××环球》、《环球××》……2004年,环球时报发行部收集到有据可查的“假环球”38张,以后又陆续发现一些。名称无一例外冠以“环球”字样,一样的版式、相似的标题,甚至将《环球时报》的文章改头换面后赫然刊登,以假乱真,扰乱市场。时至今日,“假环球”在报业市场上仍未销声匿迹。
《环球时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团队,领军人物更是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凭借着他们敏锐的新闻判断能力、娴熟的国际传播能力和超强的市场运作能力,为中国和世界打开了一扇彼此了解的窗口,向全球传达了中国的声音。该报对当今世界包括中国热点话题的报道,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等编发通稿播报,被世界主要媒体大量转载或引述。有些文章,还引起了我国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环球时报》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覆盖中国的主流社会。根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全国读者调查(CNRS)数据,读者平均年龄为36岁,78.3%的读者在20—44岁之间,具有高等学历的占72.4%,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白领近七成。他们年富力强、文化素养高、具有稳定良好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中国八个主要城市商务人士中,《环球时报》阅读率为10.7%,高于其他主要时政类、财经类报纸。
《环球时报》不断创造奇迹:发行量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广告刊登额逐年上升,品牌价值达到41.32亿元(2010年)。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成功之路,为党报的改革发展创造了全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业界和学界研究探讨的一个范例。
本书以《环球时报》的成长历史为主要脉络,全景式展现了《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也有普遍意义的新闻报道案例,从选题策划、采访报道、编辑特色、标题制作、版式处理等进行了分析梳理,对人才资源开发、企业文化建设、广告发行业务等要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其中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概括提炼。为我国报业发展史,留下了一幅值得珍藏的绚丽画卷。
本书的创新之处是,以《环球时报》成长发展的过程为经,以办好有影响力的大报所涉及的各个要素为纬,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展开研究,以小见大,诠释当今主流媒体,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三者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舆论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生动实践。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亲自访问报纸创办者、经历者、见证人,以翔实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支撑研究工作,为后来的研究者夯实基础。
理论总是灰的,实践之树常青。今天的“环球”已经不是昨天的“环球”,明天的“环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精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必然会给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发展和变革带来机遇和挑战,主流媒体更应当回答好时代提出的这个课题。鉴古知今,我们有理由相信,《环球时报》一定会秉持敢为人先的精神,继续改革创新,加快发展,走在时代前列,谱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