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后诗歌呈衰落趋势,主要问题是缺乏创新意识,不论在内容题材上、艺术风格上还是体裁形式上都未能脱出前人的窠臼,有很多作家索性就以仿古为宗旨,连宋人那点标新立异的精神都失去了。但这几代的作品数量相当惊人,仅《明诗纪事》著录的诗人就有4000余人,几乎是《全唐诗》的一倍,因而优秀的作家作品仍不断涌现。
金代国祚不长,战乱频仍,文化本不很发达,诗歌成就亦不高。只是末期的元好问尚有一些能反映时代的好作品,风格也较为悲壮。
元初诗人多为宋金遗民,大多亲历过改朝换代的社会变革,因而某些作家如刘因、赵孟兆页等的一些诗作能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矛盾和民族意识,中期以后,社会趋于相对稳定,科举取士的恢复又使知识分子有了进身的机会,特别是宋代的道学在此时发挥了“替金元治心”(鲁迅语)的作用,许多诗人都兼理学家,他们继承了宋儒重道轻文、扶世教化、止乎礼义的诗旨,诗风逐渐转向雅正。虞集、杨载、范椁、揭斯于此时号称“元诗四大家”。后期的重要诗人有王冕、杨维桢等,他们的作品对元末尖锐的社会矛盾又有较多的接触,风格亦较为多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元代诗人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诗人,诸如耶律楚材、揭斯、萨都、贯云石、马祖常、贤、余阙等,他们的成就足与汉族诗人相颉颃。元人戴良在《丁鹤年诗集序》中曾评道:“论者以马公之诗似商隐,贯公、萨公之诗似长吉(李贺),而余公之诗则与阴铿、何逊(南朝末年诗人)齐驱而并驾。他如高公彦敬、公子山、达公兼善、雅公正卿、聂公古柏,斡公克庄、鲁公至道、三公延圭辈,亦皆清新俊拔,成一家之言。”如萨都剌《上京即事》曰:“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与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川》一样,都非汉人所能描募。他们和汉族诗人一起为共同繁荣中华文化而作出了巨大贡献。
元代诗歌在不同时期虽有不同特点,但在艺术风格上却有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宗唐尚古而鄙薄宋诗的议论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