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7357100000048

第48章 错位的品牌意识,盲目的广告战略(5)

从秦池的失败看企业打造品牌的几点经验对企业来说,名牌战略是以构建品牌、提升品牌为先导,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全力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的质量控制和产品的市场推广。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品牌之间、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得品牌者得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品牌战略显然已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在品牌战略意识、品牌战略实施手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在品牌战略的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国内本士品牌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除了上述的几点总结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下列几个方面的经验总结。

1.知名度不等于名牌

名牌是需要一定知名度的,然而有知名度的产品并不等于是名牌产品。对于一个名牌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美誉度和信任度,而这两者不是靠广告就可以造出来的。经久不衰的名牌产品,都是具有过硬的质量、良好的服务,并不断进行着创新。世界上的顶级企业,往往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充分证明了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

在企业家准备用广告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之前,有必要搞清楚企业“造实”与“造名”的关系。如果说“秦池”等企业是“造名”的巨人,那么它们同时也是“造实”的侏儒。“造实”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而单纯“造名”只能使企业取得暂时的兴旺;而且从企业的经营秩序上看,也应先“造实”,后“造名”,否则产品难免名不副实。

2.广告宣传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秦池靠借款和利用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做广告,一旦销售跟不上,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立即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一个中小企业敢通过借款做几亿元的广告,只能说犯了广告战略的冒进主义错误。广告费是要进入成本的,广告费过大了,成本加高,盈利减少或亏损,这就断了企业发展的生路;更何况在有限的资金中,广告费多了,技改投入就少了,必然影响到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不创新,企业就无生机和活动,更无竞争力。

实践已经一次次证明,企业的长盛不衰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辅助性的广告宣传。产品与广告之间不能主次不分,广告战略本身要根据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斥巨资甚至借款进行头脑发热的广告宣传不可能养活一个企业。靠广告欺骗为生的企业,最终欺骗的也是自己。

3.端正培育品牌的心态

在培育品牌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品牌培育过程中不正确的心态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急功近利,没有认识到品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片面地认为通过投放过量的广告或干脆搞个所谓的“品牌评优活动”,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名牌”来,结果只能让企业多花钱难办事,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政府化倾向严重。一些地方政府把属于企业行为、市场行为的品牌培育活动变成了一种政府行为,在未经过任何调查和论证的情形下提出了许多根本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这种以政府行为干预市场行为的做法,不但对经济结构造成干扰,浪费有限的资源,而且对我国品牌培育市场化进程也是十分不利的。

4.品牌的背后是服务正

如上面提到的,如果说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和品牌的第一生命的话,那么服务应该是第二生命。任何培育品牌的历史就是品牌经营者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历史。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品牌就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的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通用电器、通用汽车、奔驰、IBM等世界知名品牌无不是靠服务起家的,也无不是靠不断改善服务而获得顾客忠诚的。人们为什么对海尔的家电产品那么青睐,是因为同性同质的产品中,海尔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在民族品牌之中是最好的,并且持续改进服务。而秦池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个层面。

好的服务不但可以提升其产品和企业的形象,更能使产品价值增值。很多时候,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本身就是品牌价值所在。良好的服务本身就是对人性特点的尊重,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因此,良好的服务是企业品牌提升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锻造品牌之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其中不乏许多琐碎但又极具开拓意义的工作。认识实施品牌发展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提高名牌战略意识和品牌管理能力,已成当务之急。也许,没有人能够确切地预知哪家企业、哪个品牌会是市场竞争的最后赢家,但很多人都能指出谁将是最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的输家。那些不具备品牌、商标、现代战略经营等意识的人,那些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企图以市场割据来抗拒市场融合与统一的人,必将成为市场的输家。当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化的时候,这些人以及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必将逐步从竞争赛场上被淘汰下来,成为坐在看台角落里无聊的看客。

辅助案例一

自作孽,不可活

——南京冠生园百年声誉毁于一旦

2001年9月,有关南京冠生园食品厂用去年的月饼陈馅翻炒后制成新月饼出售的事件引起全国轰动。还在2000年的时候,南京、成都等地的一些消费者陆续反映,他们购买的月饼还没超出保质期就发生了霉变现象,当时这些事情只是被地方媒体简单报道了一下后,就不了了之。然而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注意到这一现象后,对其中的一家月饼生产厂家——南京冠生园食品厂进行了整整一年的跟踪调查,揭开了该企业月饼生产中的惊人黑幕。

南京冠生园“陈馅翻炒”殃及整个行业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采访南京冠生园旧月饼“再利用”事件的记者说:“当时,一个朋友跟我们愤愤不平地说起这件事,于是我们就前往南京暗访。”央视记者的第一次拍摄从2000年8月开始,断断续续一直到10月份才拍完,回收再加工的整个过程都拍到了。“应该说这个节目能做成今天这样,是和部门领导的指点分不开的,因为去年10月份拍到回收的镜头后特别兴奋,本打算当即就发,但部门领导认为,这样的节目一定要做到丝丝入扣,画面要充分翔实,当时我们只拍到冠生园回收月饼,而没拍到这些收回来的月饼被用做了什么,所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我们等了一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对我们的耐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些采访组的记者再一次去南京是在2001年6月底,当时他们得知冠生园7月2日开工,就在附近租了间房,两部摄像机还有望远镜等设备全都用上了。当时正值南京高温不退,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在租的房子里还挂上了厚厚的窗帘,整个屋子像一个蒸笼,蚊叮虫咬,汗流浃背。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每天从冠生园上班开始盯,一直盯到他们收工,记者们拍了10多盘素材,回来后,光是整理、剪辑、作特技就用了一个月。另外,这些记者还通过一些渠道进入冠生园厂区偷拍,这里面的风险就更大了。出于安全方面考虑,此次在中央台播放时,给所有的人都打上了马赛克。不过,回顾整个采访过程,有件事给央视记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南京我还采访了为冠生园存放月饼的冷库,在他们的登记卡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冷藏物品的名称、时间,而且冷库的工人都表示,自己不会去买冠生园的月饼,可就是没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淡漠令人难过。”据央视记者透露。南京著名的食品企业冠生园食品厂,沿街的一幢厂房里有整整一层的窗户被蒙得严严实实,记者调查就从这幢厂房开始。2000年中秋节过后,冠生园食品厂没有卖完的月饼被陆续从各地回收了回来,运进了蒙着窗纸的车间。被回收的月饼主要有豆沙、凤梨和莲蓉三大类,它们都将在经历几道工序后,被重新加以利用。

去皮取馅是加工这些回收月饼的第一道工序:一些人负责剥去月饼的塑料外包装,另外一些人用小铲刮掉月饼皮,剥出里面的馅料。被剥出来的月饼心接着会被运送到半成品车间完成第二道工序:经过这口锅炉的重新搅拌、炒制,它们由一个个独立的月饼心融成了一个整体。锅炉边上,就是盛放馅料用的桶和箱子。当这一切都完成以后,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入库冷藏。近百箱熬好的豆沙馅被送进冷库。时间在一分一秒中经过了将近一年,在2001年的7月2日,也就是离中秋节还有整整三个月的时候,冠生园就正式开工做新月饼了。在从早到晚的生产过程中,冷库的门被打开了,这些保存了近一年的馅料也被悄悄派上了用场。2001年7月3日上午,4箱莲蓉馅从冷库直接拖进了生产车间;7月23日下午,20箱凤梨馅从冷库拖出。在这些馅料中,有不少已经发霉变质。据当时的目击证人说,上面已经长满了霉菌。还有凤梨馅,也能清楚地看到它发绿的部分就是已长出的霉菌;在这箱馅料上,还摆放着一张说明标签,标明它们原本的生产日期是2000年9月9日。有时,这些发霉的馅料会在重新使用之前再被回炉处理一下。2001年7月18日,一批桶装的豆沙馅被送进半成品车间接受二次回炉。最终,所有这些馅料都被送上了生产线,用来加工做成新月饼。在这样的车间里,月饼以大约每天9万个的生产量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比单纯事件更可怕的是冠生园总经理吴震中所说的一席话。据报道,吴震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很坦然地说,月饼陈馅翻新在全国范围是一种普遍现象。冠生园从1993年开始就这么干。媒体曝光后,卫生部就此事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查处违法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加工生产月饼等食品的行为。通知指出:使用霉变、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是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各级卫生部门近期要加强对节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严禁以霉变、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作为食品再加工的原料,对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卫生许可证,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久后,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一处设置调查组赶赴冠生园,并查获大批过期的原料。

据介绍,南京冠生园的黑幕被新闻媒体曝光后,使得与之毫不相干的上海冠生园月饼受到牵连,尤其是原来市场份额较大的福州、武汉、石家庄、山东和北京等省市都纷纷退货,市场销售比原计划一下子减少了50%。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个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冠生园”的名字受到了重创。其实,南京冠生园这次惹的祸,不仅牵连到同名不同厂的冠生园月饼,还殃及到了整个月饼市场,广大消费者对市场上的月饼质量产生了疑虑。有消息说,广东等地的其他月饼品牌,市场销售也受到沉重打击。据估计,全国月饼销量将因此比2000年同期锐减4成左右。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以往月饼在中秋节期间的销量,全国至少有400亿到500亿元的销售市场,而就目前各地厂家汇总的情况看,2001年月饼的销量将比2000年同期大幅度下降,销售量损失在4成左右,即160亿元到200亿元之间。为此,已有企业将依据法律状告南京冠生园。

在这些厂家中,要数冠生园集团中的厂家最惨,全国20多家挂“冠生园”牌子的月饼都受到连累,销量直线下降,有的已经退出当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