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
7357900000015

第15章 弹不虚发的投资“猎手”(3)

这个流程似乎很简单,但其实真正在把每一道菜进行标准化处理时,是需要下工夫研究的。比如说泡一杯茶,需要多少克的茶叶、要几度的水、冲泡多长时间,才会取得什么样的口感。

在中央厨房的模式下,一茶一坐的特色鸡汤也有别于传统餐馆的做法。一般餐馆常常需要凌晨3点起来炖鸡,炖8个小时,到上午11点炖好,这样大厨一上班就可以直接用。而一茶一坐则是先让中央厨房炖好,把鸡汤的油和汤分离,分别进行冷冻和浓缩。待这两样东西送到分店之后,店员只要把汤稀释就可以用了,营养、口味、卫生标准也都能兼顾。而且在分店之间,鸡汤味道不会有所差异。

中央厨房的模式,为一茶一坐的规模化复制扩张提供了稳定的品质保障。

一茶一坐还有专门的研发队伍,对菜品标准化进行研究。这样一来,即使其他的公司想要模仿他们,光建构一套体系恐怕也要花几年的时间。一茶一坐“花在将中式餐饮专业化、简单化、连锁化的研发费用,每年都高达100多万美元”。

用豆浆煮火锅,用咖啡烹制牛排,用奶泡调制普洱茶……在一茶一坐里,除了菜品口味吸引人外,创意也迭出惊人。然而,一茶一坐似乎不仅仅局限在“美味”一个卖点上。

很多用户认为光顾一茶一坐,并不是因为那里的茶特别好喝,或者那里的菜特别好吃,而是它满足了一群消费者享受悠闲时光的需求。到一茶一坐,顾客可以看小说、听音乐消磨一下午,也可以边品茶、边享受无线上网冲浪。在这里,“吃饭”、“喝茶”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享受店中休闲、典雅的气氛已经是一个与“吃饭”同等重要的事。

由于提供了“吃饭”之外更多的附加值,与其他提供同等品质餐品的餐厅相比,一茶一坐这种休闲餐厅的定价能力更强。

在看到一茶一坐的商业模式和品牌形象后,沈南鹏决定踏足这个“不寻常”的传统行业。

2005年3月16日,在一茶一坐的门店里,沈南鹏约见了一茶一坐的CFO詹益洲,两人开始商谈加盟一茶一坐的有关细节。大约一小时后,沈南鹏决定投资一茶一坐。

沈南鹏善于将传统的大众服务行业改造再走向成功,携程和如家已经很好地证明了他的实力。此时的一茶一坐在国内餐饮业已经小有名气,沈南鹏加入后,一茶一坐的野心开始大了起来。詹益洲在与沈南鹏面谈后,开始“希望一茶一坐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式休闲餐饮品牌”。

下一个颠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似乎已经粗具雏形,“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中有41个连锁休闲餐饮品牌,有许多投资人对投资休闲餐饮有兴趣并且有深刻理解”。沈南鹏丰富的美国上市经验,将会协助一茶一坐做出最佳的判断。

一茶一坐的运营理念和全新的商业模式,都与沈南鹏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过往的成功经验,沈南鹏懂得,只有技术尖端和理念尖端的商业模式创新,才可以迅速建立足够高的竞争壁垒。

2005年年底,沈南鹏个人投资137万美元注资一茶一坐。同时,其他各路风投也纷纷跟进。顶新集团投入了360万美元,SIG投入了210万美元,IDG投入了208万美元,东元集团投入了125万美元。

在沈南鹏的带动下,进入服务行业,尤其是广义服务业似乎成为风险投资的共识。

一茶一坐随后的发展,证实了沈南鹏的眼光。自2002年6月,一茶一坐在上海新天地的内地第一家店开业,到2008年6月底,一茶一坐已陆续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开了70余家连锁店。

而按照华尔街的标准,餐饮连锁公司要上市,需要两个条件:店铺数超过100家,当年利润超过1000万美元。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一茶一坐很有可能在2009年的第二季度上市。到时,沈南鹏又能出现在海外的资本市场上了。

§§§第五节 他坦言:投资领域还没失过手

1851年,美国人约翰·索尔曾大声疾呼:“去西部吧!年轻人,去西部!”一百多年前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成就了众多美国人的“财富梦”。

“而现在该轮到中国了!”沈南鹏如是说。在他看来,投资中国市场将是这个世纪最令人“激情燃烧”的事情。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创业成了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金成为创业者的“东风”。而沈南鹏正好具备刮起“东风”的能力。

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蓄势待发,另一方面是众多企业的融资需求,沈南鹏希望可以用最快、最正确的方式介入到所投资的领域。“现在在中国,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我希望看到的不是点的成功,简单的我赚了多少钱,我反倒特别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资本可以在未来的20年来,能够抓住多少影响未来的消费产业升级下的市场机会。我不会回避传统行业和所谓的“红海”。只要有机会,我都不会放弃,行业可能有所取舍。”这是作为投资人的沈南鹏对资本的看法,他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成功。

“投资者的荣耀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我们期待发现那些有才华和激情的年轻人,把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公司扶植起来。就像红杉投资Google和雅虎的时候,它们都只有几个人。雅虎在那个阶段,只有两个人和两台电脑。当风险投资进入的时候,他们快速地膨胀起来,成为新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这样的机会,你会心潮澎湃,因为其实你正在创造商业‘帝国’。”沈南鹏会经常这样描述自己的投资梦想。

在沈南鹏眼中,千里马不多,伯乐就更少了。当千里马和伯乐碰到一起,就不要丧失机会,要干出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把自己变成别人成功的人脉”,是沈南鹏投资理念里重要的一环。

沈南鹏是个很自信的人,当别人都在利用各种场合,结交关系、搭建人脉的时候,他依然信守自己的原则,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寻找投资机会。

沈南鹏说到自己的投资原则时,提到了几位同行,“我与刘二飞、阎焱他们不一样,在年龄上我都没法和他们相比,我的投资更多的是依靠理念”。

在沈南鹏的关系圈里,很难找到能够引领他走向某种成功的人。与之相反,沈南鹏却经常成为别人的“人脉”。

从与梁建章、季琦的相识,到共同搭建携程、如家,创建出业界闻名的“第一团队”,沈南鹏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业界浮沉多年的他,总是会被人“盯上”。

2005年,与张帆携手共创红杉中国的经历,沈南鹏又一次被人当成了“人脉”。在加州参加会议的沈南鹏,和张帆一起认识了红杉的主要合伙人。之前的种种经历,让红杉的合伙人很看好沈南鹏,理念相合,于是便有了红杉中国基金。

沈南鹏说起此事,显得低调沉稳,“从我的角度看,它(红杉)也许是我的人脉;而从红杉的角度看,我和张帆又是红杉的人脉。”这就是沈南鹏的人脉产生过程:通过理念的碰撞,从而产生化学反应催生出人脉。

沈南鹏始终认为只有共同的理念,才会有广泛的人脉,“也许原本大家并不是很熟,但是共同的理念会让我们成为彼此的人脉”。

多年的投资行业经历,让经营于资本市场的沈南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不仅仅只是为了找到了某个人然后大发横财,还要有好的项目,有共同的理念。在沈南鹏的投资思想中,共同的理念成为关键。

并非成了别人的人脉,就一定会给人带来资本。沈南鹏并非“冒进者”,对于投资,他依然理性:“风投行业经常讲投人,你在这一行里积累的时间较长,个人阅历更加丰富,大量的行业内的联系。而将关系转变为投资,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例如,我认识齐向东、江南春可能很久了,但没有一个具体的事情来呈现彼此的理念,就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就不会有合作,也就不会把关系变成投资。”

依靠人脉去赚钱,是一种生活;把自己变成他人的人脉,帮助别人走向成功,也是一种生活。沈南鹏似乎兼有了这两种生活。

不管沈南鹏自己是否愿意,他总会被人拿来“利用”。甚至有传闻说,携程的员工们都会追着购买沈南鹏担任董事的公司股票,因为“沈老大”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财富。当然,沈南鹏对此不置可否。不过,“骄傲”的沈南鹏也曾公开承认: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几乎从未失过手。

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入主红杉中国后,沈南鹏的投资业绩有目共睹。在2007年和2008年某杂志通过风投业同行投票完成的“点金之手排行榜”上,称得上“新秀”的沈南鹏分列第二、第四位。这足以说明:如果想找人帮忙理财,沈南鹏无疑是重要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