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蒙学故事(上册)
7358500000014

第14章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的故事(1)

周景王铸钟

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昏庸无道,他在位时,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另一件是铸大钟。

他废除了市面上流通的小钱,想重新铸造一种大钱,以此来收缴民间的小钱,搜刮百姓的财产。大夫单穆进谏说:“铸大钱不利于流通,必定会对百姓造成不便。一旦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国家就没有办法治理了。”周景王对于单穆的劝诫根本听不进去,大钱铸好后,从百姓那里搜刮来了大量的财富。

同时,他又让人到处搜集好铜,想要铸造两组编钟,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单穆又劝周景王说:“铸钱已经是劳民伤财了,如果再铸造编钟,对国家的损害会更加严重。而且铸造编钟,既听不到悦耳的声音,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必定会使百姓离心,使国陷于危险之中。”司乐大夫伶州鸠也劝阻说:“编钟的声律强调和谐,政治就像音乐,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没有和谐了。”但是周景王仍然一意孤行。

一年后,两组编钟铸成了,一组是无射,一组是大神。那些奉迎拍马之人都称赞编钟的声音非常动听,伶州鸠却直言不讳地对周景王说:“在臣听来编钟的声音一点都不动听,一点也不和谐。我认为无论什么事情,只有是百姓赞成和拥护的,才叫和谐,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是百姓反对的,那怎么会是和谐呢,必定会失败。有句话说得好:‘众人团结一心,国家就会成为坚固的城堡;众口一词地诋毁,足以把金子熔化。还请大王三思啊!”

周景王依然我行我素,第二年便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随即陷入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内乱。

先生点评:

不懂得节俭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在于点滴的积累,而过分骄奢还会败坏一个人的品质。俭以养德,是为人做事的良训,更是成功者的信条。

知识拓展:

编钟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低各不相同。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荀息劝晋灵公

春秋时期,晋灵公即位不久便大兴土木,修筑宫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一年,他竟想要建造一个九层的楼台。可以想见,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条件下,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可晋灵公不顾这些,他征用了大量民夫,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但工程持续了几年也没能完工。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但都敢怒不敢言,因为晋灵公明令宣布:“有哪个敢提批评意见、劝阻修造九层之台的,处死不赦!”谁愿意去送死呢?

一天,大夫荀息求见。灵公料他是来劝谏的,便拉开弓,搭上箭,想着只要荀息开口劝说,就要射死荀息。谁知荀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着对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您看,让主公开开眼界,散散心。主公有兴趣吗?”灵公一看有玩的,就精神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关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

荀息见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12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加放9个鸡蛋。不信,请看。”说着,便真的玩起来。他把12个棋子一个一个地叠好后,再往上加鸡蛋时,旁边的人都非常紧张地看着他。灵公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荀息一听灵公这样说,便趁机进言,说:“主公,别少见多怪了,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已经够刺激、够危险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

这时,只听荀息说道:“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里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没有金属铸造武器,邻国正在计划乘机攻打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主公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摞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一听,猛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多么荒唐,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先生点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感慨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诗句。“奢靡误国”是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奢靡会误国,同样的道理,奢靡也会误人,因而,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贪念,不要让不正当的欲望毁了自己。

知识拓展:

残暴的晋灵公

据史料记载,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因为厨师送上来的熊掌没炖烂,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然后叫人把厨师的尸体给扔了。

赵盾、士季看见了厨师的尸体,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劝谏晋灵公。士季进宫后,晋灵公知道他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语气说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依旧很残暴。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觉得赵盾十分讨厌,甚至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宁可自杀也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晋灵公见刺杀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晋灵公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了。

节俭为国的季文子

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重臣,是当时执掌鲁国大权的三家大夫之一——季孙氏的杰出人物,权重位高。但是他行为谨慎,讲求节俭,生活上从不浮夸奢侈。他不准妻子花钱打扮,连衣服都不许穿丝帛料子的,只能穿自家织的粗布衣裳;家里驾车的那几匹马,只喂草料,不许加粮食。

鲁国的另一家执政大夫孟叔氏,有个公子,叫子服宅。年轻人爱奢华,不像父辈那么节俭,对伯父季文子的行为颇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耻笑道:“先生贵为上卿,是我国的两朝老臣,可如今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吃穿如此寒酸,你就不怕有损咱们国家的声威吗?”

“我也喜欢豪华漂亮,我也懂得奢侈享受,”季文子说,“可是,我看见国中百姓,不少人还吃糠咽菜,破衣烂衫,我因此不敢放纵自己。百姓食不饱腹,衣不遮体,我却打扮妻妾,拿粮食喂马,这哪是国家重臣做的事?”最后,他掷地有声地说,“我听说为国争光靠的是伦理道德、国富民强,没听说用妻妾车马来为国增光的。”

后来,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子服宅的父亲孟献子,一向节俭的孟献子怒不可遏,关了儿子七天禁闭。子服宅闭门思过,终于痛改前非,厉行节俭。

先生点评: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应当具备的品德。懂得节俭的人往往在日后能够成就大业;不知节制地用钱,万千财富也经不起豪气的一撒。

知识拓展: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杀纣灭商后不久,便封周公旦于鲁,都曲阜。周公旦因辅佐天子,于是派长子伯禽前往曲阜就封,建立鲁国。鲁公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历时800年左右。

西周时期,鲁国对穏定周王朝起了很大作用。春秋初期,鲁国为东方强国。春秋中期之后,随着社会变革,政权转入贵族大臣手中。战国初期,政权又回到国君手中。战国时国鲁国国力已经衰弱,仍多次与齐国作战。战国末年,楚国受到秦国的紧逼,对鲁国的攻伐随之加剧。公元前256年,楚国吞灭鲁国,鲁顷公被废黜,鲁国至此灭亡。

晏子的风范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虽然他当宰相多年,但生活一直十分节俭。他平常只穿一件有几个补丁的旧袍子,补丁的颜色与袍子的颜色也极不协调,看上去十分刺眼。有人问他:“您身为宰相,衣服这么破了,为什么不换一件新的呢?”晏子笑着回答说:“衣服是为了挡风御寒的,何必穿得那么豪华呢。这件袍子虽然旧了一点,可穿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扔掉它岂不是很可惜吗?”

晏子不但品德高尚,还特别善于治理国家,因此齐景公极为尊重他。晏子住的房屋十分简陋,齐景公知道后想给他建一座新的,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晏子。

晏子急忙回答说:“大王,多谢您对臣子的关心。可是我的祖辈一直在此居住,跟他们相比,我很平庸,没有理由去住豪华的房子。再说我家附近就是市场,买东西也比较方便,我在这里居住得很舒服。”

齐景公一听,对这位节俭质朴的臣子愈加尊敬。没过多久,齐景公趁晏子出使晋国的机会,派人将他的那座破旧房屋修建一新。为了改善房子四周的环境,官吏们还强令周围的平民搬往别处。晏子从晋国回来,发现自己的旧房子不见了,四周的居民也不见了,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于是他赶紧到宫中去拜见齐景公,并再次陈述自己的想法。紧接着,他便吩咐手下将新房拆掉,恢复原来的模样。同时,他还派人请原先的邻居搬回来,并挨家挨户地亲自道歉。

回到家之后,晏子再三嘱咐家人:“我活着要和这些平民百姓住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生活。死了之后,也要与他们为伴。”晏子去世时,家人按照他的愿望,将他安葬在自家那简陋的院子里。

先生点评:

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也是人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节俭,很少见到一个生活奢侈浪费的人能取得大的成就。你若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首先要养成节俭的习惯。

知识拓展:

晏子使楚

晏婴,字仲,又称晏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想捉弄他。楚王事先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想戏弄他,便对守城门的侍卫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怎么能走狗洞呢?”侍卫听晏子这么说,只好请他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后,楚王故意问他:“齐国难道没别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啊?”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们张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走在街上人们比肩接踵,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出使我国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石崇奢华惹来杀身之祸

王恺,字君夫,晋代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人,名儒王肃之子,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官至龙骧将军、骁骑将军、散骑长侍,其生活极其奢侈,曾得武帝之助,与石崇斗富。

王恺为了炫富,在饭后用糖水洗锅,而石崇则点蜡烛烧饭;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尽管晋武帝在暗中对王恺多有帮助,但仍王恺总是落在下风。

一次,晋武帝赐给王恺一棵近二尺高的珊瑚树,堪称稀世珍宝。得到宝贝的王恺想要凭此扳回一局,他跑到石崇家向其展示了自己的宝贝,没想到石崇看后,竟用手中的铁如意将珊瑚树击碎。王恺既惋惜又愤怒,认为石崇是在嫉妒自己的宝贝,石崇却说:“这不值得发怒,我赔给你就是。”于是命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当中,高达三尺四尺的有数棵,而像王恺那样的则更多。王恺看后,很是失落。

石崇不但跟王恺斗富,甚至跟皇帝也较劲。据《耕桑偶记》记载:有人向晋武帝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上后就去了石崇家。石崇知道后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家里的五十个下人身着火浣衫迎接晋武帝。

晋武帝死后,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不久便爆发了“八王之乱”。在乱战中,石崇因为财富太多被赵王司马伦杀死。

先生点评:

一个节俭的人懂得珍惜所得,自然也懂得珍惜他人的所得,能为他人节约,这样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而太过大手大脚,甚至炫耀自己的财富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知识拓展:

八王之乱

西晋惠帝时,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个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八王之乱对西晋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发扬节俭之风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通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等政策,使唐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也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