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情商课
7359300000024

第24章 自我激励中的情商体现(2)

提到自尊的时候,我们都会问问自己是否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这个只有自己的感觉才能说清楚。其实,自尊心和幸福感一样,是不需要和别人比较的,只需要问自己:“我怎样能增强我的自尊心?”

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尊中,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误解,也就是我们常常把自尊心与自大自负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我们通常会问:自尊心太强会导致自大和自负吗?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像孔雀开屏般走进教室,我们会对他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会认为他很高傲,但并不会认为他的自尊心很强。反倒是那些谦虚,低调的人,我们会觉得他们拥有更强的自尊。人文心理学的奠基人洛美曾说:“弱小之人通常欺负他人,劣势之人通常佯装强势。炫耀者、夸夸其谈者、强出风头者,其实是想摆脱自我焦虑。”自负和自大并非自尊心过剩,反而是自尊心不够。

自负的人常会感觉他人都不如自己,自负表面上近似于自信,但是与自信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自信的人对自己有着客观的认识,所表现的是实际的内在自我。而自负的人恰恰正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所表现的多是夸张的自我,或是幻想中的自我。自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过于自尊”。而实际上,对自己的夸张和炫耀——自负的主要表现之一,本质上正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自尊心是一面人生的旗帜,需用爱树立,更需要保护。当春风得意时,要牢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保持一份心平气和的宁静,别太高估了自己,以免滋长傲慢习气。

有人说:“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的确,自负者是很“恋旧”的,他经常沉湎于往日极少的胜利之中,故而不听他人的意见,最终因为自负成为了自己人生的绊脚石。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本能个性及个性中的负面趋向,但个性必须依附于整体的社会架构之上,如果过于夸大、强调自己的个性就会脱离社会的大众群体而有意无意地伤害到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知己,成为无本之目的空中楼阁。在虚荣、自负的刺光下看不清别人更看不清自己以至迷失方向。

所以,我们要走出对自尊的误解,用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自尊,要正视自己,不要看不起自己或者太看得起自己。

哈佛学者告诉我们:正确地面对自尊等于正视自我。

自信:让平凡的你不平庸

克里斯托·莱伊恩是英国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很幸运地被邀请参加了温泽市政府大厅的设计。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顶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府请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对他设计的一根支柱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子。

克里斯托·莱伊恩则十分自信,他说:“只要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稳固。”他详细地通过计算和列举相关实例加以说明,拒绝了工程验收专家们的建议。

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年轻的设计师险些因此被送上法庭。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在大厅四周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四根柱子全部都没有接触天花板,其间相隔了无法察觉的两毫米。

时光如梭,岁月更迭,一晃就是300年。

300年的时间里,市政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府大厅坚固如初。直到20世纪后期,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顶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消息传出,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和游客慕名前来,观赏这几根神奇的柱子,并把这个市政大厅称作“嘲笑无知的建筑”。最为人们称奇的是,这位建筑师当年刻在中央圆柱顶端的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

一个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他能找到一万个理由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别人,比如,我个矮、我长得黑、我眼睛小、我父母没地位、我学习不好……实际上,那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因为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的相貌、出身无关,上帝不会轻看卑微,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卑,那么卑微也会变成强大。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伊东布拉格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他能够不懈地奋斗,那么他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获得成功。因为上帝从来不会看轻卑微的人,会给他们相等的机遇。

卑微是人的心理作用,也是一种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你以激励,不会给你以力量,只会摧残你的身心,盗走你的骨气,并最终毁了你。想要走出来,就需要你建立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在哈佛的一次演讲时讲起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躺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戏,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他很自卑,黑人小孩也很喜欢这些氢气球,但是自卑心理在不停地告诉他,你不能去,后来黑人小孩等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色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黑人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有没有充满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博士自己。

基恩博士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哈佛学子们: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种族、相貌、出身无关。上帝是不会轻看卑微的,除非你甘愿做一个卑微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而感到自卑。事实上,外貌、家庭背景不应该成为自卑的理由,因为你能否成功,与你的家庭、外貌无关。

哈佛有句格言:“如果你感到泄气,想想又瞎、又盲、又聋一生过得充实快乐,著书鼓励更多人的海伦·凯勒。卑微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但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坦然面对,你只能受到它的牵制,只有坦然面对,才有克服它们的勇气与希望。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使他也没有好的面孔。

但是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少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咬紧自己的牙使嘴唇不颤动从而克服了惧怕心理。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就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

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龅牙,以及他那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这个世界上,也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卑微”和“不可能”。有缺陷、有不足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承认或者不敢承认缺陷与不足,怕的就是你没有正视缺陷的勇气。然而只要我们正视缺缺陷、跨越缺陷,勇敢的面对生踢打,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和自己的声音,那么,缺陷就成了我们前进的动力,缺陷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进步空间,缺点也就会成为亮点的。

生活中难免会有缺陷和不如意的地方,面对一些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我们不妨快乐

接受,坦然面对,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这样我们就能够驱散心头的忧虑,让快乐进驻。

一个敢于正视自己弱点的人,是生活的强者;而能在弱点中发现自己新的生活机遇的人,则是生活的智者。从自己的缺陷中得到坚忍的力量,充实自己的内心,并随时寻找生活的希望。

有时候,人在某方面缺陷未必就永远是劣势,只要善加利用,或者扬长避短,劣势也会转化成优势。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在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了半桶水。因为这样好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他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而感到很难过。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有一天,破桶终于忍不住,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为什么呢?”“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地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说。

挑水夫笑了,他对破桶说:“我们往主人家走的路上,有一路盛开的花,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不是你,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要知道,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你能用心地去留意,会发现原本的缺陷在一定情况下甚至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说耳聋的人可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够免受干扰,保持心态的平和,而耳聪目明的人反而因为能听到噪音而心浮气躁,难以入睡。对很久之前的事情记不太清楚的人,同时也省去了很多烦恼。很多人正是因为对过去的事情忘不掉、放不下而耿耿于怀。这也是一种幸运啊,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下。

每个人都有身体上、性格上,或者是生活上的缺陷。当大家都习惯性地把缺陷掩藏起来的时候,有人却主动地把它展示出来,但不是作为让自己蒙羞的缺点,而是给它一些空间,一些信心,让它带领自己去创造新的财富。

自立:把握好自己的选择权

每个人对别人都有一种依赖性,在家依赖父母,依赖爱人,在外依赖朋友,依赖同事。然而,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依赖他人来保障自己。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帮助,便会形成惰性,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将希望寄托于某种强大的外力上,意志力就会被无情地吞噬掉。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肯尼迪一直是美国人民的骄傲,同时他也是哈佛人自己的骄傲。哈佛大学为了纪念这位伟人,建了肯尼迪政治学院。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诚然,比起依赖别人,少了拐杖的确累的多,但是,与其现在因依赖而享受,不如靠自己的独立奋斗为将来获得更大的享受。哈佛教授们就不主张依靠拐杖,他们认为拐杖永远也只能是外力,短时间内,你可以依赖它省时省力,但从长久看来,拐杖反而是潜伏的危机。拐杖使你养成了依赖心理,培养了你的惰性,当有一天拐杖不在时,也许你已经不具备奔跑的能力。所以,要想奔跑,拐杖绝不是支撑你的力量。

自立自强是指只靠自己的能力行动和生活。不论碰到什么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思考,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自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立足于社会。自强自立是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素质,不能自强自立的人,必然被激烈竞争的社会所淘汰。

哈佛教授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任何期望靠他人施舍而生活的想法都是可耻的,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他人的施予,因为施予者可随时收回他们的财物、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