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7359700000004

第4章 水温够了茶自香(3)

抬着驴的父子不久走到一座桥上。“孩子,市场快到了,再忍耐一会儿吧!”

父亲虽然这么说,可是自己和孩子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驴毕竟是驴,被倒吊着反而痛苦得不得了,不但口吐白沫,还粗暴地扭动起来。

“嘿!乖一点啊!”父亲严厉地斥骂着。

可是驴不听,扭动得更厉害了。结果,棍子啪的一声折断了。绳子也弄断了,驴倒栽葱似的掉进河里。很不凑巧,雨后河水暴涨,驴就在那瞬间被急流吞没,看不见踪影了。“啊!怎么会这样呢?这都是一味听别人的意见,而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啊!”

父子俩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故事启思:

故事中父子俩的行为很可笑,但笑过后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做事或处理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自己虽有考虑,但常屈从于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味讨好和迎合别人,而置原则于不顾?

明人吕坤特别反对这种做事没主心骨,也就是没主见,只是“依违观望,看人言为行止”的缺点。他说,如果做事先怕人议论,做到中间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不敢再做下去了,这不仅说明这个人没有“定力”,也说明其没有“定见”。没有定见和定力,就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吕坤说,做人做事,首先要能独立思考,辨明是非,选择正确的立场观点。吕坤进一步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完全一致,我们不能要求人人的看法都与自己相同。因此,我们做事要看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效果,而不要过于顾虑事前一些人的议论;等你事情做好了,那些议论自然也止息了。即使事情没做成,但只要是正确的,也就是我应当做的,论不得成败。

就拿上述故事来讲,是该赶着驴走,还是该父亲或儿子骑着走,其实如果驴太瘦弱,自然不能骑,但如果驴十分强壮,就是坐上两个人也无妨,又何必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呢?

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凡事都有主见,他不会去做效颦的东施徒增笑谈,更不会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骑驴、抬驴的父子,只要是力所能及,他都会独立思考、解决,因为他知道,轻信别人的观点往往使人失去独立性,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只依赖别人永远不会成功。依赖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

要成就一番事业或工作,总会听到许多反对意见。这些意见或来自朋友与亲近的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纯粹是为我们担心,可能不赞成我们的做法;也可能来自那些对我们心怀恶意的人,他们诬蔑、攻击、诽谤,把我们所要做的事说得漆黑一团。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能明辨是非,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就可能半途而废,甚至事情还没做就夭折了。因此,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心灵感悟:

要做到独立自主最基本的是要不依赖经验,不依赖人言,不依赖成见,使自己成为自觉者,一位能自我实现的人。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著名才子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是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刘备亲自率兵攻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领四十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入帐禀请夜间号令。

曹操随口说:

“鸡肋!鸡肋!”

大家便把这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立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

杨修解释说: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也很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其欲退兵。”这是很切中杨修要害的。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傲物,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兰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送蔡琰还汉朝。曹操把蔡琰许配董杞为妻。曹操当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未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急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后曹操去查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

杨修说,

“‘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他得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取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

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

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冒犯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

故事启思:

杨修之死,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关于情商的启示。第一,越是有才华的人越要沉稳,不可恃才自重,更不可把才华露尽。如果你的领导是庸才,你就更要多加小心,切不可处处表现你比领导高明,领导需要你出主意的时候,你最好在私下里把你的主意透露给领导一些,在你的启发下,他豁然开朗,这时你就退居幕后。当然,你必须守口如瓶,领导才能喜欢你。第二,不管在什么场合,你一个人看明白了的事情,最好不要点破。比如说鸡肋,杨修如果不说破,哪里会有杀身之祸?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修的才华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心灵感悟:

恃才自傲,是人的本性之一。然而,这种本性表现过炽,便成为一把危害自己的利刃。

苏东坡显才遭贬

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满回京。想当年因得罪王安石,落得被贬的结局,这次回来应投门拜见才是。于是,便往宰相府来。

此时,王安石正在午睡,书童便将苏轼迎入东书房等候。

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原来是王安石两句未完诗稿,题是咏菊。苏东坡不由笑道:

“想当年我在京为官时,此老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正是江郎才尽,起了两句头便续不下去了。”

他把这两句念了一遍,不由叫道:

“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不通的。”

诗是这样写的: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在苏东坡看来,西风盛行于秋,而菊花在深秋盛开,最能耐久,随你焦干枯烂,却不会落瓣。一念及此,苏东坡按捺不住,依韵添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写下后,又想如此抢白宰相,只怕又会惹来麻烦,若把诗稿撕了,不成体统,左思右想,都觉不妥,便将诗稿放回原处,告辞回去了。

第二天,皇上降诏,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任职将近一年,转眼便已深秋,这几日忽然起了大风。风息之后,后园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苏东坡一时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此时方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对友人道:

“小弟被贬,只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错了。切记啊,不可轻易讥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呀。”

苏东坡心中含愧,便想找个机会向王安石赔罪。想起临出京时,王安石曾托自己取三峡中峡之水用来冲阳羡茶,由于心中一直不服气,早把取水一事抛在脑后。现在便想趁冬至节送贺表到京的机会,带着中峡水给宰相赔罪。

此时已近冬至,苏轼告了假,带着因病返乡的夫人经四川进发了。在夔州与夫人分手后,苏轼独自顺江而下,不想因连日鞍马劳顿,竟睡着了,及至醒来,已是下峡,再回船取中峡水又怕误了上京时辰,听当地老人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一般样水,难分好歹。”便装了一瓷坛下峡水,带着上京去了。

上京来先到相府拜见宰相。

王安石命门官带苏轼到东书房。苏轼想到去年在此改诗,心下愧然。又见柱上所贴诗稿,更是羞惭,倒头便跪下谢罪。

王安石原谅苏轼以前没见过菊花落瓣。待苏轼献上瓷坛,书童取水煮了阳羡茶。

王安石问水从何来,苏东坡道;

“巫峡。”

王安石笑道:

“又来欺瞒我了,此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冒充中峡。”

苏东坡大惊,急忙辩解道误听当地人言,三峡相连,一般江水,但不知宰相何以能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