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7362700000026

第26章 把自己卖个好价钱——职场中的经济学(1)

失业,我的痛——失业的因由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还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能够承祖辈基业而无须为温饱奔波的人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在社会上寻找一个岗位,出卖劳动力换生存。就业是人们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就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为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的社会意义不断凸显。人是社会的人,人只有拥了一份工作,才能融入社会环境。如果一个人长期失业,往往导致生活状况的边缘化,不仅会造成失业者与正常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隔阂,还会使失业者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受到伤害。所以,就业不论是在经济学教科书里还是在决策层案前都是一个重要课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不少国家就业形势极为严峻。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入展开,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在经济学范畴中,失业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没有就业机会的就业现象。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存在失业问题。有劳动能力,但自身也不想就业的人,也不能称为失业者。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为: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

实际上,确定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

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因此失业的结构与变动情况是观察重点。失业可分为:

1摩擦性失业: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的过程中的失业现象。例如,年轻人在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并长期投入之前,常常会更换几次工作;或者由于居住地的变更而更换工作等。摩擦性失业最终的表现形式即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造成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现在好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而失业者或因没有合适的技能,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职位空缺。例如,计算机产业正在大力招兵买马时,炼钢工人却因为钢铁业的衰落面临失业;同样,当繁荣的经济特区虚位待人时,而老工业区的许多工人却正在丢掉饭碗。这种因结构性失业而造成的失业者,往往要忍受长时间的失业痛苦,因为钢铁工人很难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培养成计算机程序员。

由此可见,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节性失业: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例如,雪糕厂在销售淡季裁减员工,因此而造成的失业者就是季节性失业。 对季节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应侧重于信息服务,指导他们在淡季以灵活的形式(如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就业。

4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的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

例如,你是一家空调生产厂商的职员。随着经济衰退周期的来临,人们的收入减少,买空调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这时,你们所生产的空调就会在仓库里越堆越多,老板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直到有一天,老板面色沉重地宣布:为了挨过危机,企业不得不裁员。于是,你就成了周期性失业者。而且你会发现,你周围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样失业了。

失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会有失业者。一般来说,人们都不愿失业,都认为失业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合理的失业率及其失业现象的存在,是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但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大学生失业现象对社会来说就有积极的一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通过自由流动,人力资源就会实现最佳配置,资源利用效率才会尽可能地提高。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失业是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结果,反过来,也为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扫除了障碍,创造了更充分的条件,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失业现象并非完全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人力资源最优配置。

当然,就目前的状况来讲,大学生失业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重要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对于待业中的大学生来讲,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相信自己,敢于迎接挑战。在心理上必须要做好准备面对各种困难,在面对困堆时不失去自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甚至失败的准备。

第二,要及时转换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第三,要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问题。

第四,学习以平常心应对挑战,处乱不惊。摒弃大学生那种“天之骄子”的贵族感,把过高的求职期望降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合理水平,可以避开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有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不等待机会和运气的降临而是主动出击,不因为怕苦怕累而放弃从基层做起、经受历练的机会,并能对求职过程中的一时成败的淡然处之。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没有实力的人才会被社会遗弃,只要踏实学习,努力增长才干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对于待业的大学生,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自信。在心理上必须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在面对困难时不失去自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甚至失败的准备。

2及时转换自我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3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问题。

4调整心态,用平常心应对挑战。摒弃大学生那种“天之骄子”的贵族感,把过高的求职期望降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合理水平,可以避开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有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不等待机会和运气的降临而是主动出击,不因为怕苦怕累而放弃从基层做起、经受历练的机会,并能对求职过程中的一时成败淡然处之。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没有实力的人才会被社会遗弃,只要踏实学习,努力增长才干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薪资待遇

陈军手持简历,在人才市场寻找机会。陈军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尽管学的是比较热门的电子商务专业,但他仅将“1000元”定为自己的“期望薪水”。

陈军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一个多月过去了,工作还没有着落。他的要求不高,工资有1000多元,工作与自己学的专业相关即可。然而,工作依然难找,只好到技术工人市场寻找机会。在这个富裕的沿海城市,缺的是技能型人才,甚至普工,不缺大学生。面对这样的现状,陈军不禁叹了一口气。

寒窗苦读十几年,毕业后发现自己的工资竟然还不如农民工,很多曾经贵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今正失宠于就业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苦干、肯干的农民工走南闯北,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找工作越来越容易,工资也年年上涨。

我们该怎样看待目前流传的所谓“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说法呢?

首先,“经济在发展,农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的青壮年要背井离乡去打工,剔除生活成本,他们期望拿到的工钱比他在家拿到的工资至少高出一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华如兴教授分析,“其实,农民工这个名字不伦不类,是历史的产物,他们就是从农村这个土地上转移出来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工是普通员工、一般蓝领的主力军,刚毕业的大学生拿到的工资不如蓝领,这种事情相对比例不高,但是是一种合理的现象。”

至于两者孰轻孰重,谁不如谁,收入不能说明一切。

江大妈是北京昌平区的农民,她经常给县里的绿化地搞绿化、拔草,一天能挣三四十块,算是进城务工人员。

到城里干活可不容易,江大妈每天早晨6点半就开始干活,11点半休息,下午2点开始到6点,一天要干9个小时。风吹日晒,还得半蹲在草地上,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

小徐是某公司的快递员,每天清晨6点半就得起床,骑40分钟的电动自行车到公司,7点半,开始一天的工作。小徐来来回回地奔波在取件、送件、客户、公司之间,一直到晚上9点,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在住处附近的小饭馆,小徐吃一碗牛肉面,解决晚餐问题。回到租住的平房里,小徐洗漱完,就到11点钟,该睡觉了,明天还得继续早起工作。

小徐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毕竟现在一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比起原来当保安一个月800元的收入高出了几倍。但他有两个担心,一个是担心安全,为了赶时间、多送件,他总是飞奔在马路上,闯红灯、逆行,成了家常便饭。另一个是担心生病,他的工资没有保底,一生病就不能出去跑业务,没有业务就没有钱。

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没有小徐赚的钱多,但从调查来看,大学生就业趋向于选择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固定,上班期间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另外,现在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看重的是第一份工作带来的发展机会和以后升职加薪的潜力,而不会过多地考虑起薪的多少,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名义工资收入可能很低,但是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上升空间的含金量很高。

小杨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知名网站做客服,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工资也只能拿到3000多元。她说自己想努力一年,争取升为客服主管。那样的话,工资就会增加不少。

小吴毕业后进了一家央企工作,起薪不到2000元,两年后,升为办公室副主任,工资一下子涨了近2000元,还不包括其他的福利,小吴的目标是过两年升为正主任,到时薪水更高。

相比较而言,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都是重复性的又苦又累又不安全的体力活,无论是从事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社会保障和上升空间都十分有限,而大学生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工作环境、条件和劳动强度要好于农民工。另外,大学生即使起点与农民工相差无几,发展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不可否认,大学生收入低于或等于农民工收入的情况不普遍,更多的情况是大学生的收入高于农民工。因而,对于大学生月薪不如农民工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把它视做一件正常的事情。

同时,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农民工的工资为何紧追大学生的工资?

有关人士认为,两方面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一,它和两个群体的人员心态有关系,农民工肯吃苦、敢吃苦,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劳动力缺失的今天,农民工的这种工作态度更受一些基层单位的欢迎。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必须吸纳更多劳动力,于是,增加工资和福利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相对而言,大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让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近几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一增再增,相应的岗位却没有增加多少,某些好岗位甚至出现几千人竞聘的场面。想工资上涨,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