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7362700000043

第43章 快意娱乐,理性花钱——休闲的欲望与满足的代价(3)

第一个、第二个黄金周带来的是兴奋与便利,效用极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用逐渐降低。比如外出旅行,刚开始实施时兴奋难耐,第一次外出旅行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冲动性消费带来的效用为100;第二次外出旅行的时候,效用为90;第三次外出旅行的时候,效用为70。从第一次到第二次外出旅行效用减少了10,所以第二次外出旅行的边际效用就是-10,第三次则为-20。

尽管效用是主观的,但所有人的消费都遵循一个共同规律,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由于旅游景点的拥挤人多、旅途艰辛,人们对外出旅游兴趣逐渐减弱。这也导致了,大多数人在经历黄金周的兴奋,对交通部门、旅游景点的抱怨和无奈之后,对外出旅游的兴趣逐渐减弱。

黄金周只是特定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特定产物,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避开黄金周出行。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周必须有所调整,否则它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作用将逐渐减小。黄金周假期会带来交通、环境、政府办公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其效用是不断降低的。

尽管现行黄金周1制度的弊病已日益显示出来,但由于制度改变的成本等原因,黄金周制度不会在近期内被取消,但制度的修正又势在必行。人们无不在潜意识中想实现效用最大化,换句话说,人们努力把钱派上最大用场,避开黄金周也许是个较优的选择。

消费还是节俭——节俭悖论

“这是你的错,至少一部分是。你作为一个美国消费者,花了太多钱。你买了太多或太大的房子,背了太多债务,没有量入为出。你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是造成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现在,你得为结束这场危机尽自己的一分力。如何做到呢?通过消费。你们中的很多人突然间开始节俭起来,还是趁早歇歇吧。国会和奥巴马总统即将给你寄一张退税支票,鼓励你去刺激经济。所以,出去花钱吧,国家的未来全指望你的消费了。”

20世纪的大经济学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如果在世,就会很理解以上这些自相矛盾的话。他发明的“节俭的悖论”(theparadoxofthrift)一词正是用于形容这一局面的:在艰难时势下,个人的合理行为(节俭)对整个经济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由于大家都在存钱,很多省吃俭用者最终将会失业。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后来,一位有识之士站出来说,弟兄们,咱们这么挥霍,对资源是多么大的浪费,那可不应该啊!众蜜蜂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大家吃也少了,用也省了,开支立马少了许多。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每天干活都不必那么起劲了,因为不必挣那么多呀!没过多久,这群本来挺兴旺的蜜蜂,变得没有生气,日渐衰落了。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悖论呢?

凯恩斯对此给出了让人们信服的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美国人如此,那么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向来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是节俭还是消费呢?

消费!像美国人一样去消费。节俭悖论已明白地预测了节俭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的危害。

此外,小到个人来讲,节俭还是消费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考虑。

一是“过分节流”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忽视了“开源”,从而失去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靠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只能达到小富即安的状态,并且这种安逸有时候是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的;用控制欲望的方法最多只能是缩小收支缺口,而无法消除这一缺口。

二是节俭有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人们常说,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当满足于目前的消费水平时,自然会想,何苦再去费力地赚更多的钱。

三是某些日常用品的重复性消费,好像每次都很节省,但加在一起却是惊人的浪费。上中学时,很多人都有一台随身听或是MP3,为了省钱大多舍不得买贵的耳机,而是用小摊上的便宜货。结果是,经常断线,过段时间就不得不更换耳机。几年下来,花在廉价耳机上的钱要比买品牌耳机的钱多,而且还得忍受很多时候仅一只耳机响或是音效不好的状况。生活中类似耳机消费的事还有很多。

四是消费上的节俭往往派生出投资方面的过分保守和稳健,而个人的投资组合中,如果连一项积极性的理财产品都没有,那指望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保守投资再有魅力,我们一般也不大可能坐等天上掉馅儿饼来实现财务自由。就好像足球比赛,如果一方全部是后卫的话,再努力,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平局。要想赢对方,只有指望着对方球员踢错球门。

免费体验赚了你什么——引导消费

一个售货员一天只做了一个客户,却成交了5万8千美元!

经理大为惊奇,售货员解释说:“我先卖给那男人一只鱼钩,接着卖给他钓竿和钓丝。我再问他打算去哪里钓鱼,他说要到南方海岸。我说应该有艘小船才方便,于是他买了那只6米长的小汽艇。他又说他的汽车可能拖不动汽艇。于是我带他去汽车部,卖给他一辆大车。”

经理喜出望外:“买一只鱼钩,你竟能推销那么多东西?”

售货员答道:“不,其实他老婆偏头痛,他来买阿斯匹林。我便对他说:‘这个周末你可以自由自在了,为什么不去钓鱼呢?’”

这是个关于引导消费的笑话,其实笑话不仅仅是博人一笑,是用笑这种方式来对现实进行反映,意在向我们展示引导消费的巨大作用。

所谓引导消费,即厂商引导消费者,厂商生产销售创新产品或者消费者非高关心度商品。厂商必须想方设法引导消费、创造需求,将消费者脑海中未有的或者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推销鞋子的故事吗?那个商人是怎么劝说沙漠中的居民穿鞋子的?最好的办法是免费给一些人鞋子穿,结果会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会知道鞋子的好处,到他这儿来买鞋子。他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起先赠送的免费鞋子的成本,这就是那位商人的高明之处。

现实生活中,我们仍能见到类似推销鞋子的例子。比如你去逛商场、逛书店,总会遇到一些人把你拦下来,让你去免费体验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或者是食品饮料等。你白吃白喝舒舒服服地免费享受了一番,他们图的是什么?他们把这些开销省下来不好吗?

细心地消费者会发现,一般邀请顾客免费体验的产品都是平常没见过的,显然,他们的路数和推销鞋子的故事一样,也是一种引导消费。

是什么因素促使商家要采取引导消费这一策略呢?这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一方面因素是,生产过剩时代的到来。各类商品空前丰富,让原有的消费引导(指厂商根据消费者的现实需求,生产销售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所需)满足需求的理念无用武之地,消费者面临的不再是物质短缺,而是商品太多、难以选择的问题。

另一方面因素是,高科技的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这些新产品的功能、作用非普通消费者所能知晓,厂商必须经有效的引导消费,才有可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厂商与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每个消费者每天所能够接受的信息非常有限,消费者的注意力相对于浩瀚的信息源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可以这样假设,消费者所能主动了解的商品信息,特别是新技术产品的信息接近于零,而厂商对自己生产、销售的产品信息基本上完全了解,两者之间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厂商只有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告知消费者详细的产品信息,尽可能令信息对称。

简单地说,引导消费就是商家通过免费体验的策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帮助消费者选择,使消费者对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初步认可,进而促成可能的购买行为的过程,最终实现销售产品或服务,达到从中赢利的目的。

生活中也有不少成功的引导消费的例子。例如,果冻行业的老大喜之郎,主要以引导消费,亲情营销理念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果冻市场,并在果冻行业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喜之郎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金娃、亲亲等果冻品牌,而是薯片、糖果等公司品牌,因为它们同属于休闲食品的范畴,假如喜之郎以金娃等为主要对手,营销上采用促销或降低传播费用等手段,则可能受损的是整个果冻行业,令薯片、糖果的厂商渔翁得利。正因为基于引导消费,保持品牌活力的考虑,才有了喜之郎及果冻行业的今天及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