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强体健身(下)
73657400000007

第7章 刘少奇的强身之道

刘少奇在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时说:“强壮身体最好的办法还是锻炼”。那么,刘少奇是怎样进行锻炼身体的呢?

刘少奇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多,例如,游泳、登山、太极拳、散步等等。

刘少奇在1954年(56岁)开始学习游泳。从东北的镜泊湖(在黑龙江省牡丹江上游宁安县境内)到海南岛的海滨,从北戴河到长江,在工作之余,只要有机会,他就抓紧时间去游泳。刘少奇喜欢自由泳和仰泳,也能蛙泳。一次能游半小时到一小时。有一次到北戴河,他看离开会还有一段时间,刚一落脚,就抓紧到海里游泳去了。当时水温很低,又是阴天,他不顾水凉,一气游了很长距离,上岸时嘴唇都发紫了。大家担心他会受凉。他说,不会的,在凉水里游泳,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习惯了就不会着凉了。

夏天在北戴河开会期间,他还经常动员并指导周围人员游泳。有一次,少奇同志动员身边护士小陈下海游泳,小陈望着碧波万顷的大海,为难地说:“我不会呀!怎么办?”少奇同志说:“不会可以学嘛!人的比重比海水轻,沉不了,你不要怕。”说着就教他两脚怎么蹬水,两手怎么划水,怎么憋气。在他的动员和鼓励下,小陈慢慢漂在水面上。少奇同志很高兴地说:“这就很好嘛,大有进步!学游泳,第一要不怕,第二要学会呼吸,呼吸掌握了,就能在水上休息,就能游得远。”

在刘少奇游泳的记载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同毛泽东一起畅游十三陵水库的那一次。

那是1964年6月16日下午3点多钟,两辆黑色轿车,沿着大坝西面的半山公路,一前一后,直驶到水库的西南岸边,从车上步下两位身材魁悟的人来,正在水库游泳的北京体育学院的师生们一眼就认出,走出车来的是毛泽东和刘少奇,师生们忘却自己是置身水中,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家争先恐后,象一群矫健的海燕,掠过水面,朝岸边游来,闪耀着阳光的水面上,溅起了一片欢乐的浪花。

毛泽东和刘少奇站在岸边,亲切地向大家招手致意。接着向水库中心游去,毛泽东和刘少奇一面向前游去,一面同身边的师生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刘少奇问身边青年:“你们是体育学院的吗?”王光美同志向刘少奇同志介绍说:“是的,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同学,都是游泳专家。”少奇同志笑着说:“我今年第一次下水,第一次来十三陵水库,你们经常游泳吧?”同学们回答说:“我们学校有个游泳馆”。少奇同志说:“游泳馆是暖房,要到长江去,白洋淀去。”青年们齐声回答:“我们一定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

说着,游着,不觉来到水库中心的小岛。少奇同志、罗瑞卿同志、杨勇同志等,一起登上了小岛。过了一会,少奇同志走下小岛的平台,一只游艇靠了过来,打算接他回岸,少奇同志摆手不要。

从小岛向回游时,骤然起了风浪,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却从容不迫,泰然自若,顶着风浪,仰泳前进,在顶风逆浪中依然和身边青年们谈笑风生。

刘少奇回到岸上已经5点多钟了,山风吹来,浪花欢跳。他依然神彩奕奕,毫无倦意。

刘少奇同志除了酷爱游泳外,还喜欢登山,一有机会就去登山,60岁后,登山也不要别人搀扶。兴安岭、玉泉山、庐山等很多山路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刘少奇在近60岁时还认真地学习简易的太极拳。开始学习时,他认真地体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用心地琢磨,每晚都要练习一会儿。他打得很自如,通过实践,他体会到太极拳对增强体质有显著效果,对年老体弱者更为适合,建议老年人多打太极拳。

散步也是刘少奇同志锻炼身体的主要项目,每天睡前半小时的散步,已成为他几十年的习惯。先是慢速,后是快走,最后再慢下来。

刘少奇在中南海办公的时候,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即使到了深夜,也要出去散步。如果遇上下雨、下雪、刮大风时,他就在廊檐下或室内坚持散步。有时出差到外地去,在火车停站或轮船靠码头时,他也要抓紧时间下去走一走。为了保证刘少奇同志的健康,大夫曾建议他吃一些补品,他风趣地说:“对我来说,散步就是补药,我看强壮身体最好的办法还是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