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海顿老爹
在西方音乐史上,曾有一位人人昵称“老爹”的人物,他有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喜欢在生活中开一些小玩笑,他认为音乐就是“拿来享受的”,所以他的音乐往往充满着喜乐光明,令人如沐春风。而在音乐史上,他又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确立了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的标准结构(这使得他有着“交响曲之父”的美名),这位既亲切又伟大的人物,就是受人崇敬的“海顿老爹”!
1732年3月31日,海顿诞生于奥地利边境的一座小村落,他的父亲是一名制造车轮的师傅,母亲则是位厨师。海顿的家庭共有12个孩子,他排行老二。小时候因为家里人口众多,所以经济并不甚宽裕,但是因为海顿的父亲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欢乐的民俗乐曲,所以家里常常洋溢着音乐与欢笑声。海顿在5岁时已能演唱许多当时的流行歌曲,也因此,亲戚朋友们都发现了他过人的音乐天赋。
6岁时,海顿的亲戚法朗克来访,他是海因堡(Hainburg)一所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教堂的管风琴师。法朗克很快就发现了海顿对音乐的兴趣与天赋,因此和他的父母商量过后,决定让小海顿正式入学学习音乐。海顿在海因堡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与乐器演奏,这里的教育十分严格,但这样扎实的基础教育却也为他奠定了良好的根基。海顿尔后一直没有忘记这段艰苦的日子,并始终对法朗克怀着感激之情。
海顿天生有着一副优美的歌喉,他在8岁时即获选前往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儿童唱诗班的成员。这次机会是他音乐教育的转折点,上进的海顿在维也纳也十分争气,他跟随老师学习歌曲演唱、演奏小提琴与羽管键琴,特别在童音高音部分表现得十分优异,是一个资质聪颖又用功的学生。
1749年,已进入变声期的海顿被教堂开除了,默默无名的海顿在维也纳过着十分潦倒的生活,当时他只能靠替一些宴会场合作曲来过日子,但在贫困的环境中,海顿仍不忘对音乐的热爱,总是勤于汲取更多的作曲技巧,努力不懈地继续尝试创作。
在稳定中成长
还好机会总是眷顾努力的人,有一次海顿偶然认识了有名的宫廷诗人梅塔斯塔奇奥(Pietro Metastasio),经过他的引荐,海顿又结识了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波尔波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海顿后来成为波尔波拉的伴奏兼助理,不但在他这儿学到许多作曲的技巧,还跟随着他出入贵族社交圈,认识了许多上流社会人士,慢慢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这段期间海顿一直尽心于室内乐的创作,有一回海顿接受芬伯格(Karl Joseph von Furnberg)男爵的邀请,来到他的乡村别墅参加演奏,并为伯爵谱写了最早的弦乐四重奏。海顿的作品收到了热烈回响,伯爵决定把海顿推荐给热爱音乐的毛尔进(Ferdinand Maxmilian Franzvon Morzin)伯爵,于是海顿顺利地找到第一份有固定薪水的工作,担任伯爵家中管弦乐团的指挥。
但这份工作只维持了两年,后来毛尔进伯爵因为经济困难而解散了乐团,海顿也面临卷铺盖的命运,还好当时埃斯特哈奇(Paul Anton Esterhazy)公爵早已耳闻海顿的才华,一听说海顿遭到解雇,马上延揽他为自己乐团的副乐长,正乐长去世后海顿立即接任成为正乐长。这段机遇为海顿开启了更宽广的音乐之路,由于埃斯特哈奇家族是十分富有又热爱音乐的贵族,因而海顿的音乐才华在此获得了充分的发挥。说穿了,海顿在埃斯特哈奇城堡的职务其实是“高级仆人”,负责提供主人对于音乐的需求,领导宫中的乐团并打点一切音乐事宜,但是他拥有专属的女佣,还有优渥的薪水,这可是个人人羡慕的职务呢!
海顿为这个家族总共服务了30年,掌理整个乐团大大小小的杂务,他在这段期间尽情地实验各种新的音乐形式,写了许多室内乐作品,名声渐渐地传播开来。后来埃斯特哈奇公爵病逝,他的弟弟尼古拉斯即位,这位尼古拉斯不但也喜爱艺文活动,他还斥资兴建了一座豪华宫殿与歌剧院,担任乐长的海顿于是得更辛勤地为雇主创作更多音乐,他与雇主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对于乐团的工作也游刃有余。海顿十分喜爱这样的工作与生活,整个乐团的团员也十分信赖海顿的领导与处理事情的能力,他就像家庭里的大家长一样,带领着团员练习、演出,而团员们喜欢公正廉明又亲切的海顿,所以都昵称他为“海顿老爹”。
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逝世,即位的公爵解散了乐团,保留了海顿的头衔与薪水。当时海顿已58岁了,他决定离开埃斯特哈奇的宫廷,回到维也纳居住。当时的海顿其实已经是一位声望极高的音乐家,他接到许多国家的邀约,最后决定远赴伦敦访问,他在伦敦受到民众热烈的欢迎,并创作出有名的12首《萨洛蒙交响曲》。
悍妻狮吼
海顿在事业稳定下来之后,开始思考自己的终身大事,无奈他长得其貌不扬,瘦小的身材、长长的鹰钩鼻,再加上满脸的天花疤痕,这样的容貌实在很难吸引女孩的注意。还好海顿优雅的气质与温和的态度为他弥补了长相的缺陷,他还是有一些机会与女孩子交往。他的初恋对象是一位理发师的二女儿,这个女孩同时也是他的学生,但是当海顿鼓起勇气向她表白,这个女孩子却表示宁可当修女也不愿嫁给他。失望的海顿成天闷闷不乐,理发师只好安慰他:“年轻人,别难过,你要不要试着和我的大女儿做朋友呢?”海顿于是开始和姐姐玛莉亚·安娜交往,并在1760年结婚了。姑且不论这对新人是否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但他们在婚后实在相处得不是很好。玛莉亚是个粗鲁的大嗓门,常常对海顿又吼又叫,一点也没有温柔的样子。非但如此,玛莉亚根本不懂得欣赏音乐,她还曾把海顿的乐谱当成发卷,或是将原稿拿来当点心盒的衬垫呢!
可怜的海顿在家里只有受到辱骂的份儿,他常常向朋友诉说自己的不幸,这个妻子从来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过,更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海顿多么渴望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身旁围绕着几个孩子,在晚餐后他可以为妻小弹弹音乐说说笑话,但这个愿望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失望的海顿于是将自己投入作曲的世界中,希望借此得到心灵的抚慰。
1791年海顿前往伦敦发展,他在海外与德国音乐家约翰·莎米耶尔·修雷塔的遗孀发生恋情,她和海顿也是基于师生关系而慢慢发展出恋情的。修雷塔夫人曾写了许多封表达爱慕的信给海顿,而海顿非但将这些情书视为珍宝,还曾一字不落地把信重抄一遍呢!修雷塔夫人对海顿推崇备至,她爱海顿的绅士风范,也喜欢海顿创作出的音乐,她聆赏了海顿在英国的每场音乐会,并且毫不吝惜地表达她对这些音乐的喜爱。亲密的感情滋润了海顿的心灵,海顿曾向朋友表示,若非他已有妻室,他一定会和这位他深爱的女士结婚。海顿在伦敦写了许多动人的交响曲,或许正和这一段美丽的际遇相关吧!
而海顿家里的那位悍妻呢,海顿后来实在受不了她的凶恶霸道,于是提出了分居的要求。玛莉亚在1800年过世,终于还给晚年的海顿一段清静时光。
启蒙时代的音乐风格
18世纪的欧洲正在开展一种名为“启蒙运动”的思想革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音乐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革。巴洛克时期的复音音乐在18世纪后一转为主调音乐,我们称之为“古典时期”的音乐,而代表人物呢,正是伟大的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3人。
古典时期的音乐讲求均衡的对称形式,他们以古希腊时期的美感为基础,注重曲式的调和与优美的旋律,和声变得单纯直接,节奏也鲜明多了。这时期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音乐曲式,如古典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与室内乐曲等。身为古典时期音乐开创者的海顿,对写作音乐的态度一直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因为当时他得仰赖雇主为生,他的音乐一直有着为雇主服务的精神,但他的作品总随着新的音乐观念而成长,对创作新的音乐形式也居功厥伟。他乐天开朗的性格与对于音乐的努力,让他成为启蒙时代音乐界的典范人物。
海顿年长莫扎特24岁,这两位伟大的人物曾相处于同一时代,并有过一段莫逆之交呢!1785年,莫扎特于一次宴会的场合里为海顿献上6首弦乐四重奏,从此,他俩就开始有密切的往来,他们没有师徒关系也没有嫉妒之心,反而还常在公开场合赞扬对方的才华。其实情同父子的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海顿是一个踏实温和的人,他的音乐生涯总是踩踏着稳健的脚步前进,处理起乐团的行政事务更是有条不紊;而莫扎特则属于才气纵横的类型,他是个生活一团乱,但写起音乐来既轻松又迅速,惟有对于音乐创作能专心投入的人。个性上的悬殊与年龄的差距并不影响他们惺惺相惜的情感,在1790年海顿前往伦敦的饯别会上,他与好友莫扎特都哭了,莫扎特预言这将是他们俩最后的一次见面,果然在一年后莫扎特即与世长辞,而海顿一直为好友的英年早逝感叹不已。
海顿的最爱——交响曲
海顿一生共写了120多首交响曲,特别是在任职埃斯特哈奇宫廷乐长的30年之间,他领导着一群素养颇高的团员,对于创作总是夙夜匪懈,并努力试验各种音乐的可能性,因此最后他写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交响曲,并确立了交响曲的形式与结构,这样承前启后的功劳让人们尊称他为“交响曲之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海顿在这领域的拓疆辟土,也许就没有贝多芬精妙绝伦的九大交响曲了。
在交响曲的形式上,海顿确立了“4乐章制”:第1乐章是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发展部与再现部;第2乐章是抒情的慢板;第3乐章大多是带有民俗色彩的小步舞曲;最后的第4乐章则以回旋曲作结。这4个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回旋曲”的形式,也就是此后交响曲的标准样式。
之前我们曾提过,海顿是一个开朗又充满智慧的人,而这样的特质也显露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例如脍炙人口的《告别交响曲》,其实是幽默的海顿为团员们想出来的“陈情书”呢。原来埃斯特哈奇的主人尼古拉斯规定,乐团的成员不得与眷属同住。但在1772年,团员们实在太过劳累又非常想念家人,于是纷纷向团长海顿提出抗议。海顿夹在主人与团员间,既要体恤手下又不能惹恼雇主,聪明的海顿马上想出了一个好点子,他作了这首《告别交响曲》,准备为主人来点不一样的。
当晚曲子的前3个乐章如往常般演出,但到了第4乐章,乐手们一个接着一个静静地离开舞台,最后台上只剩下两名孤单的小提琴手,疲倦而寂寞地将乐曲结束。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宾客的纷纷议论,但在台下的尼古拉斯马上了解了乐团的意思,并立即下令休假,让团员们可以回府和家人相聚。海顿的才智不但展现在他的音乐作品里,更显示于他处理团务的能力上。一首告别曲圆了乐手们的归家梦,更成就了海顿机智幽默的美名!
更多幽默
海顿于1790年离开埃斯特哈奇家族,并受邀先后两次前往伦敦演出与访问,萨洛蒙向海顿提出报酬丰厚的邀约,请他为音乐会谱写12首交响曲,而这正是海顿晚期的经典之作:《萨洛蒙交响曲》。这12首曲子包括著名的《惊愕》、《奇迹》、《军队》、《时钟》与《伦敦》交响曲,它们代表着海顿在作曲生涯中最高的成就,海顿在伦敦的演出更被誉为“音乐界的莎士比亚”,受到广大听众热烈的欢迎。
其中G大调第94交响曲又被称做《惊愕交响曲》,这个特殊的别号也有着一段可爱的来源呢。原来当时在伦敦演出的海顿,看到许多士绅名媛在慢板的第2乐章便昏昏欲睡,觉得这实在太不像样啦,于是便想了一个点子来捉弄他们。
第1乐章由舒缓的前奏引出主题,到后来呈现出欢乐跳跃的气氛,是交响曲标准的奏鸣曲式;到了第2乐章,海顿用一个平静优美的主题开始,将听众诱人一个十分适合打个小盹的气氛中,雍容的贵妇小姐们按照惯例打起瞌睡来,但这可中了海顿的圈套啦!因为在一个很安静的小结尾处,整个乐团突然爆出了很大声的和弦,并加上定音鼓猛烈的一槌!这可真吓坏了原本正神游梦乡的听众们,顿时空气中凝结了3秒钟的错愕气氛,从梦中惊醒的绅士小姐们纷纷四处张望,而海顿正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杰作窃笑不已呢。还好惊愕之后的音乐就正常多了,大家继续享受美妙的旋律,直到乐曲结束。
《惊愕交响曲》洋溢着作曲者灵巧诙谐的风格,优雅的气氛环绕全曲,是海顿最受欢迎并广为人知的作品,关于标题的小故事也从此成为乐坛的佳话。
高雅的弦乐四重奏
除了支支动人的交响曲之外,海顿在弦乐四重奏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这种高雅轻松的室内乐特别将海顿的作曲功力表露无遗。其中《太阳四重奏》仍留着巴洛克的风格;而《俄罗斯四重奏》则是以民谣曲风为主题,明快的节奏已显示出这类作品的成熟。另外还有悠扬的《皇帝四重奏》,这首曲子原本可是奥国的国歌呢。
海顿在访问英国期间,每当听到庄重的英国国歌,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加上当时拿破仑军队在奥国的肆虐,促使海顿决定写一首能振奋人心的歌曲。后来他得到诗人哈修卡的词,海顿谱上了曲调后命名为《天佑吾王佛朗茨》,这首赞歌在1797年2月12日奥皇生日那天,于全国各剧院演唱,感动了所有的国民。奥皇佛朗茨非常激动,于是奥国政府便下令将此曲定为奥国国歌。海顿于次年将这支曲子改编为《C大调四重奏曲》,别名《皇帝四重奏》。“皇帝”的第2乐章就是改编自奥国国歌,由弦乐奏出的旋律十分优美,在主题呈示之后有四段变奏,分别由弦乐四重奏的4种乐器诠释主题,而各部和声的进行也都自成出色的旋律线,简单的结构更加衬托出此曲的高雅温润,它的深刻与静谧之美,实在令人百听不厌。
开天辟地《创世纪》
海顿自小生长于宗教信仰十分虔诚的家庭,他自幼的音乐训练,也是从吟唱圣歌开始的,因此海顿本身是一位虔敬的信徒,他所写的音乐有许多是为服侍神的。
海顿在英国期间曾聆听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受到深深的感动,他觉得能写出这么庄严的圣曲才是最伟大的音乐家。当时他得到英国诗人礼德勒的诗集《创世纪》,回到维也纳之后便开始着手构思,而在历时3年之后,海顿终于完成了清唱剧《创世纪》。
此剧共分为3部,第1部是自创世纪第1日到第4日;第2部是第5日到第6日;而第3部则描绘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赞美神的功绩。海顿在写作此剧时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任何时刻比在谱写《创世纪》时更接近神,我觉得神仿佛就在我的身边。”这部作品在1798年举行初演,由海顿亲自指挥,但是反响并不热烈。一直到隔年于罗马再次登上舞台,才渐渐受到注目。特别是1808年完美的演出,将曲中优美欢愉的气氛诠释得淋漓尽致,全体听众忍不住起立喝彩,而高龄76岁的海顿更是激动得指着天空说:“这曲子是天的旨意,是从天上来的!”
风范永存人间
海顿的晚年疾病缠身,但他在病中仍受到所有人的崇敬关爱。1809年,海顿已是77岁高龄了,他非但深受风湿之苦,眼见拿破仑军队残害家园的景象更是让他痛心疾首。他在死前曾用尽全身的力气,将亲手所写的奥国国歌弹奏了3遍,但是由于太过悲愤激动,他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在5天后就溘然长逝了。
信仰坚定的海顿不喜欢表现人类阴暗复杂的一面,所以他的艺术气质总是明亮朴实又开朗。他的音乐纯净悠扬,善于用旋律描绘日常生活的一切题材;他也爱好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充满灵思的他也总能细致地勾勒自然景色。海顿在交响曲方面的贡献是世所皆知的,他首创交响曲的主调音乐风格,更确立了交响曲曲式,他的音乐语言率真而生动,尤其是晚期之后的佳作,更是能自由自在、得心应手地表达各种情绪与情感。
海顿在生前曾遭遇许多困苦,尤其在成名之前,也曾有过露宿街头、三餐不继的日子,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音乐,天生热爱音乐的他反而更加努力地钻研乐理,专心地投入创作。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找不到苦难的痕迹,正如他那高尚端正的人格一般,他的作品也总是传递着恳切温和的气质。
认真工作的海顿、信仰坚定的海顿、幽默诙谐的海顿、亲切朴实的海顿……这些真实的面貌融合交织,便成了我们所认识的“海顿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