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打不骂培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7390800000006

第6章 不打不骂,别替男孩包揽过失

第一节 要给男孩承担责任的机会

看到男孩有了过失,我们可能会打骂他,但这种方式只会让男孩知道他做错了,并不会使他学会承担责任。如果我们还一再包揽他的责任,就等于给他提供了再次犯错的机会。所以,遇到男孩犯错时,我们应该不打不骂,也不应该包揽他的过失,而要让他学会自己面对。

活泼好动、爱冒险是男孩的天性,这就决定了他会因此而犯下各种错误。有一句俗语说“冤有头债有主”,也可以理解为,谁犯的错误就该谁去承担。但有时,男孩犯了错后,却并不会主动承担责任,而是由我们全部承担。

在小学校门口,妈妈正帮男孩整理书包,男孩突然对妈妈嚷道:“今天科学老师让我们带橡皮泥和彩笔,我忘了带了!我怎么上课啊!”说完,他竟哭了起来。

妈妈连忙说:“都是妈妈不好,妈妈没提醒你!别哭别哭啊!妈妈这就回去给你拿,你等着,妈妈这就去!”妈妈一边说一边向路边的自行车跑去……

也许我们对这种场景非常熟悉,有多少次男孩自己犯了错误,结果承担责任的却是我们。也许有的妈妈会说:“这不是为了安慰孩子嘛,看他急得直哭,我也不好受。”虽然不好受,可责任归属问题我们要分清楚。

如果是男孩自己犯了错或有了过失,我们应该给他承担责任的机会,否则他永远都不会知道那过失是他自己造成的,这就导致他未来会习惯性地推卸责任,成为毫无责任心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那么他不仅无法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甚至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所以,我们要重视对男孩责任心的培养。

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儿子上三年级时,成为了班里图书角的小管理员。有一天,我无意间在他书包里发现了一本被撕坏的书,一问才知道,他整理图书时不小心撕坏了这本书,他趁着当时没人注意,就将书藏进了书包。

我问儿子:“班里的图书少了,老师就没问过你吗?”他支支吾吾地说:“问……问了,我说借出去了。”听到他撒谎,我有些生气,但还是尽量平静地问他:“你觉得这样说能瞒老师多久呢?老师信任你,你就是这样回报她的信任吗?”

儿子低着头沉默了好久,最后才小声说:“妈妈,我错了。我……是不是要赔?”

“你说呢?”我问道,“这是你的责任,你觉得该怎么做呢?”儿子看了看我,最后才说:“妈妈,我知道了。”

第二天,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儿子主动向她承认了错误,还将书钱给了她,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后来,我问儿子钱是哪儿来的,他很无奈地说:“那是我攒了好久准备买玩具的钱。不过妈妈,我可记住了,以后我一定会凡事认真负责的,如果我当时认真负责地整理图书,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可能有的妈妈在遇到上述情况时,会教训男孩一顿,因为他不仅没做好该做的事情,还对老师撒谎。但这位妈妈显然是有智慧的,她给了男孩一次承担责任的机会,让他自己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而通过这样的经历,他也认识到了负责任的重要性。

因此,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当我们不去指责男孩时,他也就不会因此而产生想要逃避的心理。我们平静稳妥的处理态度,就是在给他一个反思的机会。

其实,男孩在犯错时,他的内心并不那么坚强,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和他讨论他的错误,给他时间思考,就能帮他稳定情绪。而我们的耐心询问,也能帮他更好地去思考。我们可以先引导他说出犯错的原因,再帮他好好分析一下,让他思考其后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男孩已经认识到错误了,我们就不要再对他进行说教,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思考。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告诉他,错误应该由他独自承担,我们什么都不会替他做,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想办法纠正或弥补,也就是我们要给他机会去承担责任。

我们应该相信男孩,相信他借助这样的机会能够明白什么叫责任,相信他经历过这样的考验之后,会逐渐具备一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第二节 让男孩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沃尔顿是一位贫穷的学生,在他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为了筹备学费,不得不去做油漆工挣钱。

一次,沃尔顿接到了一笔大业务——给一栋房子刷墙,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令房子的主人很满意。然而,就在即将完工的那天,他不小心碰倒了门板,门板倒在了刚刚刷好的墙上,一块油漆被蹭掉了。他连忙拿起刷子补救,可是不管怎么补,其色调都与原来的不相符。最终,他将这面墙重新刷了一遍。但第二天,他发现那面墙和相邻墙的色调又出现了差异,于是他又将所有的墙都重新刷了一遍。

就在此时,房子的主人来验工了,沃尔顿不得不将事情如实地讲了出来。但令他意外的是,房子的主人并没有生气,反而对他负责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他的奖励,房子的主人不仅资助他读完了大学,在他毕业后,主人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由此,沃尔顿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并最终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沃尔玛。

沃尔顿愿意承担自己的过错,并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才换来了房子主人对他的欣赏与资助。可以说,正是他这种负责任的表现,才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责任心的力量。如果男孩也拥有责任心,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在他人心中,他就是个讲诚信的人,他人会更乐于信任他,这也会为他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过,现在的有些男孩,却并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便他犯了错,也一定会百般推脱,试图撇清关系。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可能立刻会怒从心中起,因为他不仅犯了错,还不负责任,更因此而说谎。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我们的怒火会越烧越旺,接着可能会打骂他,想以此来纠正他的这些错误行为。

可打骂之下,男孩也许只会在当时承认错误,但他的责任心却依然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打骂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他,调动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主动性。当男孩通过承担责任明白了犯错是要付出代价时,他的责任心不但会变强,犯错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男孩告诉妈妈,他再也不和小林玩了,因为小林打了他的头。

妈妈问了之后才了解到,原来男孩和伙伴们进行轮滑比赛时,小林耍赖,男孩就上去绊了小林一下,想让他停下来。小林却因此对男孩动起了手。

看着气鼓鼓的男孩,妈妈却心平气和地说:“小林打你是他的不对,但是,难道你没有责任吗?”

“没有!”男孩嚷道,“就是他先打我的,他们都看见了。”

“不,儿子,”妈妈摇摇头,“如果你不去绊他,他就不会打你。我觉得你才应该是最先道歉的那个。”

男孩张了张嘴,然后小声说:“他耍赖我才绊他的。”

妈妈则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要将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你得找找自己是不是哪里也做得不好。先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完善自己,总要好过指责他人。你要不要先主动去道个歉?”

男孩还是有些不服气,但他没再反驳,因为妈妈说得是正确的。想了一会儿后,男孩默默地走出家门,走向了小林家……

面对男孩的诉苦,我们是如何做的呢?是先责备他一番?还是气愤地想要帮他出口气?但这位妈妈,帮男孩分析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点明了他的责任,使他明白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她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适时地提醒男孩,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多反思,因为凡事必有因果,自己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最终的失败。在反思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就要认真弥补自己的过失,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过,我们也要教男孩学会区分自己的责任,使他既不会出现包揽过错的情况,也不会推脱责任。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帮他分析一下别人的做法,告诉他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在哪里,让他引以为戒。

平时,我们可以利用家务事来训练男孩的责任心。比如,分配给他一定的任务,无论是擦地还是收拾碗筷,他每天都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完成。经常进行这样的锻炼,男孩就能重视自己的责任,并学会负责。

第三节 别让男孩为错误找各种借口

“这不是我干的!”

“不是我的错!”

“与我无关,我没错!”……

在错误面前,男孩总会这样说,与此同时,他还会为这番说辞附带一个论据,也就是他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证明自己没错。面对喜欢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的男孩,我们可能会不知所措。

但我们至少应该给男孩讲明白,借口虽然能帮他暂时躲避责任,他也可以因此而暂时获得心理安慰,但却并不能帮他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错误并不会因为借口而消失,借口就是一块遮羞布,只能起到遮挡作用,并不能起到修正作用。他的错误若没有得到纠正,下次可能还会再犯。

而且,如果男孩一直都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一直都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那么一旦形成习惯,他的品性道德便也随之败坏了。就如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意思是,小人犯了错误后,必定会找借口掩饰。由此可见,总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并不是君子的行为。

我们不希望男孩变成小人,所以要想办法帮他纠正这个毛病,鼓励他勇敢、坦诚地接受自己的错误,并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不要频繁且严厉地惩罚男孩

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男孩为什么要找很多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呢?如果我们之前对男孩的错误“零容忍”,总是不断地打骂他,严厉地惩罚他,那他犯错后自然会很害怕,为了逃避这种惩罚,他不自觉地就会去掩饰。

所以,我们需要放大自己的忍耐力,容得下男孩的错误,不再为他的一丁点小错就大发雷霆,更不要用打骂来惩罚他。我们对待犯错男孩的态度如果是理智的,男孩所接受到的教育信息就是正向的,那么他对待自己的错误也会更加理性,自然就不会刻意去掩饰。

◆帮男孩看清楚自己的错误

男孩和同学打架,两人都受到了老师的批评。男孩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回到家便向妈妈诉苦,但妈妈却只问了一句话:“告诉我,你打他了吗?”男孩说:“当然打了,谁让他先打我的。”妈妈说:“先不说他,你打他就是你不对,你只要看见自己的错误就好。”

错误也是有归属的,这位妈妈说“先不说他”,就是引导男孩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误上,而要主动发现自己的错误。

很多男孩犯了错之后,也和事例里的男孩一样,用别人的错误来当借口,以此表明自己的错误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我们就要帮他弄清错误归属,可以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也可以给他时间去思考,等待他自己发现错误。这样就是让男孩知道,即便别人先犯错,他的错误也是真实存在的,他也一样不能逃避。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平和态度,以便减轻男孩的焦躁情绪,使他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告诉男孩错误并不可怕

有的男孩之所以用借口来掩饰错误,就是因为他对错误有一种畏惧感,他觉得犯了错就不是好孩子,或者觉得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在种种心理阴影的笼罩下,男孩就开始逃避责任。

对此,我们要帮男孩摆脱犯错的恐惧感,可以找一些知错就改的故事讲给他听,让他明白,犯错不要紧,只要勇于认错、勇于改错就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给男孩讲讲《弟子规》中的这句话:“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就是在告诉他,不要害怕犯错,只要能及时认错并改错,下次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但如果他拼命掩饰错误、躲避责任,那就是错上加错。

◆适当听听男孩的借口

虽说不让男孩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我们可以听听男孩的借口,也许能了解很多情况。

还以男孩与人打架为例,我们可以先听他将整个事情讲完,听听他对自己行为的辩解。我们要允许男孩表达对事件本身的看法,也许我们能从中发现他的闪光点。

比如,他是为帮同学维护正义而打架的,那我们就要先表扬他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然后再帮他理清责任,鼓励他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还要教他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现这种精神。这样,当他再遇到类似事件时,就不会用打架来解决问题了。

第四节 千万不要一味地迁就男孩

曾经有一段时间,电视剧《大宅门》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其中有这样一段场景:

医药世家白家的大少爷白景琦,自小就调皮,来多少教书先生也管不了他。后来,府里来了一位季宗布先生,能文能武。白景琦依旧用之前对付其他先生的招数对付季先生。有一次他竟然拿出一把刀向季先生刺了过去,结果,会武的季先生不仅夺下了刀,还将他的一只胳膊弄脱臼了。

刚巧,这一幕被府上的一个家丁看见了,家丁连忙跑去向白景琦的母亲白家二奶奶报告,二奶奶却说:“敢跟先生动刀子,还不该打?”不仅如此,她还亲自下厨专门为季先生加了两道菜,以示对先生帮忙管教儿子的谢意。

当然,季先生将白景琦的胳膊弄脱臼是不应该提倡的,不过我们要关注的是白家二奶奶,也就是白景琦的母亲白文氏的行为。她听见儿子受伤的事情,并没有乱了心智,因为她知道这是儿子的过错,也知道先生是为了白景琦好,所以她不但不埋怨先生,反而感谢先生。白文氏并没有迁就自己的儿子,没有一味纵容他,而是严厉管教,正因为如此,才使白景琦最终没有变成大户人家的混世魔王,而是做出了一番光宗耀祖的事业。

也许有人说这是虚构的情节,但我们应该从中看出一些道理来。我们平时可能一遇到男孩犯了错,就会严厉打骂,或对男孩的错误一味迁就,这显然都是不正确的应对之策。

所谓迁就,就是男孩犯了错误,我们不去指责,而是对其降低要求,听之任之,曲意将就。有的妈妈说:“不是要对孩子宽容一些吗?”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如果我们一直迁就男孩,那他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未来就可能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

所以,我们应该向白文氏学习,如果男孩犯了错误,一定不要迁就他,而要想办法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

◆不要迁就男孩的任何一个小错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不断犯小错,比如说谎、偷懒不学习、欺负别人,等等。我们都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意思就是,如果男孩不及时纠正小错,那么他的错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大,最终会犯下难以挽回的大错。所以,我们对男孩的任何一个小错都不要迁就。

当我们发现男孩犯了小错,就要及时给他提出来,并督促他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一边帮男孩纠正错误,一边教他多读圣贤书,使他有知耻心,以此来让他自发地减少犯小错的次数,直到最终不再犯那些不该犯的错误。

◆不要说“这次就算了,下次不要这样了”

“这次就算了,下次你可不能这样做了,记住没有?”

我们对这句话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其目的无非就是让男孩记住他错了。但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话也是一种迁就,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这次”,而是“下次”。所以男孩会对这次犯的错误毫不在意。

我们要避免说这样的话,要帮男孩在“这次”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告诉他为什么错,引导他积极改正,使他在“这次”就把错误消灭掉,不要留到“下次”再去解决,否则男孩可能会变得“屡教不改”。

◆父母双方都不要迁就男孩

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夫妻双方在教育原则上只有保持一致,才能让他真正受益。我们夫妻之间可以就教育孩子的问题好好聊一聊,或者共同商量,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原则——两人都不要迁就男孩。而双方是否需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还要看彼此的默契程度和最后的教育效果,如果教育效果不好,则不如不唱“红白脸”。

另外,当我们双方因教育孩子的问题出现分歧时,一是不要当着男孩的面发生争执,二是一方不要忙着否定对方而迁就孩子,最重要的是寻找适当的时机,心平气和地解决我们自己的矛盾,最终达成教育共识。

第五节 不要成为男孩的“避难所”

当不可避免的危险或灾害来临时,人们会纷纷跑进避难所里躲避。所谓避难所,就是用来躲避灾难的场所。在很多男孩看来,父母就是他的“避难所”,而这个“避难所”避的,就是他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2011年6月19日是父亲节,这天,一位女士开着新车来到江苏省常州市南夏墅街道南苑小区,想要接父亲外出吃饭。当她和家人出来后却发现车子被刮花了。一家人连忙报了警,民警经过调查得知,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用石头将车刮花的。

哪知道,虽然男孩亲口承认了,但他的母亲却不干了,说孩子之所以承认是因为警察在询问中把孩子吓哭了,孩子因害怕才承认的。车主考虑到孩子小不懂事,而且男孩家还和自己父母家住对门,就希望男孩的母亲能够赔礼道歉,其他赔偿责任就不追究了。但民警连续敲了10分钟的门,男孩的母亲就是不肯开门,还说:“没有监控录像我是不会承认的!”

面对孩子的错误,这位妈妈选择用袒护来维护孩子,甚至狡辩。更何况男孩自己都承认了,妈妈却非要为他搭建一个“避难所”,好帮他逃避责任。但她这样却给男孩树立了一个坏榜样。虽然这次小男孩主动承认了错误,但当他受到妈妈的偏袒之后,下次再犯了错,会不会也像妈妈一样学会狡辩,甚至躲在妈妈背后逃避责任呢?

我们不是男孩的“避难所”,更何况,男孩犯错也不是“遭难”,而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如果不在乎男孩的错误,不督促他改正,他就会变得没有是非观念,总有一天,我们和男孩都会后悔。

所以,当男孩犯了错,我们一定不要给他建立“避难所”,而应该成为他的“教导员”,教他学会勇敢地直面错误。

◆别帮男孩向外推错误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对一件错事,如果小男孩说“不是我干的”,那么他的妈妈就会在一旁帮腔说:“对,不是我家孩子干的,他怎么会干那样的事呢?”这样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只一味地帮男孩摆脱责任,殊不知,这种袒护只会助长男孩的坏习惯。

男孩与同学打架,老师和对方的父母都找到了男孩的妈妈,可妈妈却替男孩百般狡辩,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儿子的错,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但从那以后,男孩更加为所欲为,经常寻衅滋事,但每次妈妈都帮着他“一致对外”。最终,男孩因为参与街头斗殴而被送进了监狱。

我们帮男孩向外“推”错误,无形中也在破坏男孩自身的道德感。所以,我们应该收起溺爱之心,理智对待男孩的错误,使他正视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帮他认真分析错误,鼓励他承担责任,这样他才可能具备改错之心,也才能记住教训,并引以为戒。

◆不要替男孩背黑锅

早上,妈妈带着儿子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门口,结果还是迟到了。妈妈一边帮儿子整理书包,一边对等在校门口的老师说:“老师啊,不是我儿子的错,都怪我!我昨天晚上没给他收拾书包,早上我还起晚了,折腾了半天才出门。您别怪他,说我就行了。”

这就是一个替男孩“背黑锅”的妈妈,明明没收拾书包、没按时起床都是男孩自己的错,可这位妈妈却都揽在了自己身上。如此一来,这个男孩日后会更有依赖心理,也更加没有自我责任感。

所以,如果男孩犯了错,我们应该告诉他“这是你的错”,这样男孩会明确错误到底归属为谁。而我们也要尽早放手,给男孩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教他学会自理关于生活和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在一旁只要做好辅助工作就可以。

◆从长远角度看待男孩的错误

对于不能帮男孩推错误、不能替他背黑锅的做法,有的妈妈会于心不忍,认为让那么小的孩子去承担责任太残忍。但并非如此,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

当男孩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批评他,可以先设想一下,如果他不自己改正错误,未来会发生什么。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就不会再不忍心了。

所以,面对犯错的男孩,我们要坚定而认真地提醒他:“这是你自己的责任,你要好好想想如何改正,如何避免下次再犯。”我们应该给男孩足够的思考时间,帮他分析错误,从他的切身利益出发,给他讲明白为什么要自己承担错误。而且,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我们在引导中可以加入现实的事例,以帮男孩结合自身的行为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第六节 培养男孩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

一个人做事应该有头有尾,也应该善始善终。遗憾的是,很多男孩做不到善始善终。他们做了错事,到最后却没有勇气面对由错事导致的后果,甚至选择逃避责任。这样,男孩的错误变成了“烂尾楼”,他的责任心便也随之被丢弃了。

很显然,男孩人生中如果总是留着这样多的“烂尾楼”,他的内心就会有一大片空间被错误所占据,从而直接影响他正确道德品行的建立。

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男孩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这样他就不会再留下“烂尾楼”,哪怕是犯了错误,他也能及时更正错误,将楼“封顶”,这样他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想想自己的男孩,他是不是也是在错误面前没有做到善始善终呢?如果是,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去培养他这个好习惯。

◆和男孩一起演习某些行为的后果

在男孩的世界里,他玩得快乐最重要,所以有时候他对某些事会只注重过程,却忽略了后果。我们可以和男孩一起演习一下他某些行为的后果,给他一个亲身体验的机会。

比如,男孩有时会故意扰乱我们的工作,我们可以和他进行角色互换体验,由他来当爸爸,我们当孩子。我们可以在他看书的时候故意和他多说话,或者从他手里拿走书,要他做别的事情。这样的体验可能会让男孩感到不舒服,但他也许就能由此发现自己之前这种捣乱行为是错误的。

当然,这种演习过后,我们不要忘了向男孩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并引导他思考,提醒他凡事都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用自己的体验感受他人的心理。这样,男孩就会减少故意做错事的次数,直到最终不再犯错。

◆鼓励男孩收拾自己的“烂摊子”

在错误面前,很多男孩都会习惯性地躲避,这是一种逃避心理。但他自己逃避了,可他留下的“烂摊子”却还在,他的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我们要鼓励男孩勇敢地去收拾那个“烂摊子”。最初我们可以陪在男孩身边,和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或者为他提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当我们逐渐帮男孩建立起“要自己解决所有问题”这样的认知之后,就要慢慢放手。这样,他自己就可以去面对并处理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不过,我们也要给予男孩一定的关注,虽然收拾“烂摊子”靠男孩自己,但有时他可能也会做得不太理想或者对错误的认识不够,这时,我们要及时提醒他或给他建议以帮助他。

◆提醒男孩“善始”比“善终”重要

与其让男孩不断地为他的错误“善终”,倒不如提醒他学会“善始”。这里所说的“善始”,简单理解就是好的开始。也就是说,男孩要减少自己犯错误的几率,懂得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总调皮、捣乱、闯祸。

若想男孩做到这样的“善始”,我们就要提高他的道德素养。我们可以为他准备《弟子规》等传统启蒙经典,多陪他一起诵读,多给他讲讲做好事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发现他的兴趣,鼓励他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他就没有太多“闲心”去四处捣乱闯祸了。

另外,我们还要提醒男孩,在整个做事的过程中,他都要有一份责任心,既然决定去做,就要认真做好,并将其做完,这样才能保证“善终”。他不能因为有了好的开始——“善始”,就忽略了过程,否则“善终”就永远不会到来。

第七节 培养男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关于保护环境的问题,我们可能觉得这是个社会问题,与男孩没有太大关系。但实际上,是不是能自觉保护环境,体现着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

我们回忆一下,就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经常有男孩在那里制造噪音?是不是经常有男孩将垃圾当成“武器”,互相丢掷?是不是经常有男孩挥舞着棍棒,在花坛、草坪上“肆虐”?这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表现,也是男孩的过失之一,而不能好好保护环境,也是他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当然,男孩玩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关心他的快乐,并不会顾及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多大破坏。所以,培养男孩的责任心,也要培养他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之后,男孩就不会再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环境的破坏上了。

◆不要为让男孩快乐而破坏环境

也许我们都看到过甚至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男孩想要树枝上的花,妈妈就踮着脚尖折断树枝;男孩说想要方便,妈妈就让他直接对着小树解决;男孩吃的东西掉在了地上,妈妈却说“脏,不要了”,然后随脚一踢,等等。

诚然,男孩的快乐对我们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只为了满足他的快乐,就无视我们生存的这个大环境。如果我们自己对环境都不重视,那么很难想象男孩将来会爱护环境。

所以,当男孩向我们索要树上的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花开在树上才是鲜活的,如果摘下来它就失去了生命,再也不漂亮了。”而在男孩出来玩之前,我们要让他上好厕所,每到一个地方,我们要确定好卫生间的位置。如果是男孩手中吃的东西掉在了地上,我们要么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或垃圾袋,要么鼓励男孩自己动手去做。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既不会剥夺男孩的快乐,又不会破坏环境。

◆提醒男孩不要主动破坏环境

男孩有时会做出主动破坏环境的举动。比如,他可能会随手丢弃食品包装袋,乱吐瓜子皮、果核,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任意攀爬公共设施,等等。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男孩心中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从不主动破坏环境开始做起。比如,当他吃完了袋装的零食后,我们要提醒他袋子不能随手乱丢,而要先拿在手里,等找到垃圾箱再丢进去;在公共场所,我们要引导他发现环境的美丽,引发他内心的善念,使他不会主动去搞破坏;平时可以多和他一起看看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或动画片,或带他上街去看看清洁工们的辛苦劳动,由此引发他对保护环境的思考,等等。

有的男孩可能会说:“环境已经那么脏了,大家都扔垃圾,所以我也能扔。”我们要纠正他的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告诉他:“别人破坏环境是别人的不对,但你应该做好你自己,只要你不扔,你就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样也许你还能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大家也会受到影响,而不再破坏环境。”

◆鼓励男孩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除了不破坏环境,我们也要鼓励男孩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平时,我们要多鼓励男孩注意保护好自己周围的环境,比如,要认真打扫自己的房间,定时清理垃圾,等等。

当他能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负责后,我们再引导他保护大环境。可以建议他去参加义务劳动,上街清理垃圾、小广告;或者建议他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进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宣传,等等。此外,对于男孩主动保护环境的行为,我们要予以肯定与鼓励。

第八节 教男孩从小就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就是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环境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教男孩从小就遵守社会公德,是培养他正直负责任的好品德。如果男孩缺乏社会公德心,那么他的某些做法也许会受到众人的排斥。

有人曾向报社写信反映:我们家小区广场上经常有一群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有时候,足球会砸在周围楼的外墙面上,嘭嘭的声音听来让人心烦。更多时候,足球在行人的身边飞来飞去。过往的行人都得小心翼翼,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是手里提着重东西,想要通过这个小广场,简直就是对人的一种考验。真希望有人能管管这些男孩子,虽然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游戏权,但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将平安走路权还给我们。

这封信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无奈,而我们周围似乎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形。缺乏公德心的男孩,只会注意自己的快乐,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可能有的妈妈觉得,这有什么,孩子自己玩自己的,这不挺好吗?其实这样的心理就是一种包庇心理,违反社会公德是男孩的过失之一,我们要帮他纠正这样的错误。

我们应当提醒男孩,他生活在一个公共环境之下,他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必须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但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打骂,而应多一些理性的说服与劝导,这样男孩才能真正去遵守社会公德。

◆明确对不良现象的批判态度

儿子和妈妈一起在十字路口等人行道的红灯变绿,这时一个人无视红灯,快速向路对面跑去。儿子说:“妈妈,您看他,应该绿灯行。”妈妈却无所谓地说:“那是他的事,我们用不着多管闲事。”儿子有些疑惑,但从那以后,他再看见诸如乱闯红灯这样违背交通规则或者其他不道德的事情时,也开始熟视无睹了。

男孩对周围事情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这个例子中的妈妈无视他人不守规则的行为,这无疑影响了儿子正确是非观的建立。

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如果遇见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即便对我们的私人利益没有损伤,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的态度,进行批判,并向男孩解释为什么那样做不对。我们明确的态度会给男孩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些不良行为是不被认可的,是应该受到批判的。同时,这也是在提醒男孩,他自己要注意不去做这样的错事。

◆帮男孩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

一个人若想有良好的道德行为,首先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而男孩的生活阅历较少,是非判断能力也较弱,因此需要我们帮他建立起最基本的道德认知。

我们可以多给男孩读一读美德故事,比如,每天给他声情并茂地读一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讲完故事后和他一起聊一聊,说说有公德心的人为什么受欢迎,而无公德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所唾弃。

除了给他读故事,我们也可以给他讲讲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社会公德事件,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事迹,告诉男孩这样的行为值得提倡。类似这样的故事更贴近男孩的生活与年龄特点,也能引起他的共鸣。

◆用讲道理的方式制止男孩不道德的行为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我们此时不要打骂他,而应该有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面对男孩打架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制止他的打架行为,并明确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同时,我们要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和别人打架,并引导他思考这样做的后果。最后,我们可以将如何处理纷争以及与人和谐相处的经验教给男孩,可举一些就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成功化解纷争的例子。这样,男孩就能明白,即便不用动手,也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从各种小事强化男孩的公德意识

培养男孩的公德意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几个美德故事或几次劝说,他就完全具备公德心了。我们应该从各种小事开始对男孩进行锻炼,以逐渐强化他的公德意识。

比如,垃圾一定要丢进垃圾桶,坐车要排队,上车要礼貌让座,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这些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和男孩一起做,这样我们既给他树立了榜样,又让他有一种公德意识。

另外,男孩能主动对帮助过他的人说“谢谢”等类似行为也是有公德心的表现。我们应该鼓励男孩这样做,而当他做出这些举动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肯定。

总之,男孩的公德意识是在生活事件中切身体验才逐渐建立的,我们要尽可能为他创造条件,帮他在具体行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九节 宽容犯错的男孩,但不要纵容

面对犯错的男孩,很多家长都很严厉,但有时候,适当的宽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也许会比严厉的教育更加有效。

放学后,儿子偷偷地从妈妈的口袋里拿出了20元钱,恰巧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刚想发火,但又忍住了。吃完晚饭,妈妈拉着儿子来到房间,温柔地说:“家里的钱就是拿来用的,现在妈妈把一些钱放在抽屉里了,如果你想用,就和我说一声,直接用就可以了。”儿子一下子就脸红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才有些犹豫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偷偷拿了您20元钱。”妈妈说:“我知道,你肯承认我很高兴。”

后来,儿子要用钱的时候,都会告诉妈妈一声,再也没出现过偷钱的现象。之后妈妈又找时间和儿子说:“爸爸妈妈挣钱都很辛苦,所以你看我们是不是该省着点花?”儿子很听话,不仅不再偷拿钱,而且还慢慢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

男孩偷钱这样的事情,可能很多妈妈遇到过,不过我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估计打骂他的时候比较多吧?再看看这位妈妈,她宽容了儿子的错误,并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不仅用诚恳打动了儿子,还让儿子改掉了之前的错误。

由此可见,宽容对待犯错的男孩,往往比一些粗暴的教育方式更有效。不过,宽容也要有度。有的妈妈可能只一味追求宽容,却让宽容变成了纵容,这也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宽容呢?

◆培养自己宽容处理问题的态度

面对男孩的错误,生气、着急是我们的正常心理,但我们越是粗暴、生硬地对待男孩,他可能越不愿意听从我们的教导。所以,我们应该向前面那位妈妈学习,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平复自己的心情。

我们也要换一个角度去想想,看看男孩出现这样的错误与我们之前的教育方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就要思考一下我们该怎样改变。

同时,我们宽容的态度也会给男孩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他就不会太过紧张,也不会对我们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也许更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也能更冷静地帮他分析问题。这样一来,男孩也就能更快认识到错误,并更愿意去改正。

当然,有时候男孩犯的错误实在让人生气时,我们批评他几句也是可以的。但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应该是严肃而平和的,不能越说越着急,声音也不要太大,而且,也不能因此而出现粗俗的语言。

◆给男孩留出思考与改正的余地

看到男孩犯错,有的父母可能当下就开始训斥他,也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他们认为这样的训斥会给男孩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改正错误,但事实上男孩也有自尊心,这样做恰恰是对他自尊心的伤害。

所以,在男孩犯了错误时,我们要顾及周围的环境。比如,男孩白天犯了错误,我们可以在晚上找个时间好好与他聊聊;男孩在众人面前犯了错误,我们可以将他带回家后,私下跟他沟通,提醒他改正。

另外,正如《左传》中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也要善待肯改正错误的男孩,除了给他留出改正错误的时间,也不要总数落他的错误,要给他空间去反思,允许他自我纠正错误。

◆对男孩进行正确的宽大处理

对犯错男孩的处理,我们也要有宽容的态度。如果看到男孩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已经在真心反省了,我们就不要总那么咄咄逼人地对待他。如果男孩表现出了要改正的决心,甚至有了改正的行动表现,我们就要适当放下,不要总揪着他的错误没完没了地说。

尤其是对男孩的批评我们要适可而止,最好就事论事,不要总倒旧账,更不要将男孩犯过的所有错误再说一遍。

另外,有时我们会对男孩进行一些惩罚,但惩罚也要罚得有道理,并且要适当。比如让男孩自己承担错误的后果,或者取消对他某个要求的满足,或者也可以请男孩自己给自己定惩罚方式,等等。我们最好就这个惩罚对男孩进行一番解释,告诉他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惩罚,这也是为了消除他的抱怨,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并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