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3岁前,“穷养”男孩的100个关键
7396000000024

第24章 教男孩学会谦让,但不是无原则地退让

谦让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吃亏是福”、“占小便宜就是吃大亏”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如今我们一些父母也在给自己的儿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以培养他宽广的胸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小朋友抢儿子手里的玩具时,站在一旁的妈妈便会说:“给他玩一会儿吧,一会儿你再玩。”结果男孩极其不情愿地把玩具递给了对方;当男孩玩滑梯,有其他小朋友挤过来的时候,妈妈担心儿子吃亏,就忙把他抱下来,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把他“骗”下来;当男孩与其他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是替对方说好话,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我们往往认为这就是谦让,结果却使得男孩逐渐形成了懦弱的性格。

一个5岁的男孩从蹒跚学步开始,妈妈就教育他要谦让。比如,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大家经常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冲突,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富有“牺牲”精神地抢过儿子手里的玩具,教育他说:“不要这么小气,就让给他玩一会儿嘛!”说着,就把玩具递给了其他小朋友。

久而久之,这种“宁负自己的孩子,不负天下孩子”的教育方法,使得男孩赢得了“谦让”、“大度”的赞誉,但是也使他逐渐失去了与他人抗争的勇气,他习惯了拱手相让、逆来顺受的生活。

幼儿园的老师这样评价这个男孩:“这个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但就是没有进取心,在很多游戏、竞赛活动中都表现得很被动。”

软弱谦让的性格是不利于男孩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也不利于他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当他的权益受到危害的时候,他很可能连保护的意识都没有。

对于一个5岁的男孩来说,玩具是他倾注着某种感情的特殊物品,他拥有如何处理的权利。但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这种权利,将会严重伤害他的情感。而且上面提到的那个男孩表现出来的谦让并非是一种自愿行为,也不是出自于一颗博爱之心,相反完全是迫于妈妈的“威慑”。这种谦让不是美德,而是怯懦的表现,换句话说是一种性格缺陷。一个出于畏惧心理而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的人,他会逐渐丧失进取心和自信心,这样的男孩恐怕到了社会上也很难生存和发展。

那怎样才是谦让的行为呢?其实,真正的谦让表现出来的是宽广的胸怀,是对自己的约束,对他人的尊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谦让也是为了达成合作目的的一种退让,因为没有谦让就很难形成合作的关系。但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利益,男孩也不例外,过度谦让会导致他失去自我,变成毫无原则的退让。

可见,教育男孩谦让也是需要智慧的。那么,具体来讲,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和男孩一起走出谦让的误区。

教育男孩谦让,我们要尽量避免以下3个误区:

误区一,过于强调谦让,却忘了谦让的目的是鼓励男孩更好地同别人交往。

误区二,太强调合作,忽略了培养男孩的自信心,结果为了回避交往中的冲突,让男孩的谦让变成了顺从交往。

误区三,没有原则的退让。谦让对男孩来说比较抽象,年幼的他根本没有办法把握好“让”的分寸,结果误以为谦让就是全盘退让,甚至使他误认为我们忽略了他的需要。

综合以上3个误区,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男孩的谦让总结为:谦让一定建立在不伤害男孩的自信的基础上,目的是为了合作,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走入谦让的误区了。

其次,引导男孩谦让,而非强迫。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谦让,实际上是对男孩心理上的一种“压服”。尤其当我们给他扣上“高帽子”,夸耀他“你真懂事”、“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很容易令男孩屈服并做出谦让的行为。一般这种情况下,男孩的谦让大多是违心之举,或者只是单纯地为了得到表扬而谦让。如果男孩把握不好分寸,我们的盲目表扬很可能会强化他的退让行为。

因此,要想避免男孩毫无原则地退让,培养男孩的谦让行为,我们一定不要强迫他,而是要站在他的角度,认同他的感受,然后引导他的行为。比如说:“妈妈知道你还想再玩一会儿,但是你看那么多小朋友还没摸到这个玩具呢,要不我们让他们玩一会儿。”当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很可能也就愿意交出手中的玩具,让他人玩一会儿了。如果他实在不愿意,我们也不能强迫他。

最后,对男孩的“让”给予不同的回馈。

对于男孩的谦让行为,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辨别他的谦让是主动的行为,心甘情愿地包容别人,还是迫于无奈的被动的行为。如果属于前者,就是正当的谦让,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表扬他,或者以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来肯定他。但如果属于后者,就是不当的“谦让”,这时我们要引导他:“你总是这样让着不排队的小朋友,排在后面的小朋友会有意见的!”或者“如果你也想玩那个玩具,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和他一起玩,或者告诉他5分钟后再给他玩。”这样,男孩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谦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