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7435200000005

第5章 推拿治疗儿科病症(1)

小儿腹泻

病证概述:

小儿腹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并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而尤以夏、秋两季为多。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较高。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无臭味,腹痛肠鸣,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轻度厌食,口不渴,面色淡白,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推三关300次。

步骤3.补大肠300次。

步骤4.揉外劳宫100次。

步骤5.推上七节骨200次。

步骤6.揉龟尾300次。

步骤7.按揉足三里50次。

步骤8.揉脐、摩腹各5分钟。

步骤9.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恶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严重者可见暴泻黄色浊水,日泻一二十次不等,状热烦渴,神情萎顿,眼眶下陷,舌绛,苔干,脉细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步骤1.清脾胃300次。

步骤2.清大肠300次。

步骤3.清小肠300次。

步骤4.清天河水300次。

步骤5.退六腑300次。

步骤6.揉天枢50次。

步骤7.揉龟尾300次。

高热加推脊。

3.伤食泻:腹痛胀满,泻前哭闹不安,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如败卵,含有未消化残渣,常伴恶心呕吐,口嗳酸气,口臭纳呆,不思乳食,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清大肠300次。

步骤3.揉板门100次。

步骤4.运内八卦100次。

步骤5.揉天枢200次。

步骤6.揉龟尾100次。

步骤7.揉中脘5分钟。

步骤8.摩腹5分钟。

4.脾虚泻:久泻不愈,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如水样,每于食后即泻,次数频多,面色晄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濡。严重者可见泻下不止,完谷不化,神昏,脉微欲绝等危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中止泻。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补肾经200次。

步骤3.补大肠300次。

步骤4.推三关100次。

步骤5.摩腹5分钟。

步骤6.揉脐5分钟。

步骤7.推上七节骨200次。

步骤8.揉龟尾100次。

步骤9.捏脊7遍。

肾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加按揉百会。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之品;夏季应多喂水,同时要乳食有节、饥饱有度;在腹泻期间应少吃粗纤维的蔬菜和难以消化的食品,饮食宜清淡,必要时可禁食6~12小时,可饮用淡盐水和糖水;推拿治疗每日1次,症状较重时可每日2次,一般3~10次便可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如小儿出现面色苍白、小便极少或无尿、眼眶凹陷、呕吐频繁、饮食难进、精神萎靡等中毒症状时,应抓紧时机,配合中西药物治疗。

小儿呕吐

病证概述:

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胃或肠道呈逆行蠕动所致。临床以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谓之哕。由于呕与吐往往同时发生,故一般并称为呕吐。呕吐是临床中小儿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呕吐严重者可使患儿呈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如护理不当,呕吐物吸入,尚可继发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病变,反复呕吐又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等,此时应配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呕吐如果是由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病变引起,不属推拿治疗范围,应注意鉴别。另外,尚有小儿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口腔,从口角溢出者,此称为溢乳,不属于病态。

操作方法:

1.伤食吐:呕吐酸臭乳块或宿食,纳呆口臭,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夜卧不安,吐后症减,舌苔厚腻,脉滑有力,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步骤1.清补脾经300次。

步骤2.清大肠300次。

步骤3.揉板门50次。

步骤4.横纹推向板门100次。

步骤5.运内八卦100次。

步骤6.揉中脘300次。

步骤7.分腹阴阳100次。

步骤8.按揉足三里50次。

2.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多为清稀痰涎,或不消化残余乳食,酸臭不甚,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横纹推向板门100次。

步骤3.揉外劳宫300次。

步骤4.推三关300次。

步骤5.推天柱骨300次。

步骤6.揉中脘5分钟。

3.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步骤1.清脾经300次。

步骤2.清大肠300次。

步骤3.退六腑100次。

步骤4.运内八卦100次。

步骤5.横纹推向板门100次。

步骤6.推天柱骨300次。

步骤7.推下七节骨100次。

注意事项:

合理喂养,饮食节制,宜定时定量,冷热适度;起居有节,寒温适宜,避免感受外邪。

小儿腹痛

病证概述: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两旁及少腹以上部位发生疼痛,是小儿常见的病症。由于腹腔中有肝、胆、胃、大肠、小肠、肾及膀胱等重要脏器,又有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脉、任脉等经脉循行,因此腹痛病症非常复杂,涉及范围广泛,凡脏腑、经脉的病变均可引起腹痛。小儿腹痛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涉及范围较广,既有腹腔内的原因,也有腹腔外的原因,因此诊察必须全面,详细了解发病经过、腹痛性质、伴随症状及有关体征。特别是还包括一些急腹症在内,常需紧急处理,因此,必须及早明确诊断。

本节所述腹痛主要为腹部受寒,寒邪凝结肠间;或由于乳食停滞,气机不通;或由于虫积腹中,扰乱气血引起的腹痛,而不包括外科急腹症之腹痛,治疗时须特别注意,以免贻误病情。

操作方法:

1.寒痛:腹痛较剧,哭叫不安,常在受凉或饮食生冷后发生,遇冷加重,得温则减,面色青白,或兼大便清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推三关300次。

步骤3.揉外劳宫50次。

步骤4.掐揉一窝风50次。

步骤5.拿肚角5次。

步骤6.摩腹5分钟。

2.伤食痛: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厌食,恶心呕吐,嗳腐吞酸,矢气频作,腹泻或便秘,便后痛减,夜卧不安,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清大肠300次。

步骤3.揉板门50次。

步骤4.运内八卦50次。

步骤5.揉中脘100次。

步骤6.揉天枢100次。

步骤7.分腹阴阳100次。

步骤8.拿肚角5次。

3.虫痛:腹痛突然发作,以脐周为甚,时发时止,有时可在腹部摸到蠕动之块状物,时隐时现,有便虫病史,形体消瘦,食欲不佳,或嗜食异物;如蛔虫窜行胆道则痛如钻顶,时发时止,伴见呕吐。

治疗原则:温中行气,安蛔止痛。

步骤1.推三关300次。

步骤2.掐揉一窝风50次。

步骤3.揉外劳宫50次。

步骤4.摩腹5分钟。

步骤5.揉脐5分钟。

4.虚寒腹痛: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易发腹泻,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益气止痛。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补肾经300次。

步骤3.推三关300次。

步骤4.揉外劳宫300次。

步骤5.揉中脘100次。

步骤6.揉脐5分钟。

步骤7.按揉足三里300次。

注意事项:

应让患儿卧床休息,并加强护理,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宜清淡,给于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勿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作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经常对宝宝进行捏脊,以增强脾胃功能。

小儿疳积

病证概述:

疳积是指小儿因内伤乳食,停滞中焦,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以不思饮食或食而不化,身长、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大便或稀或干为特征。积久不化则转化为疳症,往往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作疳”的说法。疳是指小儿饮食失调,喂养不当,脾胃虚损,运化失权,以病程迁延,形体消瘦,毛发枯憔,发育迟缓,神疲乏力为特征。古人说甘者为干,前者指病因,后者指病症。与西医所谓小儿营养不良症相类似。

操作方法:

1.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揉板门50次。

步骤3.推四横纹300次。

步骤4.运内八卦100次。

步骤5.揉中脘100次。

步骤6.分腹阴阳100次。

步骤7.揉天枢50次。

步骤8.按揉足三里50次。

2.气血两亏:面色萎黄或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哭声低微,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推三关300次。

步骤3.揉外劳宫300次。

步骤4.运内八卦100次。

步骤5.掐揉四横纹5次。

步骤6.按揉足三里50次。

步骤7.揉中脘100次。

步骤8.捏脊7遍。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调节,合理喂养。进食要定时、定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蔬菜,纠正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当病情好转,食欲明显增加时,注意勿过食,以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经常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原发慢性疾病。

小儿便秘

病证概述:

婴幼儿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质较软,若2~3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况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就不能认为是一般便秘,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幼儿一天一次大便属于正常,但有的小儿两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质软量多,也属正常。小儿发生便秘以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易刺激肛门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天长日久使小儿惧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这样就使肠道里的粪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状更加严重。现在的妈妈大多工作繁忙,再加上母乳不够,许多小宝宝靠保姆或家中亲属照看,以配方奶粉或牛奶喂养为主,容易产生便秘。另外,为给婴儿补钙,在牛奶中添加钙,更容易发生排便困难。也有的父母因工作繁忙,让宝宝上全托幼儿园,孩子开始不习惯全托生活,对环境和老师不熟悉,有大便不敢说,坐便盆时间长了怕受批评,常常憋着不便,持久的精神紧张、不规律的排便,使肠道动力紊乱,而容易发生便秘。

操作方法:

1.实秘: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赤身热,口臭唇赤,小便短赤,胸胁痞满,纳食减少,腹部胀痛,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有力,指纹色紫。

步骤1.清大肠300次。

步骤2.退六腑300次。

步骤3.运内八卦100次。

步骤4.按揉曲池穴300次。

步骤5.按揉足三里50次。

步骤6.推下七节骨100次。

步骤7.搓摩胁肋100次。

步骤8.摩腹5分钟。

2.虚秘:大便秘结,努挣难下,形瘦乏力,神疲气怯,食少纳呆,面色白无华,口唇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色淡。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清大肠300次。

步骤3.推三关300次。

步骤4.揉上马300次。

步骤5.按揉曲池穴300次。

步骤6.揉肾俞100次。

步骤7.按揉足三里50次。

步骤8.捏脊7遍。

注意事项:嘱小儿多吃一些粗糙的食物,如杂粮、蔬菜、含纤维多的食品;让小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脾胃虚弱、少食而便少者应注意扶养胃气;用萝卜籽熬水或研成末,少量喂给小孩,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新鲜的红薯叶,炒菜或者熬水服用,也很有效;还可以用桃仁、松子仁、郁李仁各10~20克,熬粥服用,不仅保健,通便效果还很好。

小儿发热

病证概述:

发热,指体温高出正常而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以肌肤热感伴面红、耳赤、口干、便秘、尿黄等为特征,一般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外感发热,一般是指感冒而言,但急性传染病初起时也可见到。对于年幼体弱的小儿,发热后容易出现兼症,应予注意。

操作方法:

1.外感发热:偏于风寒者可见发热,恶风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偏于风热者可见发热,微汗出,口干,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原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步骤1.推攒竹30次。

步骤2.推坎宫30次。

步骤3.揉太阳30次。

步骤4.清天河水200次。

2.阴虚内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神疲,盗汗,食纳减少,舌红,苔薄,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

步骤1.补脾经300次。

步骤2.补肺经300次。

步骤3.揉上马300次。

步骤4.清天河水200次。

步骤5.推涌泉300次。

步骤6.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