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人语·人物编
7466400000034

第34章 柳诒徵妙语讽世

前辈柳诒徵,瘦瘦的脸,的须,戴着眼镜,这印象给我很深。我很早就深慕他老人家的大名,可是没有拜访的机会。直至抗战胜利,他由兴化辗转来沪,寄寓中山公园对面的公家屋子。高吹万先生和柳老为旧交,一日,吹万往访,我才得追随吹万的杖履,一谒芝仪,获领教益,引为生平快事。这时为榴红艾绿的初夏,他室中设一桌子,上面堆满了书册文具,靠后为一凉榻,张着葛帐,原来这儿,和园林接近,池蕖隰草,滋生蚊虫,晚间非有帐子不得安睡。柳老手拂葵扇,边拂边谈,和蔼可亲,一点没有大名士的架子。他治学是多方面的,这时他正在研究刺花,这刺花见诸《左传》,所谓“断发文身”,是具有历史性的习俗,可是从没有这方面的专书,柳老颇思写一《刺花考》来填补这个空白。承他不耻下问,并托我留意前人笔记中,如有涉及刺花的,随时录写给他,藉以充实资料。既而谈风展开,谈及有些青年,认为什么都是西洋的好。鄙弃国学,有似敝屣。有一次,一自诩为新学者,偏激地对柳老说:“线装书陈腐不堪,对新社会简直一些没有用处,不如付诸一炬。”柳老对他一笑说:“你这样的提倡,我也非常赞同,但我有一建议,这行动不做则已,要做须做得彻底,否则这儿焚毁,他处没有焚毁,还是起不了大作用,务使全国一致,把所有的通通烧光;且这样还不妥善,因为我国所藏的书,都焚毁掉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尚有很多的线装书珍藏着,最好动员他们也如法炮制,否则外国尚有很多汉学家,孳孳地钻研汉学,倘使他们来华,在经史子集上提出问题,和我们商讨,那么我们瞠目不知所对,这未免贻笑国际,太难为情了。”说得那自诩是新学者,面红耳赤而去。

承柳老不弃,和我一见如故,且经常通讯。此后,他所寓的屋子,被公家收回,他没有办法,只得迁让。但这时屋子异常紧张,哪里能找适当的寓所,不得已,降格以求,赁居一个统厢房。他家人很多,我所认识的,便有他的哲嗣柳杞生,他的文孙柳曾符等,共有十一人。他写了一横幅“吉人天相”,张诸壁间。“吉人天相”,这四个字见诸《元曲》,原意是对受过灾厄,幸而平安的颂庆。柳老无端用这四个字作横幅,似乎有些不伦不类,我请问柳老命意所在?他说:“这四个字,对我所处环境,非常贴切,不是泛语。且望文生义,‘吉人天相’,不是十一口人在一个大厢房吗!‘相’为‘厢’的简写。”我听了为之大笑。

清光绪戊申(一九〇八年),他受李梅庵之聘,为梅庵主持的南京两江师范授课,这时两江总督端方,派幕友梁鼎芬,至各校视察,梁鼎芬遣左孝同其人听柳老的课。他听后回报说:“巡察各校,在施教上,以柳诒徵为最突出,但所听的课,讲的是《元史》,我对于《元史》有欠涉猎,说不出其所以,总觉得他讲得头头是道罢了。”梁鼎芬固擅书法,便写了一个纨扇赠给柳老,并介绍他拜见端方,柳老不喜攀附权贵而没有去。

当时为尊师起见,每月教薪,照例由会计亲送教师,而两江师范因调换了一位新会计,不知此例,教师大都自行向会计处取领,柳老认为有失师道尊严,独不去取,如是者一学期。放暑假时,柳老辞职,梅庵固留不允,乃挽同事陈善余询其辞职的原因,始得其实,梅庵斥责会计,向柳老道歉。柳老对于梅庵有知己之感,且深佩梅庵的书法,时陆维钊却鄙视梅庵所书北魏体,颤抖太做作,不以为然。柳老出示梅庵为他曾祖母工楷所书的墓志两江总督,竭力提倡实业,距今已七十多年,知道的恐怕很少了。这时我在苏州读书,学校例有春秋两季的旅行,由教师带领,我就和一班同学,随着教师到南京,参观大规模的南洋劝业会。

这个会场占地很广,特铺铁轨,驰行小火车,可以绕场一周,以助游客兴趣。这里每省辟一专馆,陈列各省的生产物资。各馆的布局和建筑各不相同,以符合地方特色。如湖北馆,因王禹有《黄冈竹楼记》传诵人口,所以该馆所筑材料,都以竹为主体,且复筑一竹楼。构造这座竹楼,曾请樊樊山(云门)为之设计,寄禅诗僧有《庚戌八月于南洋劝业会场观樊山督乡人摹构黄冈竹楼》一诗:“与可胸中几根作,樊山千竿万竿绿。仍呼此君造此楼,黄冈却在钟山麓。我欲借乘黄鹤游,还留鹤背负黄州。飘然直渡南溟外,砍竹谁能更作楼。”按樊云门,别署樊山,樊山乃湖北鄂城县的一个地名,宋苏东坡有《樊山记》,云门即生长该处,督摹竹楼,最为相宜,这也是一件文献哩。还有一个特殊的建筑,这个馆,往参观者不拾级而登楼,那是建成斜坡式,而斜度很微,使人行行重行行,不觉得由下而上,但凭窗一望,才知已更上一层楼了。此外有单独的教育馆,甄选各省各校的优秀作品,如书法、图画、作文、手工等,井井有条地陈列着,真可谓琳琅满目。尤使我欣羡的,是我的同学金芳雄(季鹤),他是吴江大名士金鹤望的儿子,家学渊源,写了一副对联,行书逸宕,高高地悬挂着使人有亲切之感。又一个什么馆,陈列的都是稀珍之物,最吸引人的,是七尺方床上铺着一条象牙片编成的席子,细致得无可再细致,中间的蟠龙纹,敛爪翘首,生动得很。据说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用品。如此享受,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了。我师章伯寅先生的弟弟,当然是我的师叔了,他在这儿学陆军,就领我们参观陆军馆。当时的种种武器,应有尽有,师叔是很在行的,一一的讲给我们听。这时颜文梁同学对于陆军大感兴趣,愿从戎为国家守卫疆土,抗御外侮,充干城之选。还家后,坚决要投身军伍,经他父亲纯生的劝阻,才学美术,今为名驰中外的油画大家。会中附设有旅社、餐馆、戏院、游泳池,因为种种商品和工艺美术,标新立异,一天难以全部看完,备了膳宿,可以连续浏览,还可看戏、游泳,调剂一下生活,考虑可算周到的了,民国后,杭州的西湖博览会,那是步南洋劝业会的后尘。

劝业会有黄鹤楼旧迹模型,当时我没有注意到,顷阅高吹万前辈的年谱,却提到这个模型,有云:“到南京后,晤识者顺德蔡哲夫、淮阴周实丹及其同乡周人菊、曹书城等,在劝业会见黄鹤楼旧迹模型。楼于光绪九年毁于火,建筑形状,文献几不足证,有姜氏老人,年八十九,自云在楼煮茗二十余年,此时在火焰中,自二楼跃下,得不死。是楼形状,历历在目,造型者经其口授指点,历四阅月而成,与原迹毫发无异。”这也是一段掌故,录存于此,以充实我的纪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