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7472200000028

第28章 高物价及“通膨”时代的“小钱致富”策略(4)

27富人不投资“人”,而是投资“系统”

市场就像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但与上帝不同的是,市场不会宽恕那些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人。

——华伦·巴菲特

(Warren Edward Buffett) 最近有一则让全世界爱好文艺的人士们不可置信的消息,一度被英美博物馆当做文明瑰宝的“水晶骷髅”,居然被证实是“相当现代”的工业产物,也就是说,这些在博物馆摆了好几十年的宝物不但是假货,而且年分还新得不可思议,“每具骷髅的制作年代,或许不超过首次卖出前的十年。” 这个新闻让我震惊的,并不是大家都被骗了(想想看,博物馆居然被诈骗集团骗了,而民众则被博物馆骗了),而是因为艺术品交易几乎是半封闭的市场,买卖双方一定要靠信誉才有合作机会,许多富豪也都聘有专属的鉴赏家,想骗倒他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这些诈骗集团居然还能骗倒博物馆,这只代表一件事,就是在这个诈骗集团里,必定有一个能说善道,且广为大众所信任的对象。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老是听到有人被倒会、当保人被牵累、被好朋友出卖、专属的保险员卷了你缴交的款项跑了……

请问,你会去参加不熟的人开的互助会、当普通朋友的保人,或是把不可告人的秘密告诉不熟的人吗?正常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嘛!所以终归一句话,被骗都是因为“太信任”。

在投资市场上更是如此,社会里只有穷人才会拿自己的钱意气用事,去赌一个人或投资一个人。

我在理财讲座中,总是会问现场每个人投资的理由,其中有些理由听了真的让人啼笑皆非。其中比例最大的莫过于因为某个基金经理人、理财专家给人的印象不错,感觉可信赖,他们就把钱都押在他身上。或是因为某个形象还不错的知名企业董事长出来喊话,大家就去买股;又或者因为相信某人的名气(通常是艺人或政治人物)而投资入股,却没考虑到名气和才能跟专业是不能画上等号的。

结果这种基于信赖某人而做的投资,下场十之八九都是求偿无门。

买入公司,而非股票

穷人几乎都没发现一件事,也就是当他们进行任何投资时,不只是把钱丢进投资市场里,换一张权证放在手上而已,而是已经买入这家公司或企业体,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分子。 这代表什么呢? 代表这些没有自觉的穷人,自愿把他对这家公司的经营权,交在某个看似可信任的人手上,让对方去做操控,而他们这些投资人最后再来承受结果。

如果结果是好的,当然是皆大欢喜,问题是,如果结果是不好的话怎么办?相信我,他们信赖的这个人,绝对不会替他们挡掉眼前的灾难。

现在你清楚自己拥有的不是一张权证,而是一家公司了吗?那么你更该认同我前面提到的:你不该让一个人左右你的决定,而应该选择一家值得拥有的公司才对。这个时候,买进哪家公司当然就显得特别重要。

富人向来都很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拥有什么,以及握有哪些权利和权力。

为了让权利和权到达最大值,他们只投资体质良好的“系统”,他们明白只有严谨管理的组织和专业人才团队,才不会因领导者的影响而提高变动风险,也才可以长期稳健获利。

这些组织可能包括消费者长期需求的原物料或生活用品厂商。而一些“泡沫股”或“传说故事股”,被套牢的机率可就高多了,聪明的富人们顶多只是玩票性质的做测试,不会像穷人一样被“本梦比”给迷惑,把全部身家都丢进去。 这个概念不只应用在股市上,所有理财投资都是如此。唯有当你懂得自己拥有的权力和权利时,才能靠各种系统自动产生利润,这样一来,即使你每天躺在沙发上,依然可以致富。

实际价值比账面价值更重要

投资“系统”有一个重要关键,就是不要只看账面价值(Book value;公司清算时,投资者所能领回的数额),而要看它的实际价值(Intrinsic Value;除了账面价值外,还包含无形资产的换算价值)。

如同巴菲特所认为的,我们买进一家公司或做任何投资,当然是要它继续赚钱,而不是要拿来清算变卖的,很多体系很好的公司并不需要大笔资产去运作,所以账值很低,但不表示这家公司不值得投资。

很多时候股价也会影响穷人对一家公司的观感,股价高起就欢呼,低时就恐慌。但投资总是大手笔的富人,对股价却不那么在乎。因为他们都了解,一家优秀的公司,在系统正常运作下,不管股价高低,都是优秀的公司。而一家差劲的公司,就算股价再高,因为系统不完善,它最终还是差劲的公司。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会说,对某些公司而言,投资十万元是便宜的,但对某些公司来说,投资一块钱都嫌贵的原因,因为现有资金不代表一切,公司系统运作的稳定度,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致富黑盒子——维基大系统

维基(wiki)是一种可在网络上开放多人协同创作的文字、图画超链接系统,由维基之父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于一九九五年所创立。

而建立在维基技术上的维基百科(Wikipedia),则向世界大众揭开了网络集体智能的力量,让每个人都拥有知识生产的能力。

在二○○五年七月七日早上八点五十分,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的十八分钟,第一篇有关地铁爆炸案的条目出现在维基百科上。当天,全球共有两千五百人编辑这个条目,内容累积长达十四页,彻底展现维基百科的力量。

短短六年内,靠着网民自动自发的编辑,维基百科已累积了七千八百万个条目,两百五十三种语言,已远远超越大英百科全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而这个浩大工程的背后,只有一个非营利组织的维基基金会和五名全职编辑而已。

这正是一个完善系统可以发挥的强大威力,不受人数所限制,却能让全世界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