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7472200000031

第31章 高物价及“通膨”时代的“小钱致富”策略(7)

30时间+对的习性=一辈子的获利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文学剧作家)

有个牧场主人每天都会叫他的小孩到牧场上,做一些苦工劳役。牧场主人的朋友看了有点不忍心,就找了一个机会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这么辛苦吧!就算他不来工作,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

牧场主人听了,淡??地回答他:“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很有钱的富翁离了婚,独自带着自己的小孩过生活。后来富翁又娶了一个老婆,他们生了一个小男孩。

奇怪的是,这个后母对前妻生的孩子非常宠爱,但对她所生的孩子却非常严格。每当这对兄弟犯错,她总是严惩老二而不责骂老大。因此老二对于母亲的偏心很难谅解,富翁觉得太太很疼前妻所生的小孩,内心十分欣慰。

随着时光流逝,这个富翁老了,而这对兄弟也长大了。

老大因为深得后母的宠爱,开始在外面胡作非为。老大要什么东西,后母就买什么东西给他。老大打架、逃学,后母也从不规劝、责骂他。老大经常喝酒闹事,她除了赔钱了事,从来也不加以苛责处罚。

有一天,老大终于犯了一个滔天大罪——因为酒后放纵,失手杀死一个人,被法官判了无期徒刑。最后,富翁的庞大家产与事业,就全部由老二继承了…… 这两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其实是品德的表征,更是未来人生重要的基石。

时间+习性的威力

巴菲特说过,财富只能突显人的本性,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品德,如果某人先前是个混蛋,那么即使他发了横财,也只是个有钱的混蛋而已。 我相信如果照这个逻辑再往下推论,这些混蛋的钱,早晚会替他们带来灾难,直到他们又变回穷光蛋的原形为止。

反观长期拥有财富的富人,他们的财富其实也只是他们内在本性的展现而已。因为当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时,就不会对钞票和财富有过度的妄觉和期待,当然也会比一般人更知道如何投资、管理财富和资产。

也许你不清楚“时间+习性”的力量有多惊人、多不可思议,但是如果你现在开始每天对着墙吹一口气,我相信连吹二十年后,墙也会因为这个轻但持续的力道而受损;同理,如果你每天都能把钱放在对的地方投资,即使一个月只投资一百元,只要你不求短线高报酬,以长期稳健的合理收入为诉求的话,不贪心、不抢短线也不改变习性,每年只要有百分之十的报酬率,运用时间的力量,二十年后你至少能成为千万富翁,更别说三十年后能有上亿报酬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从小就养成正确的投资习惯,获利将如滚雪球一样惊人,甚至可以让财富一辈子以复利模式不停地倍增成长;如果你是变成了上班族后,才知道习惯和时间的加乘效应,并开始改变看待金钱的眼光和使用金钱的习惯,开始做对的投资,那么,下半辈子也还来得及当富翁;如果你到了中年才从无知的梦中觉醒,发现习性的威力如此强大,也来得及立刻让钱转换跑道,投资在对的地方,那么至少晚年养老就不成问题了。

穷人才会对别人的报酬更感兴趣

我曾经听一个心理学家朋友说,那些总是喜欢问别人收入有多少的人,一定是从小就在没有良好金钱概念的家庭中长大的。 我一直对这句话感到很纳闷,会关心别人收入的人,不就代表他对金钱很关心吗?为什么反而突显他对金钱没概念? 细问之下他才对我说,对金钱关心是好事,但是只有穷人们,才会对别人的报酬比对自己的收入更感兴趣。

他的解释是,在金钱观念良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小孩,专注点通常只有两个,第一是如何运用自己手上的资金,第二是如何得到更多资金。这是积极的投资理财态度,他们不认为关心别人的收入会对自己的收入有帮助。 可是在金钱观念不好的家庭长大的小孩,只有一个关注点,就是:“我赚的钱到底是少还是多?”他们对财富的观念属于消极式的“比较级”,当别人赚得比自己少,他就乐得安于现况;别人赚得比自己多也没关系,反正现在吃得饱、饿不死,赚那么多钱也没用。

这两种心态出现在投资市场上,也产生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穷人的经济观点是“少用等于多赚”,例如开一家面店,年投资报酬率是百分之一百的话,一开始他投入二十万,一年就净赚二十万,对于穷人来说,这回馈很不错了。所以这时候即使穷人有钱了,也没想到要把钱拿出来做其他投资,因为用不到嘛! 同样想开面店,富人们会想,一家面店一年只能赚二十万,如果想赚到一亿,岂不是要开五百年,或是同时开五百家面店?这样一想,还是把钱拿去做其他投资报酬率更高的生意才对得起自己。 就这样,因为从小养成对钱的消极和积极的观念,使得社会的两个阶层,分化得愈来愈明显。 所幸,好消息是,你永远可以选择要不要从现在这一刻,改变你对金钱的习性。一旦你肯渐渐做转变,富人的世界离你就不会太遥远。

致富黑盒子——错误的关怀

有一家电信公司在招考人员,笔试结束后,这家公司发给两位甄选通过的人一袋绿豆种子,规定他们绝对不能换种子,并且要求他们在指定时间,带着发芽的绿豆回来,谁的绿豆种得最好,谁就能获得这份竞争激烈、待遇优渥的工作。

可是很奇怪,这两个人回家后,绿豆怎么种就是发不出芽来,其中一名应征者的母亲看到了,就拿了一把新的绿豆给他,要他重新种一次,没想到这次很快就发出芽来了。

当指定时间来临,这名应征者带着一大盆生意盎然、欣欣向荣的绿豆芽去公司,但另一个人却缺席了。

总经理亲自打电话问这个人为什么不来?电话那头,求职者以混合着抱歉、懊恼与不解的语气说他感到很抱歉:“因为我的种子还没发芽,虽然我费尽心血全力照顾它,可是种子就是毫无动静。”他顿了一下:“我想,我大概失去这个工作机会了。” 但总经理却告诉这位发不出绿豆芽的求职者说:“不是的,你才是被我们录用的人。” 原来,那些种子都是被处理过的,不可能发芽。而种不出绿豆芽,证明了男子是一个不做假的人,公司高层认为,这样的人必然拥有高贵的道德操守。

而另一位志在必得的应征者,所捧出的绿豆芽虽然美丽茂盛,充满母亲的关怀,但这份关怀却使他丧失了诚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