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7505700000038

第38章 唐诗(6)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日子。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寂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奁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中“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也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思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过华清宫其一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1),山顶千门次第开(2)。

一骑红尘妃子笑(3),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1)绣成堆:锦绣拥簇。(2)千门:即夸张形容所有山门依次打开以供送荔枝的马飞驰无阻。(3)妃子:即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俗称“杨贵妃”。

【赏析】

此诗为《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第一首。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国都,皇帝本应在京城批阅奏章,料理国事,妃子自应留在京城,早晚服侍皇帝左右,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涵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串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涵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遣怀 /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1),楚腰纤细掌中轻(2)。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3)。

【注释】

(1)落魄:失意,多指仕途潦倒而漂泊江湖。(2)楚腰:代指细腰美女。掌中轻:形容女子体态娇美、轻盈,传说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由此得之。(3)薄倖:薄情,负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杜牧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公元833—835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并非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废,庸俗放荡之事。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掌中轻”从字面看,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像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匆匆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倖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却一事无成,丝毫没有留下什么。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往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题乌江亭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1),包羞忍耻是男儿(2)。

江东子弟多才俊(3),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期:预料。(2)包羞忍耻:指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度和博大的胸襟。(3)江东:指项羽起兵之地。

【赏析】

当年垓下兵败,乌江亭长劝项羽暂避一时,等待卷土重来,可项羽仰天长叹,觉得自己愧对江东父老,刎颈而亡。他人生的最后一出“霸王别姬”,夺去了项羽宝贵的生命,也成就了他一世英名。乌江亭,又叫乌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北。据《史记》记载,项羽兵败时,因倍感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而自刎江边。至此,后世对项羽的评价,便做实了“英雄豪杰”的美誉。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观念也由此深入人心。连颠沛流离、柔若无骨的李清照都赞其“生为人杰,死亦鬼雄”。

但是,面对众口一词的称颂,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却写下了自己迥然不同的观点。

在这首诗中,他提出了一个“成败乃是兵家常事”的道理,并且认为能够“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这个道理。

以史为鉴,历来就是人们的期待。人们喜欢从一场场治乱兴衰的经验中,总结出布衣平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凡夫俗子浪迹天涯的快乐,帝王将相的凶残,后宫佳丽的怨妒,朝代更迭的规律。而后世也将历史作为一面光洁的镜子,照出盛衰存亡的评判与遗憾。在这些对历史的反思中,以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最具特色。

而且杜牧在诗中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提出了充足的论据,他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说江东之地藏龙卧虎,自然也是人才济济,假如能够忍得一时的“失败”,回江东等待东山再起,说不定卷土重来之时也能成就霸业。言外之意,是指责项羽刚愎自用,一再错失良才和机会,甚至在最重要的时候都放弃了最有价值的生命,实在有愧“英雄”之名。韩信受“胯下之辱”却终成一代名将,司马迁受“宫刑”愤而著《史记》成千古绝唱。而项羽却没能忍得一时的失败,西楚霸王死得这般羞愧,令杜牧不胜欷歔。

锦瑟 /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公元约812—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出生于荥阳(今河南郑州),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代表作品有《樊南甲集》《玉溪生诗》等,作品收录于《李义山诗集》。

锦瑟无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思华年(2)。

庄生晓梦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鹃(4)。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5)。

此情可待成追忆(6),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2)华年:美好的年华。(3)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庄子·齐物论》载:“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4)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5)可待:岂待,何待。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旧说中,认为这是咏物诗,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首联两句,很多学者以为据此可以判明诗人创作此篇时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生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复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生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生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对于诗人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一带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作者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作者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总述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