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7509600000040

第40章 幽默方法(6)

我的一位朋友到佛罗里达州看望母亲时,带着母亲去一家鞋店买鞋。在她试穿不同式样的鞋时,我的朋友将经理拉到一边说:“她如果挑到一双她喜欢的鞋,你告诉她是12块钱。正式的价钱由我来付,不管有多贵。”

第二个星期,我的朋友走过鞋店时,经理认出了他,并叫他进去。

“怎么回事?”我的朋友边往里走边问,“我的支票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那事,”经理回答,“问题是你的母亲把她所有的朋友都带来买这12块钱一双的鞋了。”

■我们在了解他人的言语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内心,那种内心只对你一人充满了爱的语言,可能会让我们于不经意间习以为常,并推之及人。所以善于辨别那种可能只针对你一个人的爱的语言吧,然后于甜蜜中独自享受。

◎ 郢书燕说

楚国国都有人写信给燕国丞相,夜间书写,烛光不亮,写信人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一边说一边就把“举烛”两个字误写到信上去了。“举烛”,本来不是信中要说的话。燕国丞相接到信却很高兴,他说:“所谓‘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尊崇光明,就要选任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国王,燕王也很喜欢这个主张。由于起用贤才,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了,但与那封信的本意并无关系。如今世上的学者读书做学问,也大多这样穿凿附会。

■不深入探寻事物的真义,却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由此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原意相悖逆。郢书燕说尚是歪打正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曲解原意,更多的结果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 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面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最好用简单、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动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 摇自己的头

在英国议会开会时,一位议员在发言时见到坐席上的丘吉尔正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丘吉尔站起来说:“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但是,每个人的言行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人。这大概就是萨特所说的“他人就是地狱”的深刻含义吧!

◎ 最好的和最坏的

有一天,老爷对侍仆说:“你去宰一只羊,把最好的给我们端上来。”

侍仆端来了羊舌。

第二天,老爷又对他说:“你再宰一只羊,把最坏的给我们端上来。”

侍仆端来的仍然是舌头。老爷问他为什么,他说:“说好没有比舌头更好的,说坏没有比舌头更坏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语言的魔力尽在于此。其实在痛恨的同时,人们又何尝不是活在别人的评说当中,只不过有人能做到尽量地不在意而有人却不能罢了。

◎ 招聘

古玩店招聘售货员,一个年轻人前来应聘。

老板从地上捡起一块木屑,把它放在红丝绒垫子上问道:“这是什么?”

“乾隆皇帝用过的牙签。”

“好极了,你现在就开始工作!”

■事物本身究竟会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在于人们怎样去说起它。

◎ 称赞

“你喜欢我这个新剧本中的那个窃贼吗?”

“当然,您把这个窃贼简直写活了。他无所不偷,就连他的台词都是偷来的。”

■记得孔乙己曾为自己辩解道“读书人的事,能算是偷吗”,这自然是一种可悲的自欺欺人。并且,所谓偷与窃,其对象不仅有物品,更有人的思想。

◎ 晚餐的内容

一个学生跑到食堂问厨师:“今晚有什么好吃的?”

厨师说:“今天好吃的可是成千上万哪。”

“真的!都有什么?”

“炒黄豆。”

■我们总是用自以为贴切的语言形容别人所期盼的事情,以为与己无关,以为我们并没有欺骗,却忽略了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经让他人淡淡地失望。

◎ 偷火鸡

小偷儿到教堂做弥撒。牧师问:“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这星期你没偷火鸡吧?”

“没有,一只也没有偷。”

“其他鸡有没有偷?”

“也没有。”

“太好了,你已经接近上帝一步了。”

小偷儿低声说:“如果他问我偷鸭子没有,我就远离上帝了。”

■语言是一种艺术,询问是一种技巧。能否最快地得到想要的答案,是判别一个人设计问题高下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当首席记者,采访世界名人,而有些人只能替人校稿。

◎ 24头猪

年轻的律师为他的第一个案子出庭,他的当事人的24头猪被铁路局的车轧死了。为了强调损失的巨大,他激动地说:“先生们,想一想吧,24头猪呀!24头!是我们陪审团的两倍呀。”

■当我们想要表达的一切在不经意间开始背离我们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我们忘记了,我们是在对他人讲述,而绝不是自言自语而已。对他人的尊重总是让我们获益。

◎ 差别

甲:外交官与女人之间,有何差别?

乙:外交官说“是”就是“也许”,说“也许”多半意味着“不”,而直接说“不”的就不是外交官了。相反,女人说“不”就是“也许”,说“也许”多半意味着“是”,而直接说“是”的,就不是一个女人。

■学会辨别不同人的“语意”差别,会让我们在实际社交中游刃有余。

◎ 放荡与淫荡的区别

亨利四世到一个庄园用餐,派人找来一个放荡汉作陪。亨利四世让放荡汉坐到他的对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陛下,我叫放荡汉。”这位乡下人回答。“哦!放荡汉!你叫放荡汉,这个名字有意思,那么,你能告诉我放荡与淫荡之间的区别吗?”“陛下,他们只隔一张桌子。”乡下人答道。

■面对外来的攻击,如果说不以牙还牙,就会使对方更加嚣张地嘲弄自己,面对富人的不屑,穷人更应该有骨气来响应,这时不应该以金钱、地位为筹码,而是机智的语言。

◎ 我姓达令

公司总裁钻进他那辆豪华小轿车,发现司机换成一位陌生姑娘。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查尔斯,先生。”姑娘回答。

“对不起,我对我的雇员从来不直呼其名。”总裁说。

“先生,我姓达令。”

“……”总裁犹豫了片刻,只好说:“开车吧,查尔斯。”(注:达令,英语,意即亲爱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有些意外会让人改变初衷,但改变初衷并不代表没有原则,坚持原则也应该是有条件的。

◎ 借题发挥

美国五星上将卡特利特·马歇尔(1880—1959)在他驻地的一次酒会后,请求一位小姐答应让他送她回家。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远,可是马歇尔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把她送到家门口。

“你来这里不是很久吧?”她问,“你好像不太认识路似的。”

“我不敢那样说,如果我对这个地方不熟悉,我怎么能够开一个多小时的车,而一次也没有经过你家的门口呢?”马歇尔微笑着说。这位小姐后来嫁给了马歇尔。

■爱情表露的最佳方式,永远是委婉加直白。过于委婉,未免拘谨;过于直白,未免浅薄。

◎ 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为了浇地,每天要派一个人到山下取水。后来,他家打了一眼井,再也不用派人到山下取水了。他告诉别人说:“我家开穿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哟!”这话传来传去,不断有人添枝加叶,结果被传成:“丁家穿井挖出了一个人。”这句话传到了宋国的国君那里。他觉得很奇怪,便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答道:“我家挖井省了一个人,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呀。”

■谣言积毁销骨,往往脱离事情的原貌。听信他人、失去判断,错!人云亦云、到处散播,则是错上加错!

◎ 恢复常态

一位男士傍晚凭吊墓地,忘了墓地关门的时间,等他想起来时,大门已经关上。他害怕极了,忙跑到门口,对要走的守墓人大声呼救:“我的天哪!别关,我要出去,我要出去!”守墓人回答:“您幽默过分了,还是恢复常态好!”

■当误解发生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辩解语言都是无力而苍白的。他人已经将思维范式固定于我们所有的行动之上。这时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他的“清醒”。

◎ 军人保险

亨特先生被派到美国新兵培训中心推广军人保险。听他演讲的新兵100%都自愿购买了保险,从来没人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功率。培训主任想知道他的推销之道,于是悄悄来到课室,听他对新兵讲些什么。

“小伙子们,我要向你们解释军人保险带来的保障,”亨特说,“假如发生了战争,你不幸阵亡了,政府将会给你的家属赔偿20万美元。但如果你没有买保险,政府只会支付六千美元的抚恤金……”

“这有什么用,多少钱都换不回我的命。”下面有一个新兵沮丧地说。“你错了,”亨特不急不忙地说,“想想看,一旦发生了战争,政府先会派哪一种士兵上战场?买了保险的还是没买保险的?”

■演讲中的表达方式很重要,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人带来不同角度的思考,也会让你的演讲有不同的反响,你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