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举神的传说,在某些地方流传已久,虽然范围很小,却写入了一方人的记忆,影响了一方人的生活。同样,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传说,名字不同、事迹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都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民间传说都渐渐湮灭,年老的人不再讲,年轻的人不再信,这种文化基因的消亡,实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大损失。)
人老了,大都喜欢回忆,尤其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脑海里就像是在放映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从孩提时代直到退休,许许多多的往事,争先恐后的冒出来。我便把其中值得玩味的一些事情写出来,因为这些事让我思来想去,反复咀嚼,时不时的还想和别人讨论讨论。
我的父亲在四十年代就离开家乡了,也算是弃笔从戎吧,从此就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涯。解放前夕,我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他的足迹遍布了西山七县,而且我们姐弟几个都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因此,我对山沟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父亲的工作每调动一次,我们全家就得搬迁一次,搬来搬去,依然是离不开山沟。
山沟里的五谷哺育了我,山沟里的故事也成了我少年时代的精神食粮。下面我要讲的几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开篇就得先介绍一下背景。
一、偷东西的毛举神(举字是谐音)
我家当时所在的村庄,只有四十来户人家,民风纯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可奇怪的是,每逢腊月,村民们准备好的年食,时不时地总会有丢失的现象。我常听我家的一位邻居老奶奶说,是被村子里一家姓郭的给偷去了。我忍不住好奇地打听了起来,说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并不是人偷的,而是另有其神了!
当时我一点都不信,感觉怎么可能啊,什么东西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别人家的东西弄到自己家啊?老奶奶见我一不信、二不信,就一连给我讲了几件事情,某年腊月三十,张家的饺子丢了;某年腊月二十几号,李家的黏豆包丢了等等。就算她老人家说破嘴皮子,我就是不相信。
邻居老奶奶所说的怪事似乎是想要证实它的存在,后来这件邪乎的事儿就在我家发生了。
记不清那是腊月二十几了,反正是前一天夜里我家炸好了年食,其中有一大盆丸子,就放在窑洞后面的粮食口袋上面。当时我们一家就住在这么一孔窑洞里面,前面是一铺大炕,大炕连着灶台。为了遮掩那些堆放在窑洞后面的粮食口袋,我父亲就在离灶台一米处,窑洞两侧的墙壁上端,各楔了一根大钉子,中间绷一根绳子,然后我父亲又亲手画了几幅花鸟画,吊在绳子上,当作屏风用,隔断一下。下面两侧又摆放了两个大木头柜子,中间只留了一个进出的过道,一家人的口粮就放在这后面。
第二天,村子里有人家办喜事,我们家里的人,办事的办事,看热闹的看热闹,只有我不想出去,独自躺在炕上看书。中午时分,在外读初中的弟弟放假回家了,妈妈为了犒劳一下儿子,特意做了白面片汤,饭快好了,让我去窑洞后面取半碗丸子来,放在汤面里。可是我在后面东瞅西看,愣是找不到这盆丸子,我妈急了:“你是山里抓来的啊,怎么自己家的东西都找不着!”我冤枉的说,的确没有啊。妈妈几乎是喊的声音说:“那个黑口袋上面,放个大盆,就在那里面呢!”我走近一看,哪儿有什么丸子啊,空空如也!于是我就提着空盆前来让大家看,全家人当时就全呆住了,那个表情用惊诧二字形容都不够。
天哪!别说丸子了,连油腥都没剩一点儿啊!妈妈大声叫着,接着就埋怨我,上午你出去了吗?我说我在炕上躺了几小时,别说出去了,我连茅房都没去呢。这就奇了怪了,那丸子长腿了不成?我爸说,肯定是老鼠给拉跑了!我妈说家里有多少老鼠啊,能把一盆丸子都拉的一个不剩?我们姐弟只顾叹息,这美食还一口没尝呢,就不见了。
吃过饭后,我爸就迫不及待地在家里找老鼠洞,终于找到一个洞口,好长的一根大棍子,一捅到底,捅了半天,除逮捕了两只老鼠外,什么收获都没有,连丸子的腥儿都没找到一点儿。假设这盆丸子是那两只老鼠吃了,那还不得把它们撑死啊。要说藏起来了吧,家里搜查遍了,连一点痕迹都没有发现。
正当全家人因失窃而万分沮丧的时候,家里来了两个串门的大妈,我妈就把这件事讲了一遍,我在一边有点兴奋地作着补充。只听那两位大妈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大家猜的不错,就是开头提到的郭家。两位好心的邻居立马就要拉着我妈去那个郭家家里去找,被我父亲一声断喝,给制止了。而且还给她们讲起了道理,“家里从来没离开过人,凭什么就怀疑人家给拿走了?别给我提什么毛举神,纯属无稽之谈。我大小也是一个国家干部,这事儿传出去,影响多不好!丢就丢了,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了。”那两位大妈默默地走了。
过了两天,这两位大妈又来到我家,很神秘地对我妈说,她俩第二天就去了郭家,正好看见那老头儿坐在炕上津津有味地吃着丸子呢!我妈说,兴许是人家自己做的呢。她们说:“你们是外地人,有所不知啊,我们这里的人从来没有过年炸丸子的习俗,也不会做,更别说他一个孤老头子了,保准是他家的毛举神把你家的丸子偷走了,我俩敢拿脑袋担保。那天看主任发火了,我们也不敢再讲,谁偷了,咱们心里明镜似的,村子里只有他一家供着这货呢!”这时,我又好奇地问两位阿姨:“毛举神究竟长啥样啊?”她们说,具体长什么样子,并没亲眼见过,但听老辈人说,形状似老鼠,出入都会背着一个小口袋,别看口袋不大,装多少都不满的。我又问,那它们能背动么?阿姨们笑了:“孩子,那是神啊,你以为真是老鼠吗!”(应该是成了精的老鼠。)
据说,这毛举神能量不可小觑,供养它的人家,如果运气好时,他就会把别人的东西往自己家盗;如果逢运气倒霉的时候,它又把自己家的东西往别人家送。所以一般人家是不愿供养这东西的,但事情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比如说这个姓郭的老头,他家原本并没有供养过毛举神,而是在他父亲那一辈时,无意中给拣回来的。
据村子里的知情人讲,他父亲年轻的时候,有天外出办事,回来时发现十字路口有个崭新的钱搭子,因为不懂这里面有猫腻,就把它拣了回来,从此毛举神就在他家扎了根,而且是怎么送都送不走。除非他有女儿,在女儿出嫁时,毛举神就会跟着女儿嫁到婆家。
在那个地方,无论是男婚还是女嫁,都要先调查清楚,对方家是否供养着毛举神。如果供着,那人家肯定会断然拒绝的。
二、再谈毛举神
写完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突然又想起来还有不少关于这毛举神的事,干脆再讲两个给大家听听。
接下来要讲的事情,发生在离我家所在村庄大约二三里地的一个极小自然村,而且与我们这个村同属一个大队。这个自然村总共才有八九户人家,分布在一面斜坡上。因为我初中毕业后,曾经在这个小山村任过一学期的代教,所以对这个村里的人非常熟悉。
村子的坡上住着两户人,其实是娘俩分开吃、住而已。那个儿子四十多岁了,还打着光棍,没有娶过老婆。那一年春节,毛举神就光顾了他的穷家。
大年三十晚上,他的老母亲帮他包好了一盖帘饺子。初一早上,他起了个大早,放了开门炮后,就开始煮饺子了。把饺子煮到锅里,估摸着该搅一搅了,于是就掀起锅盖,手握勺子,插在铁锅里推动饺子翻个,翻着翻着,就感觉不对劲了。怪了,这饺子咋这么硬呢?砸的锅叮当作响。当时锅里冒出的热气太大,也看不太清楚,他吹了一口气,仔细看,我的个天哪,这哪儿是饺子啊,分明是河滩里的石头蛋子嘛!
河滩里的石头蛋子,颜色是乳白的,有大有小,有规则的圆形,也有不规则的形状,但是这锅里的石头蛋子,绝对匀称,一水的鹅蛋形,不注意看,还真有几分像饺子呢!可怜的老光棍哦,连大年初一的饺子都被偷梁换柱了,而且是在煮到锅里以后被换的,你说可气不可气。这人脾气也是有点倔,当时就火的端起铁锅连水带石头,砰的一声扔到院子里的中间去了。
无独有偶,大年初一丢饺子的并非这家倒霉蛋一个。这个自然村的另一户人家,饺子也丢了,是在煮饺子时,发现盖帘上面成空的了,一个饺子也没剩,但是盖饺子的布还是盖的好好的。
又是一年的春节快要到了,腊月二十以后,各家就忙着蒸黏豆包。当时农村白面紧缺,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白面,就算是不错的了,所以黏豆包蒸上一大缸,放在院子里。正月里,家里人来客去的,这就是最好的待客食品了。
话说有一天,村子里的三四个妇女,帮着另一家蒸豆包,有揉面的,有包的,有蒸的,一屉一屉的蒸出来,倒在大簸箩里面,待晾的不热了,再装入大缸中。当大簸箩快要满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听窑洞后面,放簸箩的两条长板凳,晃动的咯吱作响,那簸箩里面的豆包哗哗地下降,几个女人惊得目瞪口呆,她们心里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儿,但却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辛苦了一上午的成果,就这样被盗的所剩无几。来无影去无踪,这毛举神还真是身手不凡啊!
令人不解的是,这毛举神只有部分县才有,我的老家却从未有人听说过。难道这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供一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