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练意图
1.让学生认识由初中到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适应高中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通过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本身的学习能力。
(二)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高中学习的种种不适应,学会思考学习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思考能力及学习技巧。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诱发学生的感知体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认识到由初中跨入高中后学习方法的变化。
2.难点
诱发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若学生能在本课训练过程中改变本身的学习方法,掌握高中学习的技巧,便达到教学目的。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当前对新老师的教学方式的感受,并了解自己为什么不能很好适应教师教学方式变化的原因,激起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意愿。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引用高中新生的日常生活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起想要改变学习方法、适应高中教学方法的意愿;在学生读完案例后,教师可以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是否和“新老师带来的烦恼”一文中的两位同学有同样的感受,表达进校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测一测”环节通过“你适应你的高中新老师吗?”的测试,使学生对高中新老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初步认识。在本环节中,教师了解同学们对高中新教师的教学风格“比较适应”“一般”和“比较严重”的分布比例如何,鉴定其大概处于哪种程度。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同学自己阅读。该环节主要使同学们了解高中与初中学习的差异及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看待初中步入高中后学习方法的转变,激起学生主动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新教师教学方法的意愿。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帮助学生习得有效学习的技巧,避免因不懂得学习方法而引起的环境适应不良问题。
(2)掌握有效学习、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以促进适应新环境。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训练。
(2)训练策略应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榜样引导、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让学生掌握高中学习的方法。
(3)通过策略的训练,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并相互交流。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让学生回顾一下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知体验,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掌握改善学习方法及学习适应性的技巧,学会在教学阶段的转型期中找到自我。
(2)“用一用”环节,让学生分析这一学期典型的某门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不适应的原因,并谈谈今后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3)“想一想”环节,提供一则音乐大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故事,要求学生把它改编成心理剧的形式,加深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
(一)“充分利用课堂”策略教学建议
1.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建议6~9人一组),小组讨论时间为5~8分钟,学生先不看教材,在小组内作如下讨论:
(1)谈谈自己平时有没有记录笔记的习惯。
(2)平时是怎样记录笔记的,且自己认为自己记笔记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3)各组派一名代表总结该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写下来,并和教材中提到的记录笔记的注意事项进行对比,并将总的讨论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让学生填写教材上的2、3题,随机抽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二)“适当改变学习节律”策略教学建议:
1.通过阅读主教的墓志铭,让学生明白自我改变的重要性。只有首先改变自己,才能最终改变他人,甚至这个世界。
2.引导学生阅读调整自己节律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节律与教师的节律存在差距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来缩小两者间的差距。
3.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建议4~6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小组内讨论。讨论题目如下:
(1)我对哪些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不适应?我是因为什么不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
(2)面对老师的教学风格,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中,自己做了怎样的调整?
(3)总结一下各科老师的教学风格,自己要如何调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呢?
4.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成员进行发言,并总结各小组的意见。教师还可引发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建议,还可以采用哪些策略来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
(三)“主动与老师沟通”策略教学建议
1.学生自主阅读本部分的内容,弄清楚与教师沟通的几个关键点。
2.教师给学生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学生观看:下课了,小琳拿着化学题去问老师,天气很冷,老师说:“一会儿再讲吧,我有点累了,想去办公室烤烤火,顺便休息一会儿”,等到要上课的时候,老师直接走进教室,他好像忘记刚才小琳问他的问题,继续讲课。第三天,又是化学课,老师刚走进教室,小琳又拿着题去问老师,老师说:“现在马上上课了,如果给你讲完这个题今天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下课再讲吧!”小琳满脸的无奈,等到下课的时候,老师径直走出教室,小琳傻眼了……
3.观看完毕后,让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自由讨论:
(1)如果你是小琳,你该怎么办?
(2)平时我们该怎样和老师沟通?
(3)与老师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4.讨论结束后,请2~3位学生代表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最后总结:孔子说:“不耻下问”。作为今天的高中生,为了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不耻多问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将脸皮磨得像“牛皮”那样厚,不断和老师交流,我们才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1.本节内容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会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思维方式的训练固然枯燥,但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体验。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一)参考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英语教学为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应在第一次英语课上就与学生一起探讨自主学习的问题,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自主学习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需要,是未来终身教育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前提。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促进者和顾问,要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家一般都认为,赞誉和认可的需要,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也是成就动机的基础。教师和谐、亲切的面部表情,流畅的语言,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赞赏都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的内在推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要学会欣赏学生,激励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营造课堂自主学习氛围
创设自主学习课堂环境,营造课堂自主学习氛围。对此,包文敏提出了“四带进”“三形式”“两适当”的方法。“四带进”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三形式”即交互式、开放式、发散式,努力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两适当”即适当鼓励,适当将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师要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对英语产生“用手触摸”的感觉。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教学思想内容美、结构形式美、言语行为美。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英语学习不仅要结合课堂,还要结合课外,提倡宽口径、多渠道、全方位,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自主学习需要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各个方面,搭建学用结合的平台。如开办EnglishCorner,English Club,English Salon,英语广播,组织参加英语演讲比赛、English party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英语制作贺卡,办英语手抄报、英语墙报,甚至设计英语个人网页等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以巩固。
(节选自:肖益军《专业教学研究》,2006年6月)
怎样和问题学生沟通
教师要改善与学生的沟通状况,就必须掌握一些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1.捕捉教育时机,以理导其行
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
2.巧设情境氛围,用爱动其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一次我们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时,我没有急于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纸帮他擦拭脸上的污迹。这一小小的举动,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惧怕、不安,使他对我产生信任。主动向我认了错还保证一定没有下次了。
3.凝聚集体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处在一个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的集体中,其心态会更健全,人也会更加积极向善向上。有时候,同学们的认可、理解、鼓励、接纳比老师的教育更有用。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是后转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识强,不懂与人相处,班上的同学对其是疏远的,他自己也深有体会,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阴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我针对这一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疏导,交心谈话,让他们接纳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处之根本,想得到关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样在同学的理解、包容、关爱中,他深受感动,从而影响了他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使他获得了感悟和启迪。集体的这种温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4.与家长共携手,搭起教育的桥梁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1.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编着:《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卫刚编着:《学会学习:给高中生的建议》,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希尔伯特·迈尔、冯晓春、金立成编着:《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问题思考
1.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整体反应如何,上完课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结合自己读高中时的心态,比较以往的高中教学方式与现在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