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崇拜
001帝王与龙是怎样合而为一的
龙是中华儿女崇拜的图腾,为“四灵”之首。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它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文化的各个层次。但世间本来没有龙,龙是人类想象的产物,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关于龙的形象,古籍记述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儿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虬龙,无角者名螭龙。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的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历代帝王都将自己称为真龙天子。那这种帝王与龙的关系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据说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传说。那时的龙都是领袖人物的坐骑,如黄帝乘龙升天等。
不过真正将龙与皇帝合而为一,是始于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的母亲“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逐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这个故事应该是刘邦的谋士们编造出来的,但却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
于是,后世帝王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纷纷仿效刘邦,自称“真龙天子”,他们的后代称“龙子龙孙”,皇宫称为“龙廷”,宝座称为“龙椅”,几案称为“龙案”,连脸面都叫做“龙颜”了。封建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现代人则以“龙的传人”自居,把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002凤凰真的存在吗
凤凰,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等,是古代人民以幻想中的保护神而演化出来的鸟图腾形象,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它头顶华美的头冠,身披五彩斑斓的羽毛,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凤凰这种禽鸟。凤凰和龙成为中国对称美的一个典范,“龙凤呈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
传说中的“凤”分雄雌,雄的叫凤,雌的称凰。据说黄帝后裔中的商族,以凤鸟作为自己的图腾。周武王伐纣,相传有“凤鸣岐山”的瑞兆。后来,凤族后代的商,被龙族后代的周所吞并。经过周文化与商文化的融合,龙、凤被保留下来,并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周代名作《山海经》中,提到了凤凰。书上说,凤凰鸟,产生在貊国的东北方,其羽毛有红、黄、青三种颜色,非常美丽,身朝东方。
大约是在龙被古代帝王垄断之后,凤凰也就为皇家所专有了。西汉立国之初,高祖刘邦崇龙。但在天下一统之后,由于东部和南部等区域千百年来崇凤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心理难以尽除,尤其在东部还发生了持续数十年的动乱,因而当“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最高统治集闭不得不同时注重尊崇凤,以促成民俗心理中龙与凤的融合。由此,自西汉以来,龙、凤便成为统一的汉民族的共同信仰。
而凤凰又逐渐演变为象征女性,带有对后妃母仪天下的期望。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卓文君在窗外偷窥,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横溢,当夜随其私奔。后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
003麒麟有什么吉祥寓意
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常有“麒麟”这种祥瑞之物。
早在周代,就出现了麒麟的传说。当时,麒麟和凤、龙、龟并称为“四灵”。雄兽称为麒,雌兽称为麟。传说中的麒麟性格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是有德行的仁兽,据说其寿命可达两千年。
汉代的麒麟形象,与现在的鹿相似,头上有独角,角上长肉球。《毛诗正义》中说:“麟,糜身,马足,牛尾黄毛,圆蹄;角端有肉。”与龙、凤一样,麒麒也是综合化了的图腾。
实际上,麒麟这种怪兽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幻想出来的“灵物”。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政治上的需要,总是诡言麒麟出现,以示自己皇威显赫,诏示清明。
民间也一直把麒麟看做是吉祥之物。据说古时有一位画师,尤爱画麒麟,屋内到处挂着各种神态姿势的麒麟画。可是,这位画师年老尚无子嗣。有一天晚上,老画师突然看到一头闪着金光的麒麟背上驮着一个小孩向他走来,画师连忙迎了上去,醒来才知道是梦。第二年,他老伴果然喜得儿子。这孩子聪明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作画,人们都把这孩子叫麒麟童。于是,麒麟送子的习俗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实际上,它的来历可能与孔子的出生有关。《拾遗记》中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书于阙里人家,……”以后,人们把吐书生孔子演变为送子,便成了“麒麟送子”的由来。
004传说中的饕餮是怎样一副形象
饕餮是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据古籍记载,这种异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由于饕餮具有“恶兽”和“甚贪食”这两个狼的特征,而且饕餮纹又像狼。因此,传说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从狼演变而来的神兽。
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一般是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显然,饕餮神兽在天上,从云层里探出头,俯视人间。它的身体则藏在云里,不知是否有身体,但是如果在饕餮脑袋后面续上龙身,那就与后来的标准龙相差不远了。因此,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可能还有一个饕餮图腾的过渡阶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后来龙的面目,象征着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过渡。
005蟾蜍也是吉祥物吗
蟾蜍,就是癞蛤蟆,它是中国古代一个颇具个性的形象。
据说,月亮里面就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蟾宫、朱蟾、明蟾等也常用来代指月亮。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金蟾,常被供奉于商店瓦肆,用以敛财。其实那种金蟾原来叫做貔貅。相传貔貅也是龙的九子之一,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百兽之优,有嘴无股,吞万物而不泻。可招八方财,可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传貔貅因为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许吃不许拉。所以,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进而生贪婪之意,民间亦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说。
006鱼为什么被寓为和谐与自由的象征
鱼是我们最常接触的水生动物,由于其有着轻巧自在的特征,在民间往往被寓为和谐与自由的象征。
鱼的形象从上古时期就已开始流行,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就曾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这种鱼纹装饰是原始渔猎生活的写照。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黄河的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同时也表示青云直上,变化飞腾之意。
在先秦典籍《诗经》、《周易》中鱼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鱼因产子多,在农耕文化时期,鱼被赋予了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双鱼象征女阴,也是古代原始文明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
画有莲和鱼的图案,常被人们用以代表“连年有余”的祝福,其中,“莲”是“年”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鱼,一般是红色的鲤鱼或者用鲢鱼。每逢春节或者婚庆,人们都会张贴此图案,希望来年能够衣食丰足,财用有余,生活富裕美满。
007鹿在古代都有哪些吉祥意象
鹿,在古代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因此,在生活中,鹿之意象亦为人们所常用,如用“逐鹿”来比喻竞争天下,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又见于《汉书·蒯通传》。
鹿性情温顺,形象秀丽,尤其梅花鹿棕红毛配以白色斑点更受人们的喜爱。在古代只有王室权贵才能观赏鹿,自然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北宋徽宗的鹿苑“养鹿数千头”,除了观赏还供食用。后来一些佛堂寺院为了增加静穆的气氛也在养鹿。
除观赏外,鹿还与人共娱,给人带来欢乐。如《尔雅》有“鹿车”条款,说的是以鹿拉车,坐鹿车自然是无限惬意的事。
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鹿。在商代,鹿骨已用做占卜,殷墟还发现用鹿角刻辞。东周时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镇墓鸟兽神怪,它们的头上都安装真实的鹿角,形成楚文化的特点,认为鹿角有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某种保护的作用。
008鹤为什么被称为“古之仙物”
鹤形似鹭,嘴长而坚直。我国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对鹤的研究,特别是它的叫声,《诗经》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描绘。
由于鹤形貌出众,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为仙禽和长寿之物,故有“闲云野鹤”、“驾鹤西去”之说,得道之士往往骑鹤往返,因此,鹤也成为超脱、长生不死的象征。正因为此,古代的王公贵胄和文人雅士也很爱养鹤以供玩赏。最早记载养鹤的事要属《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羊祜镇荆州时,尝取泽中野鹤,教之以舞,娱乐宾客。又如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所诛,临死时犹“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可见其爱鹤心切。
至于文人雅士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鹤》、杜牧《别鹤》、苏轼《鹤叹》等,更多不胜数。
009龟有哪些寓意象征
在我国古代的“四灵”中,龟是唯一存在于现实中的动物,也是所有动物中寿命最长的寿星。因此,自古以来龟就被看做是长寿的象征。
除了寓意长寿,古人还认为龟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古代,每当重大活动之前,巫师都要烧龟甲,然后根据龟甲上爆裂的纹路来占卜吉凶。所以,人们都称龟为“神龟”、“灵龟”。
神龟在中国曾经受到过极大的尊敬,在古代帝王的皇宫、宅院和陵墓里,都有石雕或铜铸的神龟,用来象征国运的久远。
龟在古代也叫“鼋”,黄帝族就是以龟为图腾的氏族。相传黄帝族发祥于中原的天鼋山,黄帝族的领袖黄帝即“轩辕就是天鼋”。天鼋就是大龟。禹之后,夏统一中国历16代432年之久,使龟崇拜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延展深化。古代也传说大地是由巨龟支撑的。
也有以龟为原型创造的神话形象,名之玄武,为四灵之一,又多有文献记载,《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010财神的原型是谁
赵公明,又称玄坛真君、赵公元帅,它是中国古代诸神中较重要的一位——财神。
晋朝干宝所著的《搜神记》记载,他是一位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冥神,专门勾取人命。
到了明朝,赵公明才改变面目。《历代神仙通鉴》卷九说,赵公明原是终南山人,秦时避乱修行,功成后被玉帝封为“神霄副帅”。他头戴铁盔,手执铁鞭,面色黝黑,身跨老虎,曾被封为“正一玄坛元帅”,为张天师守护仙炉,永镇龙虎山。谁想求财,他能帮忙调合。
后来,经过《封神演义》的宣传,他名气大增,手下又有了招宝等四天尊,成为名副其实的财神。明朝以后,民间开始修建财神庙,常年供奉,香火不绝。
还有一种说法,说财神共有四个,即“正财神”赵玄坛、“偏财神”五路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武财神”关云长。
“正财神”赵玄坛。他就是赵公明,身跨老虎,人向他求财,甚是灵验。
“偏财神”五路财神。相传,“五路财神”姓伍,被杀后阴魂不散,常常显灵,帮穷苦人家得财,让为富不仁者破财。
“文财神”财帛星君。他的脸白发长,态度潇洒,手上捧着一个宝盒。“招财进宝”四个字就由此而来。
“武财神”关云长,自己不想发财而肯帮助别人发财,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
011福、禄、寿三星的原型各是谁
“三星高照”是我们常用的一句祝福语。这里的三星,指的就是福、禄、寿三星,它们都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据说是能给人们带来荣华富贵与健康长寿的星宿。
古代将木星称作岁星,人们认为,它所在的地方有福,能降福于民,所以,又称福星,民间即有“福星高照”的说法。
但道教却另有一种说法:福星本是汉代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杨成。当时的皇帝汉武帝觉得道州的侏儒很有趣,于是下令让道州刺史每年进贡几名到宫里做宫奴,杨成认为这项规定不合人道,于是冒死上疏说:“我们这里只有长得矮的百姓,但没有长得矮的奴隶。”要求废除这项进贡。
汉武帝听后,深感惭愧,于是取消了进贡。道州百姓感念杨成,纷纷建祠绘像供养,奉他为本州的福星,以后各地民间都将他视为福神,成为道教的福星。
禄星掌管人间的荣禄贵贱,他的来历不太清楚,由于禄有发财的意思,所以,民间往往以财神赵公明的形象来描绘他,头戴铁冠,黑脸长须,手执铁鞭。骑着一只老虎。但在道教的三星群像里,他却是一位白面文官。
寿星也称“老寿星”,是民间信仰的长寿之神,又叫南极老人。寿星本为天上星宿角、亢二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来寿星逐渐演变成仙人的名称。受道教的影响,民间传说老子为寿星,说他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已在世了,经历了三皇五帝直到周朝,长生不老,所以,称为老寿星。
寿星鹤发童颜,精神饱满,头部隆起,慈祥可爱。早在东汉时期,民间就有祭祀寿星的活动,并且与敬老仪式结合在一起。拜祭时,要向七十岁左右的老人赠送拐杖。
三星通常成为民间绘画的题材,常见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托善寿桃、拄着拐杖。
012古人是怎样祭祀灶神的
灶神,是主持炊灶的神,即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爷、灶王菩萨,主管人间的饮食。早在夏代,就是民间尊奉的大神。
古代传说中的灶神主要有三个:一是炎帝;二是祝融;三是黄帝。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国民间,对灶神的信仰十分普遍。人们以为,灶神既是家庭的保护神,又是家庭的监察之神。不但驱除鬼怪,保障家人安全,还监察一家的善恶是非,定期上报天帝。上帝根据灶神汇报的情况,对每个家庭进行奖惩,包括赐福和降灾,甚至决定家人的寿命。
周代天子的“七祀”中,就有“灶”一祀,当时平民百姓允许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远在周代,无论王公平民,灶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崇拜对象。秦汉以后,人们对灶神的崇拜更是有增无减。
人们对灶神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习俗——祭灶。时间大都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天,人们要用饭肉鱼酒等敬灶神,希望灶神吃了它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以后敬神还要用麦芽糖、胶糖等甜食,目的是封住灶神的口,据说如果不这样,一家人都会遭殃。
013传说中的“雷公”是谁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