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下)
7575800000009

第9章 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大省(2)

文化精品才能促进大众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的艺术创作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涌现了一批在国内产生轰动效应的优秀剧目,如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歌剧《向阳川》、陇剧《枫洛池》、舞剧《丝路花雨》、乐舞《敦煌古乐》、京剧《夏王悲歌》、舞蹈诗《西出阳关》、舞剧《大梦敦煌》等。特别是民族舞剧《丝路花雨》,自1979年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成功后,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和欧、亚、非洲大陆,演出近千场,被誉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为宣传甘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创作了舞剧《大梦敦煌》,成为甘肃的又一张文化名片,对提升甘肃省的文化形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群众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建设特色文化大省,一定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开创大文化格局。要一手抓好“龙头”,一手抓好基础。所谓抓“龙头”就是要抓好精品、抓基础,就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培育发展一大批群众性文化活动。有了文化精品,文化才会有带动力和主导力,才能普及与提高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要求,吸引社会力量兴办文化,才会有厚实的群众基础,形成蓬勃兴旺的文化事业发展格局。

文化精品才能带动文艺创作的繁荣与发展。为了在促进普及繁荣基础上创作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当代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文化部还在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国家每年投入4000万元,扶持各个舞台表演艺术门类的精品制作,期望5年内推出50部艺术精品。但是国家的扶持资金只是为文化精品生产搭建了一个平台,形成了一个文化精品生产的激励机制,是否能够产生精品,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文艺创作者是否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广阔的知识视野、深邃的理性批判、深切的人类同情和敏锐的审美感悟。因此,实施精品工程,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形成精品。一定要积极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艺术素质和创作水平,才能创作出一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甘肃特色的优秀剧目。要注意吸收借鉴,鼓励创新,在主题思想的开掘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丰富提高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化精品才能提升城乡文化品位。文化精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作用是提供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反映人们的利益、愿望和意志,调节人际关系,形成社会的凝聚力。文化精品对社会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优势,就无法拥有未来。文化精品是城市的灵魂,是潜在的内驱动力,在建设特色文化大省中,一定要大力创作文化精品,用优秀的作品代表时代的发展方向,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讴歌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群众富足的物质生活,给城乡赋予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城乡文化品位,打好文化牌,走好致富路。

文化精品才能推动文化改革与创新。文化精品的生产,对艺术生产为中心的文艺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艺术团体作为特殊的艺术生产事业单位,其追求的目标就是生产艺术精品,只有生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艺作品,才能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的效益,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一部文艺作品没有市场,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不可能完整实现。因此,文化精品生产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作品创作和演出的机制,把两个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合时宜的文化发展观念和意识,加快确立一系列适应开放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观念,促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要根据特色文化大省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建特色文化大省,繁荣文艺创作,就要努力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创作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艺精品。文艺创作走精品道路,就是走文艺兴盛之路。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更要讲社会责任感,出精品就是对群众最大的负责。经济不管发展得多快,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广大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有精品意识。

要把文化精品作为区域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抓精品建设来推进文艺的繁荣。建设特色文化大省,一定要立足于文艺发展的现状,抓好传统强项,扶持弱势项目,加强组织策划,强化协调,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整体效益,着力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文化精品生产要在四个方面狠下工夫。首先,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必须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突出主旋律,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另一方面,要讲究艺术魅力,以其多样性、独特性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其次,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反映改革开放的成果,反映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时代风貌,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第三,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端正道德修养,多出精品。第四,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艺评论活动,增强文艺繁荣的推动力量,形成有利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特色文化大省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品牌

建设特色文化大省,必须创造特色文化品牌,才能体现特色文化大省的深厚内涵。经过认真研究,我认为甘肃省的特色文化品牌应该初步归纳为十大种类。

一是黄河文化品牌。黄河流经甘肃省境内980公里,20世纪初就在黄河流域甘肃段找到了源头。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在黄河甘肃段内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八个大中型水电站,已构成了特有的黄河景观,将黄河水库和两岸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是具一定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伏羲文化品牌。源于渭河流域的伏羲文化,作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祭祖圣地,对全世界的华人有亲和力和感召力,伏羲文化悠久的渊源、深刻的内涵、丰富的遗存和在全球的影响,不仅是甘肃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品牌,而且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品牌。三是石窟文化品牌。丝绸之路甘肃段有100多处石窟,绵延1600多公里,是颇为壮观的石窟艺术之乡,尤其是敦煌莫高窟昭示了中国石窟艺术产生、兴起、发展、繁荣和衰落的全过程,反映了中国上迄十六国、下至明清1600多年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甘肃省的石窟艺术资源,以石窟艺术旅游为龙头开发系列产品,是建设特色文化大省需要打造的石窟艺术品牌。四是彩陶文化品牌。迄今为止,甘肃省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0多处,在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过程中,如何把彩陶艺术变成在国内外市场展示、销售的文化产品,是彩陶艺术能否成为文化品牌的关键。根据需要和条件,逐步建设遗址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展示甘肃彩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把它推向国内外市场。五是简牍文化品牌。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被学术界称为20世纪东方文明的伟大发现,简牍学早已成为世界显学。我们应该在适当时候将全省已发现的简牍集中起来,建专馆保护,加快简牍的整理研究,以简牍为资源,生产文学、戏剧、影视、音像、艺术品等多种文化产品。六是西夏文化品牌。

西夏是中国古时期存在于丝绸之路区域的一个重要的多民族王朝,经十代帝王,历时190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西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我们在西夏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出了西夏文化旅游、西夏博物馆、京剧《夏王悲歌》等产品,但与丰富的西夏文化资源相比,研究、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七是敦煌舞蹈品牌。

舞剧《丝路花雨》是这个品牌的经典代表之作,它标志着一个新的舞蹈品种敦煌舞蹈的产生,成为中国舞剧发展的里程碑。还有《敦煌古乐》、《敦煌组舞》、《西出阳关》、《大梦敦煌》等敦煌舞蹈作品,这不仅是甘肃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品牌,而且是甘肃文化走向世界的文艺演出产业品牌。八是《读者》出版品牌。《读者》杂志自创刊以来,创造了中国16开杂志不同时期的发行最高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读者》的成功,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享有国际声誉。如果说大一点,《读者》不仅是甘肃的、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出版品牌。要全力打造《读者》品牌,使其成为甘肃省出版产业的“领头羊”。九是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保护、开发与利用甘肃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也为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提供了契机。甘肃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应率先把具有垄断性质的多元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打造甘肃省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十是丝绸之路文化品牌。它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全面展示了西周遗风、先秦遗韵、两汉胜景、魏晋风骨、五凉风情、盛唐气象、西夏风采、明清晚霞和现代文明。国家已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投资重点,我们应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品牌。

上述十大文化品牌揭示了甘肃省的文化资源优势。要发挥优势,创造特色文化品牌,首先要提高对创造特色文化品牌的战略认识。第一,创造特色文化品牌是建设甘肃省特色文化大省的客观要求,也是甘肃省丰富的文化资源的要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有特色的文化大省,应该有充分展示和反映自己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名副其实,才能在全国众多的文化品类中占有重要份额。第二,创造特色文化品牌,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从社会文化需求看,现代社会专业与业余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艺术水平也越来越接近,取而代之的是职业与非职业之分,是地域之间的文化之分。因此,坚持地域特色,创造出特色文化品牌,才能有其独特性,才能具有全国性和世界性,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才会被群众喜爱。第三,创造特色文化品牌,是培养文艺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创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培养人才。甘肃省创作出的一大批经典文艺作品,在创作演出的整体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有的在全国文艺界都享有一定盛名,有的走出国门,冲向海外,扩大了甘肃的影响,增加了甘肃的知名度,树立了甘肃省文化大省的形象,增强了特色文化品牌的辐射力。

创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要有新意,即使是传统文化也要赋予时代新意,要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甘肃省的文化遗存形态丰富、品位较高,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出十分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具有较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使特色文化大省的建设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显示出甘肃特有的多彩而深厚的文化蕴涵,并把这些特色文化做大、做强,使其有较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甘肃省的象征和窗口。

(在甘肃省建设特色文化大省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