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3日)
2006年是我们实施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甘肃省今后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在开局之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甘肃省的科教文卫事业,有必要对去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安排部署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关于2005年科教文卫口工作情况
2005年,科教文卫口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的战略决策,推动文教口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上半年,文教口绝大部分单位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认识,使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服务群众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通过查找分析影响科教文卫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实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文教口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年初,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部门的工作方向、侧重点和着力抓好的主要工作。我们结合各部门的初步安排,进行了合理划分,确定了从政府这个层面必须抓住抓好的工作总共是30项。从一年来的工作效果看,我们提出的工作安排和划分是科学、合理的,确定的工作重点是正确的,符合文教口的实际,体现了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意图。在中共甘肃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甘肃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甘肃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甘肃省发改委、财政厅、人事厅等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下,文教口各部门都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总结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项目促发展,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1.按期完成了“两基”任务,教育项目建设如期推进,工作成绩显著。2005年,西和、合作、临夏、临潭4县(市)按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全省实现“两基”目标的县(市)已达到68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3%,比2000年提高了12.34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初中升学率达到96.67%,比上年提高0.31个百分点。普通高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71572人,比上年增加5390人,增长率达到8.15%;招收研究生6146人,比上年增加1073人;进一步推进了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实施。项目建设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国家安排甘肃省专项资金5亿元,目前333个学校已开工建设,56个学校竣工交付使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二期项目开始实施,争取英国国际发展部支持资金625万英镑。二期“义教工程”的各项任务全部完成,共改扩建项目学校395所,资助贫困学生11.77万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投资1.66亿元,我们在2004年试点的基础上,以集中连片的方式在张掖、甘南等6市州集中布点,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国务院和教育部继2004年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后,又于2005年7月初在甘肃省的张掖市召开了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甘肃省的工作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领导和全国与会代表的赞扬。省属25所高校与银行签订了助学贷款合作协议,9537名学生获得了5196万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2.科技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普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2005年,安排组织省级科技项目514项,投入经费4510万元,事业费项目79项,投入经费2321.72万元,争取科技部项目47项,国家科研经费2410万元。组织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科技项目42项,投入经费471万元,争取科技部星火计划经费43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2438万元,建立了啤酒原料、乳业和蔬菜等20家国家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依托省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组建了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甘肃省没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点。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科技发展规划和省情研究专题,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指导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批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区域划定的审定。由甘肃省科技厅牵头,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专家攻关,完成了甘肃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2005年甘肃省专利申请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1759件,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93.3%(国家知识产权局2005年12月25日统计),增幅列全国第一位(2005年全国平均增幅为37.4%)。甘肃省科协组织甘肃省青少年参加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各等奖项24个,居西北五省区第一,承办了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12位院士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提出了西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专家建议书》。
3.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了预定目标,初步建立起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机制。2005年,全省期末总人口为2634.7万人,比国家人口计生委下达的2641.96万少生7.26万人;出生率12.57/1000,比国家人口计生委下达的13.96/1000低1.3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05/1000,比国家人口计生委下达的7.44/1000低1.39个千分点;农村计划生育率在80%左右。完成国家人口计生委下达甘肃省的人口控制计划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000以内”的目标任务。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连续多年降到了2.0的更替水平,在西部省区率先实现了低生育水平。积极落实了为计划生育户制定的一系列“奖、优、免、补”等优惠政策,在临夏、甘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全面启动了“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在68个县、550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工程,有11719户计划生育家庭受益,资金达2523.48万元,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永靖等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
4.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四库全书》藏书馆工程顺利竣工并举行了开馆典礼,甘肃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争取国家投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建设17个,目前全省“两馆”建设项目已达到79个,完成投资总额4186万元,完成建筑面积59633平方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省级、12个市级和30个县级基层中心,实现了与国家文化信息资源中心互联互通。完成了甘肃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提出了建设“兰州文化圈”的初步工作计划,与文化部共同举办了“情系敦煌—两岸文化联谊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完成了敦煌莫高窟保护项目方案论证工作。
5.卫生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目前中央和省上投资卫生建设项目各类资金共计8.73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国债项目安排的全省84个疾控中心全部竣工,已交付使用75个,占总数的89%,全省14个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已竣工13个,甘肃省疾控中心实验楼、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等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或投入使用,世行贷款项目执行顺利,完成总投资7900万元,卫生防疫工作和爱国卫生等项工作进展有序。
6.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地震、史志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2004年至2005年2036个“村村通”点建设任务和“西新工程”台站建设,节目制作系统数字化改造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部分设备已投入使用,“2131工程”、网络建设等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开始启动实施,已完成了兰州市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规划制定工作,地面移动数字电视试播成功。进一步推进了《甘肃农村小康建设丛书》出版工程和基层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了“出好书,读好书,做合格接班人读书活动”,直接参加这项活动的青少年达到5万多人,间接参加的超过80万人,《甘肃通史》按照编撰方案正在顺利进行。新建和改建了一批综合性体育设施,完成了第九批83条全民健身工程路径,成功举办了“2005年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体育比赛和7次全国体育比赛活动,在全国十运会比赛中,甘肃省运动员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2.4亿元,超一倍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地震工作完成了“2006—2020年甘肃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和前期研究工作,组织建立了全省地震灾情速报信息网和应急启动系统,推进了“十五”网络项目建设,在全国地震观测资料评比中甘肃省获得第一名4台项,兰州地震博物馆荣获全国地震系统优秀集体并荣记一等功,被国家首批认定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修志工作进度加快,2005年审阅和出版各类志书17部,目前第一轮县级地方修志已全部完成,第二轮续修志已审阅和出版各类志书5部。行政学院坚持“打基础、上台阶、创品牌”的发展思路,邀请专家和有关领导做专题讲座10场,举办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举办各类培训班61期,对全省4500多名公务员进行了培训,发表论文74篇,完成软科学课题7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以改革为动力,增强了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2005年,科教文卫口各部门按照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础建设,推进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建设,增强了事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2005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预计达到105亿元,比上年的92.8亿元增长13.15%,比2000年的46亿增加59亿元;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预计达到74亿元,比上年的65.64亿元增长13.01%,在2000年37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去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4.2%,实现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经教育部批准,甘肃省高等教育新增设本科专业45个,专科(高职)专业75个,工科专业占54%,其中工程力学等9个专业填补了甘肃省高校专业的空白。新增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增列硕士学位点59个,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20个。
二是注重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省级科技成果有634项,其中有国际领先水平的15项,占2%;国际先进水平的65项,占10%;国内领先水平的361项,占57%;国内先进水平的145项,占23%。组织申报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中国农村发展奖各1项,行业科技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156项,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项目中开发出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三是不断增强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实力。2005年,省卫生厅被评为全国“降消”项目先进集体,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奖励,武威市凉州区被卫生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宁县等5个县市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在卫生部实施的中西部地区“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中,甘肃省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城市二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试点省。这些都为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四是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计划生育、防震减灾等工作都能以改革为动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贮备发展后劲,保证了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